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生勸阻吸煙被索賠40萬是禁煙的尷尬麼?該獲賠麼?

據大河報11月2日的報導說,三十七歲的楊君(化名)是名醫生,

在醫院裡勸病人不能抽煙是常事。然而最近半年,對於勸人莫抽煙這件事,楊君有了陰影。大約半年前,因在社區電梯裡勸一名老漢不要抽煙,引發爭執,老人情緒激動心臟病發作離世。家屬將楊君告上法庭,要求四十余萬元的賠償。11月1日,該案二審在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駐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審判庭開庭,大河報記者參與旁聽,雙方圍繞楊君與老人去世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展開辯論,
法院也並未當庭宣判。應該說,從法律角度看,大家都可以對二手煙說No,而不應該因為一件意外草木皆兵。

但在勸阻的過程中,要注意措辭,禮貌用語,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吵。老人也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起到表率作用。但是老人的家屬認為,電梯運行是很短暫的過程,如果說楊君認為抽煙對其造成侵害,電梯到達一樓後他可以選擇自行離開,但事實上雙方在電梯內進行了兩分鐘的爭吵。

況且,在公共場合不要抽煙,是大家都應遵守的,因為維護公德而引發爭執,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勸阻不排隊、亂丟垃圾等不文明現象。

在前面新聞的報導中,可以看到老人心臟病是自身疾病,並非楊君所致,也非楊君可預料。那麼根據其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條例 的規定:公民有權制止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的吸煙者吸煙。而老人在明知自己有心臟病,

任情緒激動,將本來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釀成了悲劇。一般是在電梯這樣狹小的封閉空間裡吸煙,對錯不需多講,有誰會不知道公共場所抽煙既違反法規又違反道德?可煙癮一來只顧自己快活完全置周圍人感受於不顧的並不少見,這種自私和囂張的背後,是公共場所禁煙的懲處和執行力度不夠,未形成足夠震懾。

值得讓我們注意的問題,讓被動吸煙者無奈的是,

分明是受害者,卻要謹小慎微、不敢理直氣壯的制止侵害。這倘若是在香港地區和一些其他國家極少見到公共場所抽煙,因為一旦發現將會面臨幾萬元罰款或者幾個月拘役,這一點很需要借鑒。不過,前面新聞中類似遇到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不自覺者時,前去勸阻既是對自己及公眾負責的舉動,也是文明素質的體現。或者當勸阻者站在道德高地進行咄咄逼人的指責,
很可能讓當事人惱羞成怒。

其實,對於嗜煙者在公共場所吸煙,將紙煙燃燒時產生的煙霧擴散,使公共場所變成煙霧彌漫的環境,非吸煙者在被迫吸入這種空氣的同時,吸入了煙霧中的苯比、砷、亞硝胺等有害物質,如這種機會多、時間長,非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就會增加。有資料顯示表明,因肺癌死亡的非吸煙者中,有半數是被動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如會議室、電影院、電視室等處,人員較擁擠,如吸煙人數多,造成濃煙霧環境,則受害人員多,後果嚴重。因此在公共場所應禁止吸煙。

禁煙之所以是一個公共話題,就在於煙草危害已經超越了個人私權的範疇。吸煙不僅損害當事人的健康,而且通過“二手煙”危害了更多人的健康。科學表明,唯一有效的保護公眾不受“二手煙”危害的方法,是制定百分之百的無煙法律,包括所有的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可見在公共場所禁煙問題上,目前還是有不少吸煙的人置身事外。但目前我國僅有部分城市出臺了公共場所禁煙法規,全國性的禁煙法規還有待出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控煙和煙草工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從源頭上減少煙草生產及供應,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等等等等。

以在會議場、辦公場所、公共集會場所除張貼禁煙標識外,有條件的鼓勵設立吸煙室;對無視社會公德,在公眾場合吸煙、亂扔煙頭的現象嚴加制止,以道德和法律的方式,對煙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培養煙民文明吸煙、維護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更要糾正的問題是吸煙就是增加國家稅收的錯誤觀念,這煙草稅收固然是創造稅收的一個管道,但是,煙草稅收的“貢獻”,和吸煙造成的對煙民身體健康的損害,對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的損害相比,是一個十分渺小的貢獻。諸如此類。

人員較擁擠,如吸煙人數多,造成濃煙霧環境,則受害人員多,後果嚴重。因此在公共場所應禁止吸煙。

禁煙之所以是一個公共話題,就在於煙草危害已經超越了個人私權的範疇。吸煙不僅損害當事人的健康,而且通過“二手煙”危害了更多人的健康。科學表明,唯一有效的保護公眾不受“二手煙”危害的方法,是制定百分之百的無煙法律,包括所有的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可見在公共場所禁煙問題上,目前還是有不少吸煙的人置身事外。但目前我國僅有部分城市出臺了公共場所禁煙法規,全國性的禁煙法規還有待出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控煙和煙草工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從源頭上減少煙草生產及供應,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等等等等。

以在會議場、辦公場所、公共集會場所除張貼禁煙標識外,有條件的鼓勵設立吸煙室;對無視社會公德,在公眾場合吸煙、亂扔煙頭的現象嚴加制止,以道德和法律的方式,對煙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培養煙民文明吸煙、維護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更要糾正的問題是吸煙就是增加國家稅收的錯誤觀念,這煙草稅收固然是創造稅收的一個管道,但是,煙草稅收的“貢獻”,和吸煙造成的對煙民身體健康的損害,對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的損害相比,是一個十分渺小的貢獻。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