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在不到2000年的時間內,滅絕了80%的物種

在之前我們聊過了澳洲動物大量滅絕之謎,解釋了最有可能大批量滅絕澳洲動物的幾種可能。擁有最大嫌疑的就是人類。但是人類又是怎麼滅絕澳洲所有動物的呢?

最初移居澳大利亞的人手頭上只有石器時代的技術,

他們究竟是怎麼搞出這場生態浩劫的?以下有三種解釋,相映成趣。

第一種解釋,在於大型動物(也就是澳大利亞物種滅絕的主要受害者)繁殖十分緩慢。不僅懷孕期很長、每次懷胎數少,而且兩次懷孕之間相隔也久。因此,就算人類每幾個月才獵殺一隻雙門齒獸,也可能讓雙門齒獸的死亡數高過出生數。於是不到幾千年,就會看到最後一隻雙門齒獸孤單地死去,

整個物種也就此滅絕。

人類和雙門齒獸對比圖

而且,雖然雙門齒獸身形巨大,但要獵殺並非難事,原因就在於它們對於人類的襲擊根本來不及防衛。各種人類物種在亞非大陸上潛伏演化了兩百萬年,不斷磨煉狩獵技能,

而且從大約40萬年前便開始獵捕大型動物。在亞非大陸上的巨獸都已得到教訓,懂得保持距離。所以等到最新一代的最高掠食者——智人出現在亞非大陸的時候,大型動物都已經懂得要避開長相類似的生物。

相較之下,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可以說完全沒有時間學會該趕快逃跑。畢竟人類看起來似乎不太危險,既沒有又長又鋒利的牙齒,也沒有特別結實或敏捷的身體。

而雙門齒獸可是史上體型最大的有袋動物,所以它第一次看到這只長相弱不禁風的猿類,大概只會瞟上一眼,就繼續回去嚼樹葉了。對這些動物來說,需要靠演化才能學會懼怕人類,但時間根本不夠,它們轉眼便已滅絕。

獅子奔跑捕獵

第二種解釋,

認為智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時候已經掌握了火耕技術。於是,面對這樣一個陌生而危險的環境,他們會刻意燒毀難以跨越的茂密灌木叢和森林,將地貌變為開闊的草原,以吸引更容易獵捕的獵物,適合人類的需求。於是,他們在短短幾千年內就徹底改變了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

這種說法有植物化石記錄作為佐證。在45000年前,桉屬植物在澳大利亞只是少數。

但等到智人來到,就開創了桉屬植物的黃金時代。因為桉屬植物特別耐火,所以在其他樹種燒得灰飛煙滅之後,就剩下它獨霸天下。

特別耐火的桉樹

這些植被變化之後,就會影響草食性動物,進而影響肉食性動物。例如以桉屬尤加利葉為生的無尾熊,就隨著桉屬植物領域擴張,開心地邊嚼邊進到新的領地。但大多數其他動物可就大受打擊。澳大利亞有許多食物鏈就此崩潰,其中比較脆弱的環節也因而滅絕。

第三種解釋,雖然也同意狩獵和火耕有顯著影響,但強調還是不能忽視氣候因素。大約在45000年前襲擊澳大利亞的氣候變遷讓整個生態系統失衡,變得特別脆弱。但畢竟這早有先例,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系統應該還能慢慢適應恢復。但人類就是出現在這節骨眼兒上,於是將這個已經脆弱的生態系統推進了無底深淵。而對於大型動物來說,氣候變遷加上人類狩獵可以說如同四面楚歌,令它們難以抵擋。一下面對如此多重的威脅,很難找出真正良好的生存之道。

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證據,我們很難說究竟這三種解釋哪個更有道理。但就是有充分的好理由讓我們相信,如果智人沒去到澳大利亞,現在我們就還能看到袋獅、雙門齒獸還有巨型袋鼠在這片大陸上悠游自在。

袋鼠

歡迎大家關注遲拉拉,一個對速食式閱讀有所不滿的小作者

如果對文章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留言給我,我會盡可能回復。

就隨著桉屬植物領域擴張,開心地邊嚼邊進到新的領地。但大多數其他動物可就大受打擊。澳大利亞有許多食物鏈就此崩潰,其中比較脆弱的環節也因而滅絕。

第三種解釋,雖然也同意狩獵和火耕有顯著影響,但強調還是不能忽視氣候因素。大約在45000年前襲擊澳大利亞的氣候變遷讓整個生態系統失衡,變得特別脆弱。但畢竟這早有先例,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系統應該還能慢慢適應恢復。但人類就是出現在這節骨眼兒上,於是將這個已經脆弱的生態系統推進了無底深淵。而對於大型動物來說,氣候變遷加上人類狩獵可以說如同四面楚歌,令它們難以抵擋。一下面對如此多重的威脅,很難找出真正良好的生存之道。

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證據,我們很難說究竟這三種解釋哪個更有道理。但就是有充分的好理由讓我們相信,如果智人沒去到澳大利亞,現在我們就還能看到袋獅、雙門齒獸還有巨型袋鼠在這片大陸上悠游自在。

袋鼠

歡迎大家關注遲拉拉,一個對速食式閱讀有所不滿的小作者

如果對文章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留言給我,我會盡可能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