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教育,不是只有中國父母最需要被教育,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樣

本文 部分轉自:上海小伊頓雙語幼稚園 中國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被轉瘋了)

加黑字體是我的理解和想法,圖片是我弄的(菜鳥沒找到怎麼用彩色字體,為了區分只能加黑了)。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的手上。

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由於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

不夠,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多可愛啊,但是生孩子是危險性最大的事情,不僅是母親的生命威脅,更是對家庭的映照,社會的縮影。生了孩子你承受的住這些嗎?

父母關係是否親密,婆媳關係是否良好,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其實都可以從孩子的臉上,語言上,肢體上,行為上等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還是孩子還不懂得隱藏情緒,或者說不懂如何完美的隱藏悲觀失落的情緒。

開心的事情不一定會感染別人,但是糟糕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到愛你的人。看著父母吵架,孩子一定會哭;媽媽和奶奶吵架,通常會轉嫁成媽媽和爸爸的衝突,孩子還是會哭;家裡的氣氛很僵,

整天冷戰沒人說話,敏感的孩子一定會注意到的。所以我想對所有的父母說一句我爸常說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說對方的任何壞話”。

開心的事情不一定會被記住,但是傷心的事情一定很難忘記。如果一個家裡每天充滿了笑聲,爸爸媽媽相親相愛,那孩子的心理也一定是陽光的。日照時間長的瓜果可都是很甜的哦,打理起來也會省心一些。

爸爸媽媽就是孩子們的向日葵,

每時每刻都要努力產生更多的小太陽,滿滿得能量,這樣才能幫孩子趕跑更多的僵屍壞蛋。

關於“退貨”問題,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笑話:有一個小女孩特別的調皮,媽媽實在氣不過就說“你在調皮,我就把你給賣了”,小姑娘不以為然的說:“那我要更調皮才行,這樣他們受不了,就會退貨了” 真是個機智girl,同時也說明了,無論娃是什麼樣的,別人都有退的餘地,只有你是甩不掉了,誰讓你是親媽呢。

二、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多謝整理的這些關鍵期,讓我們可以根據每個階段的發展來調整“如何當好父母,養好娃”的戰略需求。

如此變化多端的發展期,一句“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是多少父母嘩嘩嘩嘩留下的汗水,淚水以及口水的簡述,想想都淚目啊........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行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 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中年級: 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看到這段,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越長大越想得到父親的肯定和稱讚。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對父親的不同解讀,從兒時的崇拜,少年時的反感,青年時的不理解,中年時的自以為理解,老年時的恍然大悟。這不是一個人的感歎,這幾乎是80%的人對父親的感受。父親的愛一直沒有改變,變換的只是他在你心裡的分量。媽媽的愛從小到大一直是溫暖的,嘮嘮叨叨的不斷的叮囑。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學會溫暖的進退與轉變,陪著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長。

三、給家長的“十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後,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就,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但是也不得不說飯桌和睡覺前是孩子最放鬆的時候,是最適合談心的時候。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幾乎每個週末老爸都會在飯桌上跟我們聊天聊很久,說說他自己的事情,家裡的事情,慢慢的引導我們說出在學校的事情,遇到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也會討論彼此的事情要怎麼處理會比較好。現在長大了回家少了,但是在過年的時候還是會有一兩個晚上全家人一起慢慢的吃飯,慢慢的聊天。也看到過作家劉墉的書中寫他與兒子劉軒的何種辯論也都是發生在飯桌上,家中的其他人還是裁判,特別有愛。

所以我想說飯桌和睡覺的時候是可以合理的引導教育的,但是拒絕嚴厲的批評教育,傷心傷胃影響消化。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範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一定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言傳身教,這就是給父母量身定做的詞彙。積極向上的父母肯定不會教出陰暗系的孩子,除非父母的黑翅膀被孩子偷窺到了。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初中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願意跟朋友同學多掏心窩子聊天,他們開始覺得父母總是不理解他們了,一直在托後退,有了明顯的代溝出現,跟父母的交流總是差了那麼一步。當父母在看到孩子不願交流,有抵觸情緒的時候 一定要穩住,不能著急, 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回憶一下我們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是什麼心態,就多少應該知道如何處理了。

小王子中的一句話,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但願我們都能記住這一點。

4. 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的最近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

