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賣家電的海爾殺入雲服務領域,能再造一個千億市場嗎

跨界,或者說轉型成為了海爾不得不嘗試的一條路。

本文共計2074字,閱讀時間5分鐘。

記者 | 趙雷

編輯 | 藍予

企業跨界總是能引起業界的注目,尤其是大企業,但也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看不懂的局面,比如近日的海爾。

10月30日,海爾拉來世界級IT服務商SAP、DX等公司和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宣佈正式進入近些年大火但和海爾傳統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的雲服務領域。

同天,海爾集團發佈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191.90億元,

同比增長41.27%,值得注意的是,海爾的核心業務白色家電行業增速最為明顯,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43.82%。

海爾近幾年圍繞家電業務做了很多積極的轉型和佈局,根據海爾近幾年的財報來看,公司的營收和市值也在穩步上升,已邁進千億市值行列。那麼問題來了,這家老百姓心中的家電大廠,為什麼要進軍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雲服務領域呢?

家電行業“資深老三”的焦慮

作為國內家電領域的三巨頭,

美的、格力、海爾這些年一直明爭暗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整個消費市場的變化,三家公司的差距也在逐漸加大。

堅持行銷第一的美的,市值已經飆升到3000億元之上;鐵娘子董明珠帶領的格力,市值也穩居2000億元以上;而當年靠“怒砸冰箱”贏得消費者芳心的海爾,雖然收穫了不錯的口碑,但公司市值直到今年才進入千億元俱樂部,成為行業內“資深老三”。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可以從幾家公司的戰略佈局中窺見一二。

美的一直堅持走行銷路線,也是因為公司全面開花的產品佈局,通過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籠絡廣大消費者,最近又收購了幾家人工智慧類公司,積極轉型;格力一直堅持走高端精品路線,使得品牌溢價非常之高,儘管董小姐的手機夢還未實現,但格力造車還是讓業界為之興奮。

然而海爾近些年公司產品變化並不明顯,

當下消費者的產品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品質之外,消費者還需要符合自身定位調性的品牌,而海爾的品牌定位卻顯得有些落伍。

對比三者,也就能明白為什麼海爾市值遲遲難以攀升到千億元。

但是,海爾並非沒有意識到市場需求的變化,為了迎合新消費需求,海爾也推出了卡薩帝等主打中高端市場的品牌線,業績攀升明顯。但想要打造出一個消費者認可的中高端品牌,

一方面需要時間的沉澱,另一方面也要看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的表現,而海爾的對手是有很深品牌積澱的國際品牌,這顯然並不容易。

跨界,或者說轉型也成為了海爾不得不嘗試的一條路。

為什麼選擇雲服務市場?

“坦白說,海爾在開源軟體領域並不是一個非常強的公司,也不是底層核心OS開發的公司,但我們的雲服務聚焦的是解決方案,是海爾歷年來用數位化技術去解決製造業問題、供應鏈的問題、行銷問題等能力,是把海爾的解決方案通過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 海爾集團首席資訊官兼首席資料官殷皓這樣介紹推出的智匯雲服務平臺。

賺中小企業的錢,成為了海爾以及海爾雲的新思路。

縱看全球商業也正在被重塑,而不論是新的商業模式還是顛覆式創新不斷湧現,多是來源於數位技術驅動的創新,加之消費需求變化,使得產業邊界日益模糊,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中國製造業的機遇,這也是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業企業的機遇。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製造業在由大變強的進程中卻面臨著重重挑戰,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趨窄、商業模式固化等很多問題,讓企業在經營中難以找到好出路。

海爾作為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對於企業生產經營甚至轉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相對清楚,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摸索和積累出的技術、知識、方法和資源,很大程度上都是中小企業所欠缺的,尤其是涉及IT、資料領域的基礎技術能力,而一旦能把公司的這些能力複製給中小企業,前景非常廣闊。

據瞭解,海爾雲將會聯合老牌IT廠商,把公司這些年從製造、行銷、物流到財務、稅務、法務、人事的管理,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變成一個可用、可複製的雲解決方案,把解決方案變成服務體系,用這個體系去賦能需要轉型升級的中小企業。

海爾能再造一個千億級市場嗎?

