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任勞任怨,卻為啥算不好人情賬?

【導語】湖南衛視春季開門紅,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不但好評如潮而且收穫良好收視率。

雖然劇中大咖雲集,卻沒有一個人提及過片酬問題,這是目前影視市場少有的現象。有消息說,該劇所有的演員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遠遠低於當紅明星的個人片酬。那麼,它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一群老戲骨自降片酬?又為什麼能讓觀眾上癮?

《人民的名義》講述了一個反腐的故事,京州市是中國政壇腐敗現象的一個縮影,而趙德漢這個巨貪的小官,

也僅僅是京州腐敗問題的冰山一角。像高育良、祁同偉、歐陽菁等人,也深陷在這個無底黑洞裡。

主人公侯亮平說:“蔡成功(大風廠的老闆)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但劇中的一位位主要人物,都恰恰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他們名牌大學畢業、高官厚祿加身,看上去都將收穫遠大前程。卻在重重誘惑下如履薄冰。侯亮平、趙德漢、祁同偉、李達康、高育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展現了漢東省一個個性格複雜的人物,

也為觀眾演繹了一場場令人哭笑不得的好戲。

侯亮平:反貪局來了個年輕人

侯亮平是電視劇的主人公之一,是一名年輕檢察官,雖然年輕,但並非幼稚,他的業務能力非常出色,這從他與趙德漢的交鋒中就能看出。

陸毅飾演的侯亮平是文學和影視作品常見的“闖入者”形象,他的氣質和局內人的氣質普遍不同,一般這種人出現,我們都知道他肯定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也要經受圓滑世故和機關算盡之人的重重考驗,要去和死氣沉沉的局面對抗。這種對抗的結果,要麼闖入者被磨平銳氣、無奈妥協,要麼僵化的局面被改變。像《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林震、《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琅琊榜》的梅長蘇,

其實都是闖入者,乃至劇中的沙瑞金。

▲張豐毅飾沙瑞金

不少觀眾反映陸毅在一眾老戲骨的襯托下演技的問題被放大,確實,陸毅作為中生代,演技還需要打磨,但他表現出的氣質,起初也和人物特點有關。像侯亮平這種一身正氣的年輕精英形象,

畢竟不如老練的中老年幹部或者心境大起大落的角色顯演技,比如第二集落馬的趙德漢,他自己說漏嘴、貪腐事實敗露的瞬間,那種人生一下子全毀了的情形,就很顯示出侯勇的演技。但侯亮平這個形象本身就有點青澀和年輕人特有的意氣風發,如果不依託劇情,要演出他的複雜性就很難,陸毅面臨的問題本質上和《北平無戰事》劉燁的問題一樣。

趙德漢:農民的兒子不農民

編劇周梅森說:“我在劇本開篇寫貪污2.3億的處長,是典型的小官巨貪,這個角色我參照了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他說的處長就是趙德漢。劇中,此人一口一個農民的兒子,可貪婪的程度卻令人咋舌,不但冰箱裡藏滿了鈔票,而且購買的一棟別墅的牆壁內也堆滿這些貪腐的證據。諷刺的是,在第一集時。為了掩人耳目,趙德漢還故意在一個小房間裡吃著炸醬麵,飲食起居各方面都在彰顯自己的節儉樸素。

趙德漢在整部劇中只是一個小卒,但他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很多小人物的貪腐心態。因為掌握了一點實權,面臨誘惑開始把持不住,其次也許是他人行賄自己收受,嘗到甜頭後開始主動撈取油水,胃口越來越大,而在表面上還說著“為人民服務”、“農民的兒子”這樣的行話,自己徹底在虛偽的深淵中滑落。

趙德漢小官巨貪,卻每個月只給老母親寄三百塊生活費。自己在別墅屯了成堆的鈔票,卻在戰戰兢兢的狀態下不敢動用。東窗事發後,還抱有僥倖心理,企圖證明自己精神有病減輕處罰,可見在貪腐場內,他的心理已經扭曲到何種地步。

祁同偉:一門心思求“進步”

