華文網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平等施一切”眾生——淨土宗的回向精神

文/關其禎

念佛者不求自得現(世間)、當(出世間)兩種利益

淨土法門對念佛回向、至心回向和信心回向,有其獨特的意義,有別于一般大乘菩薩教的回向。所謂“念佛回向”,即順應本願而稱其佛名的求生淨土者,不用回向了。

所謂“至心回向”,即一心回願,有舍歸之義,即厭舍舍一切過去及現在,在三界六道自作教他作的自己所修行──不實功德,而歸向阿彌陀佛為眾生所修的身口意三業,並回施的真實功德。

所謂“信心回向”,“回”對自修持力求生淨土的信心,

轉移“向”對佛本願力以名號救度我們得生淨土,有十足信心也。

那麼,雖然稱念名號求生淨土者不用回向,但他們可不可以將功德回向給自己、轉給他人,如歷代祖先,師長眷屬,乃至一切法界眾生,祈求世間福報呢?這個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有些概念要弄清楚,在觀點和角度上,或許與一般大乘菩薩教的回向概念,略有不同。

首先,念佛的功德來自阿彌陀佛名號,

是阿彌陀佛回施給念佛者的,與念佛者的念佛行持的工夫沒有關係。其二,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一切功德,是真實而不虛作的、圓滿而順法性的,所以念佛者自然得到現在世(世間)和當來世(出世間)的兩種利益。

換言之,念佛者的個人世間福報,不求自得,甚至比念佛者自心所祈求的更好,因為阿彌陀佛有大神通,對我們的過現未之因緣瞭若指掌,必為我們爭取最大的利益!我們應對阿彌陀佛有絕對信心,

不容置疑。

淨土宗的“回向偈”

至於將阿彌陀佛回施的“名號”功德回向、或轉給他人,如歷代祖先,師長眷屬,怨親債主,乃至一切法界眾生,祈求世間福報,情況大致相若。念佛者可以如一般大乘菩薩教的回向,何況他力回向的名號功德,比任何自力修成的雜善功德殊勝得多!

但是,淨土行者當知:此娑婆世界國土危脆,三界無安;又人天福報,

猶如電光,生死無常,須臾即舍。雖享人天之樂,得到片刻的安穩,但始終有報盡的一天,最後還要墮入三惡道,長時受苦。為此因緣,應勸求他們舍生死之身,出離三界,求生淨土。

所以,念佛者與其為歷代祖先,師長眷屬祈福,倒不如祈求阿彌陀佛也攝化他們,與念佛者一起,同生極樂淨土。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寫了一首“回向偈”,饒有意義,值得淨土行者參考,如下: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以淨土宗而言,“此功德”者,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也。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平等,及無條件施予一切眾生,所以,以其名號功德“平等施一切”眾生,最恰當不過了。“菩提心”者,即願生心,發願求生淨土之心也。安樂國是極樂世界的別名。

巧方便力,還相回向

淨土宗是大乘菩薩教,為求完成佛道,必以廣度十方眾生為己任。既往生極樂世界後,自得不退轉菩薩位,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成就善巧方便力。他日自當乘願再來,受生於他方世界,倒駕慈航,普度眾生,如觀世音菩薩一樣,此名為“還相回向”,即廣度十方眾生,亦是淨土宗宗旨之一。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提出淨土法門的“五念門”──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和回向,可知“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是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怎樣能廣度眾生?甚麼是“巧方便力”呢?《注》雲:“此中言方便者,謂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其義與善導大師的“回向偈”相若。

或許有求生淨土者害怕,擔心再來娑婆世界受生死、受苦報等,但知此非業力受生,其身亦非煩惱成就,縱然曾在此娑婆世界種下業因,還有業報,雖有善惡報,卻無苦樂受,一切示現,皆如夢幻。

又或有求生者只為貪圖個人享樂而未曾想到普度眾生者,亦無礙往生。此因極樂是大乘善根界,平等而沒有譏諷或嫌棄之觀念。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的不退轉菩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此因大家都是阿彌陀佛“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都是是彌陀手足,自然與彌陀一樣,能廣度十方眾生。

關注公眾號----> 無量菩薩

不一樣的精彩!

自得不退轉菩薩位,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成就善巧方便力。他日自當乘願再來,受生於他方世界,倒駕慈航,普度眾生,如觀世音菩薩一樣,此名為“還相回向”,即廣度十方眾生,亦是淨土宗宗旨之一。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提出淨土法門的“五念門”──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和回向,可知“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是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怎樣能廣度眾生?甚麼是“巧方便力”呢?《注》雲:“此中言方便者,謂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其義與善導大師的“回向偈”相若。

或許有求生淨土者害怕,擔心再來娑婆世界受生死、受苦報等,但知此非業力受生,其身亦非煩惱成就,縱然曾在此娑婆世界種下業因,還有業報,雖有善惡報,卻無苦樂受,一切示現,皆如夢幻。

又或有求生者只為貪圖個人享樂而未曾想到普度眾生者,亦無礙往生。此因極樂是大乘善根界,平等而沒有譏諷或嫌棄之觀念。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的不退轉菩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此因大家都是阿彌陀佛“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都是是彌陀手足,自然與彌陀一樣,能廣度十方眾生。

關注公眾號----> 無量菩薩

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