雲市場正在成為全球巨頭爭搶的大蛋糕。

早在2015年底,德意志銀行就為電商巨頭亞馬遜的雲服務估值700億美元。

在2016年中,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阿裡巴巴的雲服務業務單獨估值已經高達39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到2020財年,阿裡雲將成為阿裡巴巴集團最重要的營收支柱之一,成為繼電商、支付之後的第三個增長極。

39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遠遠超過當下海爾的市值。

但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內的雲服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

“隨著中國整個產業升級,對於生產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會越來越依賴於軟體來管理企業。但中國目前整個雲服務市場遠遠低於美國,不超過他們的10%。” 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前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巨集江這樣說到。

國外科技巨頭紛紛佈局雲服務市場,而國內,不僅有騰訊、百度、京東、360等巨頭進入這個領域,也湧現出用友、金蝶等一批雲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

國內雲服務市場已經爆發。

“一定會爆發出來的,而且會非常快。”張宏江認為,中國雲企業的轉捩點在2018年或者2019年。他表示,不論是海爾雲還是國內其他的雲服務廠商,都有很大機會,而垂直細分市場將會是突破口。

海爾把整合線下的能力作為突破口。“真正把線下的能力整合到線上來服務,是我們的目標。” 殷皓說到。

海爾有超3萬家專賣店、城市驛站、農村水站等線下管道,還有另外做線下大件運營的日日順物流體系,這些線下的網路體系海爾不僅完全進行打通,跟海爾線上的70萬微店以及協力廠商電商管道進行融合,做到“人單合一”,用技術手段來方便快捷的管理所有業務,這也是中小企業最想學習的,而海爾就是想把線下打通線上的能力整合到雲服務中,並且成為核心功能進行輸出。

海爾經過30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步成長為市值超千億元的“硬體公司”,而能否借助軟體雲服務,開闢出另一個千億級市場,還需時間來檢驗。

“坦白說,海爾在開源軟體領域並不是一個非常強的公司,也不是底層核心OS開發的公司,但我們的雲服務聚焦的是解決方案,是海爾歷年來用數位化技術去解決製造業問題、供應鏈的問題、行銷問題等能力,是把海爾的解決方案通過雲平臺賦能中小企業。” 海爾集團首席資訊官兼首席資料官殷皓這樣介紹推出的智匯雲服務平臺。

賺中小企業的錢,成為了海爾以及海爾雲的新思路。

縱看全球商業也正在被重塑,而不論是新的商業模式還是顛覆式創新不斷湧現,多是來源於數位技術驅動的創新,加之消費需求變化,使得產業邊界日益模糊,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中國製造業的機遇,這也是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業企業的機遇。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製造業在由大變強的進程中卻面臨著重重挑戰,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趨窄、商業模式固化等很多問題,讓企業在經營中難以找到好出路。

海爾作為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對於企業生產經營甚至轉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相對清楚,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摸索和積累出的技術、知識、方法和資源,很大程度上都是中小企業所欠缺的,尤其是涉及IT、資料領域的基礎技術能力,而一旦能把公司的這些能力複製給中小企業,前景非常廣闊。

據瞭解,海爾雲將會聯合老牌IT廠商,把公司這些年從製造、行銷、物流到財務、稅務、法務、人事的管理,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變成一個可用、可複製的雲解決方案,把解決方案變成服務體系,用這個體系去賦能需要轉型升級的中小企業。

海爾能再造一個千億級市場嗎?

雲市場正在成為全球巨頭爭搶的大蛋糕。

早在2015年底,德意志銀行就為電商巨頭亞馬遜的雲服務估值700億美元。

在2016年中,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阿裡巴巴的雲服務業務單獨估值已經高達39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到2020財年,阿裡雲將成為阿裡巴巴集團最重要的營收支柱之一,成為繼電商、支付之後的第三個增長極。

39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遠遠超過當下海爾的市值。

但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內的雲服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

“隨著中國整個產業升級,對於生產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會越來越依賴於軟體來管理企業。但中國目前整個雲服務市場遠遠低於美國,不超過他們的10%。” 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前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巨集江這樣說到。

國外科技巨頭紛紛佈局雲服務市場,而國內,不僅有騰訊、百度、京東、360等巨頭進入這個領域,也湧現出用友、金蝶等一批雲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

國內雲服務市場已經爆發。

“一定會爆發出來的,而且會非常快。”張宏江認為,中國雲企業的轉捩點在2018年或者2019年。他表示,不論是海爾雲還是國內其他的雲服務廠商,都有很大機會,而垂直細分市場將會是突破口。

海爾把整合線下的能力作為突破口。“真正把線下的能力整合到線上來服務,是我們的目標。” 殷皓說到。

海爾有超3萬家專賣店、城市驛站、農村水站等線下管道,還有另外做線下大件運營的日日順物流體系,這些線下的網路體系海爾不僅完全進行打通,跟海爾線上的70萬微店以及協力廠商電商管道進行融合,做到“人單合一”,用技術手段來方便快捷的管理所有業務,這也是中小企業最想學習的,而海爾就是想把線下打通線上的能力整合到雲服務中,並且成為核心功能進行輸出。

海爾經過30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步成長為市值超千億元的“硬體公司”,而能否借助軟體雲服務,開闢出另一個千億級市場,還需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