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了綠卡,我嫁給了美國吸血鬼……

2012年開始,中國一些網站開始流行一種叫做德州撲克的遊戲,一眾“局頭”(如郭美美)也活躍於線下私設牌局。

我很喜歡這個遊戲,在赴美留學並留在洛杉磯的高中同學雲鵬的慫恿下,

2012年末,我買了一張去洛杉磯的機票,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

身為半職業玩家的雲鵬,帶我去的是全洛杉磯最出名的華人賭場commerce casino。我曾在這裡見過娛樂圈好同學趙W和黃XM,唱老鼠愛XX的老鄉,還有狂愛德普的汪F,偶爾帶著他的影后老婆國際Z...

我在賭場附近一家性價比不錯的汽車旅館訂了十五天的房,計畫是:如果能贏錢,就繼續住一段時間;若是技不如人便打道回府,從此告別國際賭壇。

誰知這次單身赴會國際牌友的決定,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家全年365天24小時開放的賭場,彙聚了各種膚色和年齡層的德州牌友,大多數都是男人,或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我看起來還算年輕,總被一些男人搭話,其中包括一個華人賭場經理(floor man),叫做傑夫(Jeff)。

賭場經理負責幫客人安排座位,以及各種勾搭討好客人,以獲得小費。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到傑夫在我周圍轉來轉去,

時不時沖我點頭微笑。

直到有一天,他下了班又穿著便服回來,主動約我去賭場的酒吧喝一杯。後來我總結,這次看似隨意的酒吧之約,大概是他處心積慮的起底大考察。

首次和他獨處,他就充分展現了美國人的直接和高效,話癆似地打探個沒完:上至我在中國做什麼工作、父母是幹啥的、有什麼產業;下至我的出生地、開什麼車、是不是經常出國旅行。

他也介紹了個人情況:祖籍廣東,

高中文化,比我大四歲。他強調了很多次的重點是:四年前通過考試,成為了美國公民。

· 02 ·

傑夫邀請我第二天一塊吃飯,他來旅館接我的時候,著實嚇了我一跳:他媽媽也在車上。我心裡起了雞皮疙瘩:這是在搞什麼,第一次吃飯就帶上家長,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他老媽對我大大咧咧地問東問西,還讓傑夫帶我去好萊塢逛逛。氣氛尷尬的晚餐,被他老媽的無比熱情緩和了不少。

傑夫告訴我,他的上班時間是下午六點到淩晨兩點——賭場的黃金時段,能得到的小費也最多。他希望我每天能這個時間段去賭場,這樣就能常常看見我。

身為經理,西裝革履、來去匆匆的他,總悄悄塞一包糖果或者巧克力什麼的給埋頭奮戰的我。

作者圖 | 傑夫工作的賭場

那段時間,我每天去打德州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贏多輸少,平均一天贏400多美金,雖然不多,但起碼也是“正收入”。

眼見15天快到了,他邀請我去了環球影城和好萊塢,晚上在比弗利山莊附近的一家義大利pizza店吃飯。

傑夫又一次向我展示了美國人的高效和現實主義。他直截了當地說,想讓我做他女朋友,說他媽媽對我印象很好,支持我倆繼續發展。

最後,他直截了當地問我:

“有沒有想過在美國留下來?”

我一臉蒙圈:

“我留下來能做什麼呢?連個美國文憑都沒有。”

他說:

“你錯了,你認識了我,會讓你在美國少走很多彎路。”

我覺得有點意思:“那你說說看。” 他說:

“很簡單,我帶你去考荷官(在賭場裡發牌的人)資格,賭場不看文憑,優先招募年輕女荷官。受歡迎的荷官每個月的工資加小費,大概會有四五千美金。”

我問:

“那我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在美國打工吧?”

他說:

“當然不行,如果你跟我結婚,我可以幫你申請綠卡和工作許可(working permit)······”

我正用吸管喝著可樂,差點沒一口全噴出來:這也太隨便太直接了吧!我勉強把嘴裡的可樂咽下去,半開玩笑地問了一個有點挑釁意味的問題:

“我都不知道你姓什麼?”

