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5歲女孩出版6萬字英文小說!“別人家孩子”成功離不開這兩字

如果有人問:

“你在15歲的時候做過些什麼?”

寫作業?興趣班?還是打遊戲?

相信大多數人跟小編一樣,

半天都想不起來

日前,外研社出版了一本英文魔幻小說

《羅瑞尼亞奇遇記》

那這本小說是出自哪位文學大家呢?

震驚!!!!

該書的作者竟然只是

一位15歲的高一女生!

這是外研社自1979年創辦以來,

第一次獨立出版中學生作品!

這本小說共201頁,長達近6萬字,

而且是全英文創作!

是的,你沒有聽錯……

15歲的高一女生…

寫了六萬字的英文小說 …

(不禁看了眼角落的4、6級單詞本

這位小作者的名字叫:

楊念慧

是人大附中高一16班的一名學生

從小學五年級起,對英語原著小說感興趣的楊念慧,就開始了魔幻小說的構思和創作。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她並沒有放棄這個興趣,一直堅持寫作,從小學五、六年級,

一直寫到了初一。

初中開始進行整體的修編工作,最終由外研社出版。

十分難得的是,楊念慧筆下的故事不像其他兒童或者青少年讀物一樣,

單純講述一個關於“吸血鬼王國”的故事,她更希望傳遞當代少年對 “英雄”涵義的解讀。

楊念慧不僅可以獨立完成英文創作,平時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異,今年中考就取得了571分的高分,可謂是一名”real學霸“!

不僅成績好,平時愛好還特別廣泛。最擅長的是鋼琴演奏與花樣滑冰。獲得的獎項也特別厲害。

鋼琴考試通過中央音樂學院九級

2014年8月亞洲花樣滑冰邀請賽波士頓站三枚金牌、一枚銀牌

2014年11月亞洲花樣滑冰邀請賽香港站一枚金牌、一枚銀牌

2015年11月全美中學生辯論賽NFDA獲得全國16強(市級二等獎)

簡直就是大寫的”別人家的孩子“。

網友吐槽:“還好現在我已經長大了,要不然被我媽看見會被打死”,“人與人差距好大”。

又有才華又有思想,如此優秀的小女生,我的膝蓋就拿去吧…

△ 楊念慧在朗朗巡迴鋼琴演奏會上參與演出

年僅15歲出版6萬字英文小說,許多人說又是一個天才少女,也有人說孩子的中學是人大附中,沒有可比性。

但楊念慧的父母親以及初中英語老師認為,她能成功完成全英小說的創作,歸功於自身的堅持和熱愛,並且她在時間管理上非常高效、成功。

很多人只看到了“15歲”,“出版英文小說”,“人大附中”這幾個字眼,卻沒有看到,女孩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寫作了,一件事情她堅持寫了3年多。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不是在培優班裡“補”出來的,也不是家長“逼”出來的,而是其家長善於發現孩子的特質和潛能、興趣和愛好,加以正確引導、合理輔導的結果。

常常有家長感歎,為何同樣努力、同樣付出,自家娃為何就不如別家娃?其實我們眼裡“別人家的孩子”,背後並沒什麼不同,不過是別人家孩子有除學習之外的興趣所在,並能堅持下來。這跟“天才”,“人大附中”都沒什麼關係。

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天才少女,天才少年,成功的,都不過是把興趣堅持下來而已。

16歲的少年畫家淩雲登,用圓珠筆創作出驚豔畫作,他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完全自己琢磨,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就用鉛筆畫畫,常常利用課餘時間在教室、宿舍、家裡畫動漫。

山東省高中生孫洪濤,以折紙特長打動了自主招生考官,獲得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模擬投檔線降60分錄取的資格。孫洪濤說,他只是把折紙作為我的一個興趣愛好,即使它難度很高,並且需要我付出很大精力。但是我很喜歡它,常常樂在其中。

17歲的南京魔方少年劉天宇被哈佛全獎錄取。對中學生來說,玩魔方可是一件“不務正業”的事情,多少同學為了做題,連睡眠時間都不夠,劉天宇卻利用空餘時間跟著網上教程反復練習魔方。

原來,上名校並不全是拼分數,特長愛好也能成為敲開名校大門的利器。(參見我們昨天的公眾號推文:為什麼最近幾年北大清華這麼難考上? 招辦老師告訴你答案!)

