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十一“剁手”前,這份“防坑”攻略請收好!

“雙十一”臨近,

許多人已經準備開啟

“買買買”模式

從2009年“雙十一購物節”正式啟動以來,

我國“雙11”網路購物銷售額持續增長。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瞭解,僅2016年11月11日當天,網購銷售總額超過1770億元,同比增長了44%。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雙11”網購“狂歡”隊伍,希望從“大促”活動中得到實惠。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執法司下發的通知,

打假集中行動於2017年10月25日—11月15日在全國開展。針對主要網購平臺和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等10類重點消費品,圍繞群眾投訴較多、價格不合理、媒體曝光的產品,開展摸排,收集線索。同時,加強電商消費品違法案件查辦工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主要靠拼手氣、拼網速的玩法不同,今年“雙11”期間,“剁手族”們要想買到心儀已久、物美價廉的產品,還要拼智力。

在“比拼智力”的過程中,

商家五花八門的“優惠”,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的同時,暗藏的消費陷阱也使原本簡單的購物變成了一場“防坑戰”。

下面舉例幾個

你可能遇見的“陷阱”

以防各位中招

陷阱一:部分商品先漲價後降價

防騙

攻略

理性對待促銷及廣告宣傳,避免衝動消費。

如果你真的衝動了一下,發現被坑了,請直接跳到陷阱三。

陷阱二:優惠漸多,實惠漸少

“會員禮品、付定金抽獎、福袋……”隨便打開幾大知名電商APP,

就有一大波紅包撲面而來,看起來好像更實惠了,但實際用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

先從折扣來看,以往大夥最熟悉的購物方式,就是把想買的商品通通放進購物車,只等11月11日零點商品降價,立即下單,可是這種簡單粗暴的買買買,卻在今年受到極大的挑戰,無怪乎有人吐槽,沒有奧數功底,不敢隨便下單。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定金可以三倍抵扣,多買幾件豈不優惠更大?

但實際情況是,不少消費者發現即使同一家店的商品也無法合併訂單,為了湊夠滿599減100之類的優惠,不少消費者只能往購物車裡放進更多本不需要的商品,“這樣算下來,其實根本沒有優惠,反倒多花了錢。”

搶紅包要靠手氣,搶秒殺還要靠手速和認字能力……商家為什麼不直接打折、發紅包?而要設計這麼複雜的演算法?

有互聯網觀察人士認為,電商的高增長已經基本結束,現在進入自然增長階段。

照此看來,往後雙十一消費者能遇到直接打折的幾率越來越小,這種複雜的演算法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那麼還是算了,別買了。

如果你執意要買,也不是沒有可能。找一個靠譜的客服,讓他幫你算好價,但是要做好準備,很可能客服自己也繞不明白。

陷阱三:買貴了,商家不補差價

國家發改委去年受理涉及“雙十一”網購節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是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占比達62%。

從法律上看,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鐘蘭安認為,雙十一期間,如果商家存在“先漲價後降價”或者不予賠付差價的行為,已經涉嫌欺詐消費者,可以向消協投訴,或向工商部門舉報。

但是,關於是否能賠償、如何賠償,商家又是怎麼說的呢?

工作人員說:“針對雙十一促銷的保價和補差價條款目前並沒有進行調整,只有正價、滿減以及特賣的商品在收到貨的七日內,如果發現同城有貨以及價格降低的情況下,才可以申請補差價。”這也意味著,雙十一期間促銷的商品並不在保價之列。

擦亮你的雙眼,仔細研究商家的各種規則,如果實在太費力,還是拜託細心的朋友們幫忙吧。

陷阱四:釣魚網站盜取使用者資訊

除了商家令人眼花繚繞的“優惠陷阱”外,另一個消費者容易陷入的“坑”則是以假亂真的釣魚網站。

梁女士就在去年的網購中中了招,當時自己在微信群裡看到名為“天貓錢包發給您的雙十一現金禮包”連結,紅包上赫然寫著“20元抵200元現金”,極具吸引力。

點開連結後,“紅包”提示,她需轉發到3個群中才可以提現。但即便已按照指示操作,她的支付寶中至今仍未出現那50元現金“紅包”。“後來在網上看到,有人轉發連結後錢被順走了,我還算幸運的。”梁女士說。

愛“剁手”的朋友們尤其要注意了,在去年雙11全天候的監測中,僅雙十一當天就新增了6798個釣魚網站。

其中,女裝類釣魚網站的數量共31個,占新增虛假購物網站總量的17.0%。而在仿冒銀行的釣魚網站裡,建行成了騙子最青睞的模仿對象,仿冒建行的網頁達到68.4%。

這類網購騙術的最常用手段在於套取買家的帳戶密碼,從而進行盜刷。“而盜刷金額3000元以上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需訴諸法律制裁。”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鐘蘭安提醒道。