劇中,李達康要進步、高育良要進步,已經做到“兩年一跳”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更是一門心思求“進步”。劇集進展到現在,祁同偉物質上是否貪腐不好說,但在精神上,他已經接近貪腐的邊緣。

祁同偉做任何事的出發點,都是希望給自己的“進步”鋪路。為此,他努力在高育良和李達康之間兩面討好、慫恿李達康在“大風廠事件”當晚趁機拆除大風廠、伺機與陳岩石套近乎以謀得沙瑞金書記的好感。祁同偉謀的是自己的利益,個人利益甚至淩駕於大局之上,這樣的做派,離貪腐也就是一線之隔。

甚至,如果電視劇按照小說的情節進行下去,祁同偉就會是放走丁義珍副市長的人,也就是說:他已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祁同偉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他輸在自己的貪婪,就像高育良說的,“兩年一跳”他仍然不滿足,做什麼事都想急切地謀取利益,是他的貪婪腐化了他。

追求進步有錯嗎?沒有錯。關鍵是怎樣去進步,通過李達康、祁同偉的對比,編劇的心思很明顯:要進步可以,但底線不能丟!祁同偉恰恰被“進步”迷昏了頭,把底線丟了。

高育良:明哲保身是哲學

張志堅過往的典型角色,無論是《大明王朝1566》的嚴世蕃、《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董建昌,還是《大清鹽商》的阿克占,都有點匪氣,或者說是一看派頭就撲面而來的淩厲勁兒,但這一次就很不同,高育良身為政法系的核心人物、前漢東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很有城府、深諳人情的形象,在《人民的名義》中,他與李達康,這對暗暗較勁的人物,就有鮮明的性格對比。

高育良與李達康,一位保守一位元激進,他們的配置延續了周梅森在過往的小說中常用套路。在他們的對抗與協作中,我們能明顯地發現劉重天與齊全盛、于華北與趙安邦的影子。這一點上,周梅森其實在吃老本。

高育良是一個嗅覺敏銳的人,通過陳岩石的電話,他就能迅速察覺這位老人和新任書記的關係不一般。他也是一位將明哲保身作為處世哲學的人,高育良忌憚得罪任何一個和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作為學者型官員,他沒有書卷氣,反而時刻鑽研著如何左右逢源。

高育良是清白的嗎?他會不會是幕後的大老虎?這是《人民的名義》開篇給我們留下的疑問,這位官員藏得很深,但也並非毫無可疑之處,比如商議如何處理丁義珍的會議上,他的拖遝就引起陳海的懷疑。而高育良和山水集團董事長高小姐的關係到底如何?這也是編劇提供的一個線索。

李達康:就怕算不好人情賬

讀過小說的朋友知道,李達康是一個很擰巴的角色。在外頭,他看上去雷厲風行,是典型的改革幹將。可是在婚姻的問題上,李達康又顧慮重重。他和歐陽菁的婚姻只是形婚,彼此都只是門面功夫,加上歐陽菁是一位私欲很重的女性,李達康一直擔心妻子涉入貪腐,最終把自己也連累,他的政治生涯再也經受不起“核爆炸”,所以他內心急迫地想要離婚。但偏偏李達康面對妻子的離婚條件還有舊時人情就心生猶豫,所以在這件事上他顯得拖泥帶水,也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埋下隱患。

李達康的另一個弱點是用人不察,而且算不好人情賬。這一點在丁義珍事件和大風廠拆遷事件上都有體現。大風廠拆遷事件,如果不是高育良的提醒和陳岩石老人的規勸,一心拆遷的李達康就可能釀成一起嚴重的事件。可以說,因為算不好人情賬,李達康沒少惹麻煩。

李達康的形象很有現實感,劇中導演運用鏡頭語言給觀眾設了一個迷魂陣,開頭誤以為他是大貪官,甚至是幫助丁義珍出逃的幕後黑手,但深入看下去,就會發覺李達康雖然不精人情、行事操切,卻是一位典型的實幹家,任上也頗有善政。另外,由於曾在秘書的職位歷練多年,又喜好舞文弄墨,李達康的形象還有一股文人氣,他不是一股腦的魯莽,也不是不懂風雅,事實上,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體現了李達康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文人情致,比如省委書記給他來電話,他能即刻領會“一把老骨頭當火炬”的“指示”。像李達康這樣一位元有層次感的正面形象,是比較考驗演技的。