甚至,每年看一些高考狀元的採訪,你會發現這些學霸,其實都不是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今年7月27日,澎湃新聞曾有一篇報導,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多項選擇的結果顯示,學業之外,80%的狀元愛好閱讀,有75%的狀元喜歡音樂,65%愛運動、看電視電影也占到62.5%。

報導指出,高考狀元們都興趣廣泛。

廣西文科狀元韓思雨,在分秒必爭的高三階段,畫畫、彈琴、刷劇、看漫畫成為她調劑心態的方式,高考前一個月,考生都在熬夜刷題,而她還會看看課外書,在草稿本上天馬行空地畫上幾筆。

山西高考文科狀元朱磊也喜歡自己畫漫畫。“畫畫確實是特別喜歡的。覺得累的時候,自己畫一下能放鬆下來。”

而甘肅理科狀元肖智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癡迷起了航模。剛開始只是玩玩紙飛機,後來越玩越“高級”,從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設計、製作模型飛機,母校蘭州一中現在還保存著肖智文自己設計的無人機。

真正的學習從來不是讀死書,興趣不僅讓孩子發現自身的長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做一個豐滿有趣的人,學習的終點不只有教科書和課堂上的知識,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孩子內心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許多家長說讓孩子嘗試各種興趣班,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技能,甚至有的是為了加分,因為有著這樣功利的目的,於是往往會逼著孩子去練練練,學學學,卻忘了問問孩子是否感興趣。

最近,浙江省海寧市一所小學三年級某班的家委會想組織一次週末一日游,帶孩子們出去玩玩,讓孩子們開心一下,放鬆放鬆,可是萬萬沒想到,當這個活動消息發到班級群裡後——

一個三年級的班40人,竟然只有4位同學周日沒有“興趣班”,這個數字,實在有點令人震驚!

孩子們對這樣的“興趣班”的興趣,真的比對“玩”的興趣還大嗎?報的這個班,到底是孩子的興趣,還是家長的“興趣”呢?

答案不言自明。

小編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封10歲孩子寫給父母的信——

這就是重壓之下的中國孩子的內心!

我們家長應該發掘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強迫孩子“感興趣”,實際卻間接扼殺了孩子的興趣。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呢?

首先,保護孩子剛剛萌芽的興趣愛好。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愛好,要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孩子愛畫畫,家長可以給孩子買畫筆,帶她參加畫展;孩子愛寫作,為他買感興趣的書,好的筆記本。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嘗試。

其次,如果孩子因為愛好耽誤學習,家長不要採取過激行為,可以恰當引導,幫孩子合理分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告訴孩子,現在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大學,你才有更多機會,到更大的平臺上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最後,家長不要強制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什麼舞蹈班,鋼琴班,小提琴班,有些孩子的週末被好幾個興趣班排得滿滿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有沒有問下孩子喜不喜歡?

你的身邊可能也不乏這樣的故事,有的父母的確發現了孩子具備某方面的才華,但是過度干預,強迫孩子每天練琴多少小時,畫幾幅畫,這樣可能會揠苗助長,讓孩子由興趣變成厭惡,等他們長大,一旦離開父母的強制監督,可能就再也不想碰曾經的愛好了。

強制性的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很容易適得其反,把興趣愛好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這個選擇題應當讓孩子自己來做。

在當下應試教育的中國,分數固然重要,但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而是孩子的興趣和內心的熱情。家長們都應該意識到,我們的孩子和那些所謂的“神童”一樣,其實都是普通人,所以別再不顧孩子興趣所在,一味地按自己的心理預期去打造孩子。

唯有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孩子才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神童”。

為便於向青少年朋友及其家長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素質教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斜杠能力,提高綜合素養。坤媽想請各位動動手指,參與下面的問卷調查,說說你願意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以下哪些實踐活動:

簡直就是大寫的”別人家的孩子“。

網友吐槽:“還好現在我已經長大了,要不然被我媽看見會被打死”,“人與人差距好大”。

又有才華又有思想,如此優秀的小女生,我的膝蓋就拿去吧…

△ 楊念慧在朗朗巡迴鋼琴演奏會上參與演出

年僅15歲出版6萬字英文小說,許多人說又是一個天才少女,也有人說孩子的中學是人大附中,沒有可比性。

但楊念慧的父母親以及初中英語老師認為,她能成功完成全英小說的創作,歸功於自身的堅持和熱愛,並且她在時間管理上非常高效、成功。

很多人只看到了“15歲”,“出版英文小說”,“人大附中”這幾個字眼,卻沒有看到,女孩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寫作了,一件事情她堅持寫了3年多。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不是在培優班裡“補”出來的,也不是家長“逼”出來的,而是其家長善於發現孩子的特質和潛能、興趣和愛好,加以正確引導、合理輔導的結果。

常常有家長感歎,為何同樣努力、同樣付出,自家娃為何就不如別家娃?其實我們眼裡“別人家的孩子”,背後並沒什麼不同,不過是別人家孩子有除學習之外的興趣所在,並能堅持下來。這跟“天才”,“人大附中”都沒什麼關係。

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天才少女,天才少年,成功的,都不過是把興趣堅持下來而已。

