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親歷的司改——遇見,即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郁蘇(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

我叫郁蘇,來自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二庭,一名工齡2年的法律小“民工”。在2015年大學畢業後,通過公務員考試,懷著一顆對法律憧憬的心來到玄武法院。

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作為全省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我來到玄武法院的時候,正是玄武法院處於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推動司法改革的階段。

司法改革,讓我獨立成長起來,培養了法律思維,學會了責任與擔當,明白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目標的背後的深義。

自2016年3月任職法官助理以來,我作為一名法官助理輔助史麗萍、高飛兩位法官的審判工作,主要負責簡易裁判文書的擬稿、上門送達、部分財產保全、調查勘驗等工作,

努力緩解主審法官審判輔助性工作的壓力,確保主審法官專司核心審判工作。

2017年5月,我加入史麗萍、陳佳團隊,成為典型的“1+1+1”模式,團隊模式的改變,也讓我更加獨立起來,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法官助理,不僅僅是做好法官助理分內的工作,也應該與書記員加強溝通交流,共同為法官分憂解難,成為法官的得力小幫手。

我所在的團隊玄武法院民事審判第二法庭是一支年輕好學的青年團隊,非常榮幸能夠成為這個團隊的一員,隨著商事案件數量不斷增加,我們團隊在案件數量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新進玄武法院民事審判第二法庭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和鄭康、孫楠同志急需學習提升。民二庭的所有青年幹警自願加班半小時,

由審判經驗豐富的王庭長和史法官主持開展案件疑難問題研討會。案件的事實如何查清、法律如何適用均是對我們的巨大挑戰,通過每天下班後半小時開展的研討會,能夠積極地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熱情,在一次次的學術交流與審判討論中,使我更好更快地成長起來。

剛進法院的時候,看到一起的同窗在朋友圈曬世界各地旅遊、各種生活的愜意與瀟灑,自己每天加班寫文書、頂著寒風烈日出去送達,卻得不到當事人理解的時候,靜下心來,偶爾會懷疑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有意義嗎?選擇的道路正確嗎?然而這樣的自我懷疑並不能給我一個答案。

試著把鏡頭拉遠一點,試著通過一個更長的時間隧道來觀望自己,就能看到更清晰的東西,兩年了,我越來越認識到我所做的那些看起來瑣碎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當事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鄒碧華曾說過:每次當事人站在審判台前時,他們期待的眼神給我們帶來的只有兩個字——“責任”。從我們選擇做法官的那一天起,我們就註定要面對當事人的期待;面對著期待,我們就必須承擔起這個職業所帶給我們的沉重責任。

司法改革的春風沐浴著我們青年一輩,也給我們提供了全方面系統化鍛煉自己的機會,法官不僅是“1+1+1”模式的“leader”,同時也是法官助理一對一的“professor”, 我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踏踏實實地承擔起法官助理的責任。遇見玄武法院,遇見司法改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能看到更清晰的東西,兩年了,我越來越認識到我所做的那些看起來瑣碎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當事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鄒碧華曾說過:每次當事人站在審判台前時,他們期待的眼神給我們帶來的只有兩個字——“責任”。從我們選擇做法官的那一天起,我們就註定要面對當事人的期待;面對著期待,我們就必須承擔起這個職業所帶給我們的沉重責任。

司法改革的春風沐浴著我們青年一輩,也給我們提供了全方面系統化鍛煉自己的機會,法官不僅是“1+1+1”模式的“leader”,同時也是法官助理一對一的“professor”, 我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踏踏實實地承擔起法官助理的責任。遇見玄武法院,遇見司法改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