周梅森吃老本的痕跡在李達康的身上最明顯,在過往的小說中,李達康式人物是周梅森熱衷塑造的物件。《絕對權力》中,霸道、一言堂、親屬涉案、懂經濟卻不諳人情的主人公齊全盛,就是一個李達康式官員。這類官員有幹勁有魄力,力爭“進步”,卻會因為“用人不察”或處理不好人事關係而栽跟頭。有趣的是,《絕對權力》的聯合出品方中也有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

年輕人到底想看什麼?

參與此劇的高亞麟感慨:“說實話,我們很擔心90後會不會愛看,因為沒有任何小鮮肉。其實《人民的名義》還有個同名話劇,在保利劇院演出的時候,也沒想到年輕人喜歡這種現實主義題材。事實證明回饋不錯,看來無論90後、80後,好的東西依然是大家追尋的主流。”這段話的關鍵是“年輕人喜歡看什麼?”如今一部電視劇能不能大火,僅僅依靠資深群體是不夠的,還要看能不能被年輕人接受。過去常常困擾創作者的問題就是:他們把不好年輕人的脈,並不知道年輕人真正愛看什麼。年輕人只愛看小鮮肉嗎?只有言情劇、青春劇等一看就洋溢著年輕氣息的劇種才討年輕人的喜歡嗎?這是對年輕人的一種偏見。

這些年,無論是《琅琊榜》、《北平無戰事》,還是《紅高粱》、《偽裝者》,再到這一部《人民的名義》,都說明一部劇要被年輕人接受,並不一定要靠堆積鮮肉、大搞狗血,關鍵要看你講的故事有沒有共鳴,你說的東西是否貼近年輕人感受的生活。《人民的名義》中,最年輕的男演員陸毅在年輕人眼裡也是“老臘肉”了,但這部劇在貼近年輕人生活上就很下功夫,自媒體、彈幕、直播,這是吸引年輕人的表層功夫,緊湊的故事節奏、富有懸念的情節和人物關係,還有反貪腐這一大時代的主題,這是吸引年輕人的底料。

《人民的名義》並非沒有缺憾,如果看過《絕對權力》、《國家公訴》、《人間正道》,就會發現這部劇的結構和人物設計多少還是周梅森的老調重彈。而拖遝的家常戲、陳海的遇害時間點、蔡成功的行事邏輯、反貪局工作人員對侯亮平的態度等,本可以再完善、修剪。但《人民的名義》趕上了一個好時候,這些年中國太缺同類型好劇,所以它成為一部應景之作。

可以說,湖南衛視押寶在《人民的名義》未必只是一時好心,早在與創作人員對接時,湖南衛視就派專人三度研究該劇的品質,爾後才敲定以兩億元的價格買下此劇並獨家播出。《人民的名義》也用不錯的收視率證明了它並不是一部曲高和寡的電視劇,它走的恰恰是親民的道路。這一次,眼光獨到的湖南衛視打了一個漂亮的口碑翻身仗,以《人民的名義》,炒出一盤中國好菜。

編劇周梅森說:“我在劇本開篇寫貪污2.3億的處長,是典型的小官巨貪,這個角色我參照了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他說的處長就是趙德漢。劇中,此人一口一個農民的兒子,可貪婪的程度卻令人咋舌,不但冰箱裡藏滿了鈔票,而且購買的一棟別墅的牆壁內也堆滿這些貪腐的證據。諷刺的是,在第一集時。為了掩人耳目,趙德漢還故意在一個小房間裡吃著炸醬麵,飲食起居各方面都在彰顯自己的節儉樸素。