“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樹不修不成樹,人不理成人。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規矩就是由條條框框組成的,每一條每一框就是每對父母用過河時摸著的那些石頭給畫出來的,天下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當時石頭也不可能一樣,所以每對父母的經驗都是獨特的。爹媽們努力開發吧,多下幾次河,總歸會孩子喜歡的石頭和畫出來的條框。

5. 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的糊塗,愛的錯位,有時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學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氾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溺愛的後果很嚴重,媽寶很可怕,多少人的相親路,戀愛路都是栽在了 “我媽說了”“我要問問我媽”“我爸媽從來都是我要什麼就給我什麼的”......,狠不下心來,可能導致孩子以後連物件都找不到哦,只能眼看孩子在別人的白眼中孤獨終老。。。。。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沒想到只給了主題,沒有內容。我來補充一點拙見。

教育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尊重他人,保護自己,歸根結底就是要保護好心靈的美好,自尊,自信,自強。

教育孩子是很忌諱當眾的,當眾責駡,毆打,這是非常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事情。一個人的自尊受到的創傷是很難修復的,永遠是個痛點。這會使孩子失去自信,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可能導致孩子想不開自殺,這些都是真是的發生過的。

當孩子犯了錯誤,很多父母會當眾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記住教訓,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而且他們還不會很好的調節心理情緒,當眾責罰孩子,不但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還可能引起悲劇的發生。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犯了錯,家長要做到的首先是制止和向受到影響的人道歉,然後帶著孩子到沒人的地方批評教育,根據的事情的嚴重性,給予合理的懲戒。通常孩子在看到父母道歉的那一霎那,其實就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心理上開始受到了懲戒。這也是言傳身教的影響,私下給他多大的懲罰他都不太會反抗的。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既然生了,就要養,否則就別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帶孩子,教育孩子。長輩幫忙需要感恩,他們養大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長輩的教育理念有時候會與父母不同,容易給孩子很多不一樣的矛盾的信號,讓孩子混亂,分不清誰的話更有道理,時間久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導致全家沒人管得住他。留守兒童的很多問題讓人擔憂。

保姆真的是要靠運氣,你不在家的時候,能給你家孩子喂飽飯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8. 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跟你家孩子沒有血緣關係卻還能全心全意為你家孩子付出的人了。師生情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牢固的,像黃磊說的“乾爹是玩笑,師徒是真情”。

一生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他可能是孩子一生的指明燈。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學好這麼課程。但是他不會從一開始就排斥任何老師,只有當然他學不會,弄不懂的時候才會怕上這門課,怕見這個老師,不是不喜歡。當家長在孩子面前多誇獎這門學科的代課老師的優點,然後再幫著孩子補上短缺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喜歡這門課和這門課的老師。

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到孩子對老師看法,也會影響老師對你孩子的態度,為什麼教師節老師收禮物收到手軟,還不是家長怕老師對孩子不好嘛。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幾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告訴了我們,家長和老師是盟軍,他們聯手,惹不得!

(⊙o⊙)…(⊙o⊙)…(⊙o⊙)…

我也是看到最後才知道,作者只給出了8條建議,剩下兩條讓我們自己意會,路漫漫其修遠兮。。。。。。

只有你是甩不掉了,誰讓你是親媽呢。

二、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多謝整理的這些關鍵期,讓我們可以根據每個階段的發展來調整“如何當好父母,養好娃”的戰略需求。

如此變化多端的發展期,一句“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是多少父母嘩嘩嘩嘩留下的汗水,淚水以及口水的簡述,想想都淚目啊........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行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 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中年級: 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看到這段,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越長大越想得到父親的肯定和稱讚。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對父親的不同解讀,從兒時的崇拜,少年時的反感,青年時的不理解,中年時的自以為理解,老年時的恍然大悟。這不是一個人的感歎,這幾乎是80%的人對父親的感受。父親的愛一直沒有改變,變換的只是他在你心裡的分量。媽媽的愛從小到大一直是溫暖的,嘮嘮叨叨的不斷的叮囑。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學會溫暖的進退與轉變,陪著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長。