16歲的少年畫家淩雲登,用圓珠筆創作出驚豔畫作,他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完全自己琢磨,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就用鉛筆畫畫,常常利用課餘時間在教室、宿舍、家裡畫動漫。

山東省高中生孫洪濤,以折紙特長打動了自主招生考官,獲得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模擬投檔線降60分錄取的資格。孫洪濤說,他只是把折紙作為我的一個興趣愛好,即使它難度很高,並且需要我付出很大精力。但是我很喜歡它,常常樂在其中。

17歲的南京魔方少年劉天宇被哈佛全獎錄取。對中學生來說,玩魔方可是一件“不務正業”的事情,多少同學為了做題,連睡眠時間都不夠,劉天宇卻利用空餘時間跟著網上教程反復練習魔方。

原來,上名校並不全是拼分數,特長愛好也能成為敲開名校大門的利器。(參見我們昨天的公眾號推文:為什麼最近幾年北大清華這麼難考上? 招辦老師告訴你答案!)

甚至,每年看一些高考狀元的採訪,你會發現這些學霸,其實都不是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今年7月27日,澎湃新聞曾有一篇報導,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多項選擇的結果顯示,學業之外,80%的狀元愛好閱讀,有75%的狀元喜歡音樂,65%愛運動、看電視電影也占到62.5%。

報導指出,高考狀元們都興趣廣泛。

廣西文科狀元韓思雨,在分秒必爭的高三階段,畫畫、彈琴、刷劇、看漫畫成為她調劑心態的方式,高考前一個月,考生都在熬夜刷題,而她還會看看課外書,在草稿本上天馬行空地畫上幾筆。

山西高考文科狀元朱磊也喜歡自己畫漫畫。“畫畫確實是特別喜歡的。覺得累的時候,自己畫一下能放鬆下來。”

而甘肅理科狀元肖智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癡迷起了航模。剛開始只是玩玩紙飛機,後來越玩越“高級”,從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設計、製作模型飛機,母校蘭州一中現在還保存著肖智文自己設計的無人機。

真正的學習從來不是讀死書,興趣不僅讓孩子發現自身的長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做一個豐滿有趣的人,學習的終點不只有教科書和課堂上的知識,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孩子內心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許多家長說讓孩子嘗試各種興趣班,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技能,甚至有的是為了加分,因為有著這樣功利的目的,於是往往會逼著孩子去練練練,學學學,卻忘了問問孩子是否感興趣。

最近,浙江省海寧市一所小學三年級某班的家委會想組織一次週末一日游,帶孩子們出去玩玩,讓孩子們開心一下,放鬆放鬆,可是萬萬沒想到,當這個活動消息發到班級群裡後——

一個三年級的班40人,竟然只有4位同學周日沒有“興趣班”,這個數字,實在有點令人震驚!

孩子們對這樣的“興趣班”的興趣,真的比對“玩”的興趣還大嗎?報的這個班,到底是孩子的興趣,還是家長的“興趣”呢?

答案不言自明。

小編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封10歲孩子寫給父母的信——

這就是重壓之下的中國孩子的內心!

我們家長應該發掘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強迫孩子“感興趣”,實際卻間接扼殺了孩子的興趣。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呢?

首先,保護孩子剛剛萌芽的興趣愛好。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愛好,要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孩子愛畫畫,家長可以給孩子買畫筆,帶她參加畫展;孩子愛寫作,為他買感興趣的書,好的筆記本。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嘗試。

其次,如果孩子因為愛好耽誤學習,家長不要採取過激行為,可以恰當引導,幫孩子合理分配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告訴孩子,現在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大學,你才有更多機會,到更大的平臺上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最後,家長不要強制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什麼舞蹈班,鋼琴班,小提琴班,有些孩子的週末被好幾個興趣班排得滿滿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有沒有問下孩子喜不喜歡?

你的身邊可能也不乏這樣的故事,有的父母的確發現了孩子具備某方面的才華,但是過度干預,強迫孩子每天練琴多少小時,畫幾幅畫,這樣可能會揠苗助長,讓孩子由興趣變成厭惡,等他們長大,一旦離開父母的強制監督,可能就再也不想碰曾經的愛好了。

強制性的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很容易適得其反,把興趣愛好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這個選擇題應當讓孩子自己來做。

在當下應試教育的中國,分數固然重要,但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而是孩子的興趣和內心的熱情。家長們都應該意識到,我們的孩子和那些所謂的“神童”一樣,其實都是普通人,所以別再不顧孩子興趣所在,一味地按自己的心理預期去打造孩子。

唯有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孩子才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神童”。

為便於向青少年朋友及其家長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素質教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斜杠能力,提高綜合素養。坤媽想請各位動動手指,參與下面的問卷調查,說說你願意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以下哪些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