趙德漢在整部劇中只是一個小卒,但他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很多小人物的貪腐心態。因為掌握了一點實權,面臨誘惑開始把持不住,其次也許是他人行賄自己收受,嘗到甜頭後開始主動撈取油水,胃口越來越大,而在表面上還說著“為人民服務”、“農民的兒子”這樣的行話,自己徹底在虛偽的深淵中滑落。

趙德漢小官巨貪,卻每個月只給老母親寄三百塊生活費。自己在別墅屯了成堆的鈔票,卻在戰戰兢兢的狀態下不敢動用。東窗事發後,還抱有僥倖心理,企圖證明自己精神有病減輕處罰,可見在貪腐場內,他的心理已經扭曲到何種地步。

祁同偉:一門心思求“進步”

劇中,李達康要進步、高育良要進步,已經做到“兩年一跳”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更是一門心思求“進步”。劇集進展到現在,祁同偉物質上是否貪腐不好說,但在精神上,他已經接近貪腐的邊緣。

祁同偉做任何事的出發點,都是希望給自己的“進步”鋪路。為此,他努力在高育良和李達康之間兩面討好、慫恿李達康在“大風廠事件”當晚趁機拆除大風廠、伺機與陳岩石套近乎以謀得沙瑞金書記的好感。祁同偉謀的是自己的利益,個人利益甚至淩駕於大局之上,這樣的做派,離貪腐也就是一線之隔。

甚至,如果電視劇按照小說的情節進行下去,祁同偉就會是放走丁義珍副市長的人,也就是說:他已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祁同偉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他輸在自己的貪婪,就像高育良說的,“兩年一跳”他仍然不滿足,做什麼事都想急切地謀取利益,是他的貪婪腐化了他。

追求進步有錯嗎?沒有錯。關鍵是怎樣去進步,通過李達康、祁同偉的對比,編劇的心思很明顯:要進步可以,但底線不能丟!祁同偉恰恰被“進步”迷昏了頭,把底線丟了。

高育良:明哲保身是哲學

張志堅過往的典型角色,無論是《大明王朝1566》的嚴世蕃、《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董建昌,還是《大清鹽商》的阿克占,都有點匪氣,或者說是一看派頭就撲面而來的淩厲勁兒,但這一次就很不同,高育良身為政法系的核心人物、前漢東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很有城府、深諳人情的形象,在《人民的名義》中,他與李達康,這對暗暗較勁的人物,就有鮮明的性格對比。

高育良與李達康,一位保守一位元激進,他們的配置延續了周梅森在過往的小說中常用套路。在他們的對抗與協作中,我們能明顯地發現劉重天與齊全盛、于華北與趙安邦的影子。這一點上,周梅森其實在吃老本。

高育良是一個嗅覺敏銳的人,通過陳岩石的電話,他就能迅速察覺這位老人和新任書記的關係不一般。他也是一位將明哲保身作為處世哲學的人,高育良忌憚得罪任何一個和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作為學者型官員,他沒有書卷氣,反而時刻鑽研著如何左右逢源。

高育良是清白的嗎?他會不會是幕後的大老虎?這是《人民的名義》開篇給我們留下的疑問,這位官員藏得很深,但也並非毫無可疑之處,比如商議如何處理丁義珍的會議上,他的拖遝就引起陳海的懷疑。而高育良和山水集團董事長高小姐的關係到底如何?這也是編劇提供的一個線索。

李達康:就怕算不好人情賬

讀過小說的朋友知道,李達康是一個很擰巴的角色。在外頭,他看上去雷厲風行,是典型的改革幹將。可是在婚姻的問題上,李達康又顧慮重重。他和歐陽菁的婚姻只是形婚,彼此都只是門面功夫,加上歐陽菁是一位私欲很重的女性,李達康一直擔心妻子涉入貪腐,最終把自己也連累,他的政治生涯再也經受不起“核爆炸”,所以他內心急迫地想要離婚。但偏偏李達康面對妻子的離婚條件還有舊時人情就心生猶豫,所以在這件事上他顯得拖泥帶水,也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埋下隱患。