三、給家長的“十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後,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就,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但是也不得不說飯桌和睡覺前是孩子最放鬆的時候,是最適合談心的時候。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幾乎每個週末老爸都會在飯桌上跟我們聊天聊很久,說說他自己的事情,家裡的事情,慢慢的引導我們說出在學校的事情,遇到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也會討論彼此的事情要怎麼處理會比較好。現在長大了回家少了,但是在過年的時候還是會有一兩個晚上全家人一起慢慢的吃飯,慢慢的聊天。也看到過作家劉墉的書中寫他與兒子劉軒的何種辯論也都是發生在飯桌上,家中的其他人還是裁判,特別有愛。

所以我想說飯桌和睡覺的時候是可以合理的引導教育的,但是拒絕嚴厲的批評教育,傷心傷胃影響消化。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範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一定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言傳身教,這就是給父母量身定做的詞彙。積極向上的父母肯定不會教出陰暗系的孩子,除非父母的黑翅膀被孩子偷窺到了。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初中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願意跟朋友同學多掏心窩子聊天,他們開始覺得父母總是不理解他們了,一直在托後退,有了明顯的代溝出現,跟父母的交流總是差了那麼一步。當父母在看到孩子不願交流,有抵觸情緒的時候 一定要穩住,不能著急, 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回憶一下我們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是什麼心態,就多少應該知道如何處理了。

小王子中的一句話,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但願我們都能記住這一點。

4. 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的最近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

“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樹不修不成樹,人不理成人。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規矩就是由條條框框組成的,每一條每一框就是每對父母用過河時摸著的那些石頭給畫出來的,天下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當時石頭也不可能一樣,所以每對父母的經驗都是獨特的。爹媽們努力開發吧,多下幾次河,總歸會孩子喜歡的石頭和畫出來的條框。

5. 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的糊塗,愛的錯位,有時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學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氾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溺愛的後果很嚴重,媽寶很可怕,多少人的相親路,戀愛路都是栽在了 “我媽說了”“我要問問我媽”“我爸媽從來都是我要什麼就給我什麼的”......,狠不下心來,可能導致孩子以後連物件都找不到哦,只能眼看孩子在別人的白眼中孤獨終老。。。。。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沒想到只給了主題,沒有內容。我來補充一點拙見。

教育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尊重他人,保護自己,歸根結底就是要保護好心靈的美好,自尊,自信,自強。

教育孩子是很忌諱當眾的,當眾責駡,毆打,這是非常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事情。一個人的自尊受到的創傷是很難修復的,永遠是個痛點。這會使孩子失去自信,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可能導致孩子想不開自殺,這些都是真是的發生過的。

當孩子犯了錯誤,很多父母會當眾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記住教訓,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而且他們還不會很好的調節心理情緒,當眾責罰孩子,不但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還可能引起悲劇的發生。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犯了錯,家長要做到的首先是制止和向受到影響的人道歉,然後帶著孩子到沒人的地方批評教育,根據的事情的嚴重性,給予合理的懲戒。通常孩子在看到父母道歉的那一霎那,其實就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心理上開始受到了懲戒。這也是言傳身教的影響,私下給他多大的懲罰他都不太會反抗的。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既然生了,就要養,否則就別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帶孩子,教育孩子。長輩幫忙需要感恩,他們養大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長輩的教育理念有時候會與父母不同,容易給孩子很多不一樣的矛盾的信號,讓孩子混亂,分不清誰的話更有道理,時間久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導致全家沒人管得住他。留守兒童的很多問題讓人擔憂。

保姆真的是要靠運氣,你不在家的時候,能給你家孩子喂飽飯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8. 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跟你家孩子沒有血緣關係卻還能全心全意為你家孩子付出的人了。師生情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牢固的,像黃磊說的“乾爹是玩笑,師徒是真情”。

一生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他可能是孩子一生的指明燈。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學好這麼課程。但是他不會從一開始就排斥任何老師,只有當然他學不會,弄不懂的時候才會怕上這門課,怕見這個老師,不是不喜歡。當家長在孩子面前多誇獎這門學科的代課老師的優點,然後再幫著孩子補上短缺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喜歡這門課和這門課的老師。

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到孩子對老師看法,也會影響老師對你孩子的態度,為什麼教師節老師收禮物收到手軟,還不是家長怕老師對孩子不好嘛。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幾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告訴了我們,家長和老師是盟軍,他們聯手,惹不得!

(⊙o⊙)…(⊙o⊙)…(⊙o⊙)…

我也是看到最後才知道,作者只給出了8條建議,剩下兩條讓我們自己意會,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