還是要選擇正規電商平臺,不要看到紅包就點啊親,一旦發現被釣魚了,就馬上報警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梳理了“雙十一”的幾大“網路消費坑”,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入坑”。

01

線上線下同款商品品質不一樣

【提醒】

02

消費者下單易退款難

【提醒】

下單前仔細查看商品的介紹,並保留下單憑證(訂單截圖、與賣家溝通時的聊天憑證等);要退換貨時提前與商家商議運費事宜,並保存截圖等資訊,同時保存好快遞單; 遇到商家不守承諾或售假,向平臺和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03

贈品不能享受常規售後服務

【提醒】

下單前,請將商家宣傳頁面進行截圖保留,以防商家耍賴不發贈品;法律已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都沒有發票,所以質保卡就成了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看完攻略,

你今年還買嗎?

“這樣算下來,其實根本沒有優惠,反倒多花了錢。”

搶紅包要靠手氣,搶秒殺還要靠手速和認字能力……商家為什麼不直接打折、發紅包?而要設計這麼複雜的演算法?

有互聯網觀察人士認為,電商的高增長已經基本結束,現在進入自然增長階段。

照此看來,往後雙十一消費者能遇到直接打折的幾率越來越小,這種複雜的演算法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那麼還是算了,別買了。

如果你執意要買,也不是沒有可能。找一個靠譜的客服,讓他幫你算好價,但是要做好準備,很可能客服自己也繞不明白。

陷阱三:買貴了,商家不補差價

國家發改委去年受理涉及“雙十一”網購節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是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占比達62%。

從法律上看,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鐘蘭安認為,雙十一期間,如果商家存在“先漲價後降價”或者不予賠付差價的行為,已經涉嫌欺詐消費者,可以向消協投訴,或向工商部門舉報。

但是,關於是否能賠償、如何賠償,商家又是怎麼說的呢?

工作人員說:“針對雙十一促銷的保價和補差價條款目前並沒有進行調整,只有正價、滿減以及特賣的商品在收到貨的七日內,如果發現同城有貨以及價格降低的情況下,才可以申請補差價。”這也意味著,雙十一期間促銷的商品並不在保價之列。

擦亮你的雙眼,仔細研究商家的各種規則,如果實在太費力,還是拜託細心的朋友們幫忙吧。

陷阱四:釣魚網站盜取使用者資訊

除了商家令人眼花繚繞的“優惠陷阱”外,另一個消費者容易陷入的“坑”則是以假亂真的釣魚網站。

梁女士就在去年的網購中中了招,當時自己在微信群裡看到名為“天貓錢包發給您的雙十一現金禮包”連結,紅包上赫然寫著“20元抵200元現金”,極具吸引力。

點開連結後,“紅包”提示,她需轉發到3個群中才可以提現。但即便已按照指示操作,她的支付寶中至今仍未出現那50元現金“紅包”。“後來在網上看到,有人轉發連結後錢被順走了,我還算幸運的。”梁女士說。

愛“剁手”的朋友們尤其要注意了,在去年雙11全天候的監測中,僅雙十一當天就新增了6798個釣魚網站。

其中,女裝類釣魚網站的數量共31個,占新增虛假購物網站總量的17.0%。而在仿冒銀行的釣魚網站裡,建行成了騙子最青睞的模仿對象,仿冒建行的網頁達到68.4%。

這類網購騙術的最常用手段在於套取買家的帳戶密碼,從而進行盜刷。“而盜刷金額3000元以上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需訴諸法律制裁。”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鐘蘭安提醒道。

還是要選擇正規電商平臺,不要看到紅包就點啊親,一旦發現被釣魚了,就馬上報警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梳理了“雙十一”的幾大“網路消費坑”,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入坑”。

01

線上線下同款商品品質不一樣

【提醒】

02

消費者下單易退款難

【提醒】

下單前仔細查看商品的介紹,並保留下單憑證(訂單截圖、與賣家溝通時的聊天憑證等);要退換貨時提前與商家商議運費事宜,並保存截圖等資訊,同時保存好快遞單; 遇到商家不守承諾或售假,向平臺和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03

贈品不能享受常規售後服務

【提醒】

下單前,請將商家宣傳頁面進行截圖保留,以防商家耍賴不發贈品;法律已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都沒有發票,所以質保卡就成了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看完攻略,

你今年還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