李達康的另一個弱點是用人不察,而且算不好人情賬。這一點在丁義珍事件和大風廠拆遷事件上都有體現。大風廠拆遷事件,如果不是高育良的提醒和陳岩石老人的規勸,一心拆遷的李達康就可能釀成一起嚴重的事件。可以說,因為算不好人情賬,李達康沒少惹麻煩。

李達康的形象很有現實感,劇中導演運用鏡頭語言給觀眾設了一個迷魂陣,開頭誤以為他是大貪官,甚至是幫助丁義珍出逃的幕後黑手,但深入看下去,就會發覺李達康雖然不精人情、行事操切,卻是一位典型的實幹家,任上也頗有善政。另外,由於曾在秘書的職位歷練多年,又喜好舞文弄墨,李達康的形象還有一股文人氣,他不是一股腦的魯莽,也不是不懂風雅,事實上,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體現了李達康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文人情致,比如省委書記給他來電話,他能即刻領會“一把老骨頭當火炬”的“指示”。像李達康這樣一位元有層次感的正面形象,是比較考驗演技的。

周梅森吃老本的痕跡在李達康的身上最明顯,在過往的小說中,李達康式人物是周梅森熱衷塑造的物件。《絕對權力》中,霸道、一言堂、親屬涉案、懂經濟卻不諳人情的主人公齊全盛,就是一個李達康式官員。這類官員有幹勁有魄力,力爭“進步”,卻會因為“用人不察”或處理不好人事關係而栽跟頭。有趣的是,《絕對權力》的聯合出品方中也有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

年輕人到底想看什麼?

參與此劇的高亞麟感慨:“說實話,我們很擔心90後會不會愛看,因為沒有任何小鮮肉。其實《人民的名義》還有個同名話劇,在保利劇院演出的時候,也沒想到年輕人喜歡這種現實主義題材。事實證明回饋不錯,看來無論90後、80後,好的東西依然是大家追尋的主流。”這段話的關鍵是“年輕人喜歡看什麼?”如今一部電視劇能不能大火,僅僅依靠資深群體是不夠的,還要看能不能被年輕人接受。過去常常困擾創作者的問題就是:他們把不好年輕人的脈,並不知道年輕人真正愛看什麼。年輕人只愛看小鮮肉嗎?只有言情劇、青春劇等一看就洋溢著年輕氣息的劇種才討年輕人的喜歡嗎?這是對年輕人的一種偏見。

這些年,無論是《琅琊榜》、《北平無戰事》,還是《紅高粱》、《偽裝者》,再到這一部《人民的名義》,都說明一部劇要被年輕人接受,並不一定要靠堆積鮮肉、大搞狗血,關鍵要看你講的故事有沒有共鳴,你說的東西是否貼近年輕人感受的生活。《人民的名義》中,最年輕的男演員陸毅在年輕人眼裡也是“老臘肉”了,但這部劇在貼近年輕人生活上就很下功夫,自媒體、彈幕、直播,這是吸引年輕人的表層功夫,緊湊的故事節奏、富有懸念的情節和人物關係,還有反貪腐這一大時代的主題,這是吸引年輕人的底料。

《人民的名義》並非沒有缺憾,如果看過《絕對權力》、《國家公訴》、《人間正道》,就會發現這部劇的結構和人物設計多少還是周梅森的老調重彈。而拖遝的家常戲、陳海的遇害時間點、蔡成功的行事邏輯、反貪局工作人員對侯亮平的態度等,本可以再完善、修剪。但《人民的名義》趕上了一個好時候,這些年中國太缺同類型好劇,所以它成為一部應景之作。

可以說,湖南衛視押寶在《人民的名義》未必只是一時好心,早在與創作人員對接時,湖南衛視就派專人三度研究該劇的品質,爾後才敲定以兩億元的價格買下此劇並獨家播出。《人民的名義》也用不錯的收視率證明了它並不是一部曲高和寡的電視劇,它走的恰恰是親民的道路。這一次,眼光獨到的湖南衛視打了一個漂亮的口碑翻身仗,以《人民的名義》,炒出一盤中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