他很當真地回答我:

“我姓方,中文名叫方宇。”

接著他很認真的給我介紹他的家庭情況,認真到我都不忍心打斷他。

· 03 ·

14年前,傑夫在他姑媽的申請下,一家三口以親屬移民的途徑定居美國,來的時候一窮二白。他爸媽英文不好,只有綠卡,沒考公民,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他爸在蒙市的香港超市賣生魚,他媽在華人家庭裡做臨時保姆。

他倆加起來一個月有3500美金的收入。他自己也有4000到4500美金(賭場經理的明面收入不一定比做得好的荷官高)。一個家庭每月有8000美金的進賬,可這十年來卻一直在美國租房。

他爸媽租住一套小兩室一廳的公寓,他自己租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加一塊房租接近3000美金。

這樣浪費怎麼不去買房?依我看,他們整個家庭還是一窮二白。

我問他為什麼不和父母住,至少可以省房租。他說,成年了還和爸媽一起住,在美國說出去是個笑話。

他說:

“我是說真的,多少人希望獲得美國綠卡?我們結婚以後,我就幫你辦身份。以我的關係,在賭場給你找份工作。我們建一個聯名帳戶,每月每人存2000美金進去,其他錢用於開支——就AA制吧。兩年過後我們就可以攢夠首付買房子了(在美國信用好得話,首付很低)。”

我沒太當回事:您想的還真是長遠。心裡覺得莫名其妙:美國難道比中國還缺女人嗎?還沒交往就求婚?還是說乾脆和我以零感情基礎協議結婚?

對於他的這番話,我只能報以無奈的傻笑,可他偏偏不死心:

“你可以仔細考慮考慮。況且我也真的很喜歡你,你不是說也沒男朋友嗎,我們大可以交往看看。”

話說回來,傑夫除了身材略有些發福,其他外在條件還不錯,濃眉大眼,鼻樑高挺,頭髮黑亮;13年的美國生活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待人接物也彬彬有禮。

我又在旅店續住了兩周。一個是因為我的“收入”cover了房錢——含稅90美金一天;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認識了他。

我們相處得還算愉快,他又帶我去了迪士尼樂園、蓋蒂博物館,和一些生意火爆的風味餐廳。其中我最喜歡北京緣和boiling crab,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去,不過再沒有和他一起。

頻頻接觸中,我有了點戀愛的感覺。不過直到我離開美國,我們還是好朋友關係。我可不想在旅途中談一場不明不白的戀愛,哪怕他已經向我“求婚”了。

· 04 ·

回國後,我在事業上遭受重創。可能是一直不太上心,我在武漢經營的一家小有名氣的寵物店,由於員工玩貓膩、幾個月都入不敷出,面臨倒閉。

我索性把店賣掉,由於店所在的位置還不賴,很快轉手。

失業後,我感覺很空虛,開始在想那四五千美金工資的事兒。在中國,我上哪能輕而易舉地找一份月薪25000人民幣的工作呢?我開始認真考慮起傑夫的建議。

我也開始流覽一些海外華人論壇,發現“如何拿到美國身份”是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而且據說真不是那麼容易。對高工資的嚮往,和傑夫每日不輟的誘惑,我的美國夢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在心中構建起來了。

我也知道了“假結婚”這個概念——就當作一次分期付款的假結婚吧,或許我們真的合適呢?甚至我還去找了一些關於假結婚的電影作品來看,比如《綠卡》。而電影裡的假戲真情,在現實中只能潦草收場。

2013年7月底,我再次入境美國,目標很明確——結婚拿綠卡,開始我的美國新生活。

按理說,我應該在中國先申請K-1簽證,可這類簽證是出了名的難,所以還是先入境把婚結了再轉身份比較方便。雖然這會影響到我的信用問題,但這是以後再去考慮的事了。

我是在夏威夷入境的,按理來說這是美國海關入境盤查最鬆懈的地方。在入境過程中,我遇到了一點小麻煩。過海關的時候,我不敢說這次入境目的是旅遊,於是把說辭模糊處理了一下:上次來美國交了一個男朋友,這次是來看他。

因為這句話,我被請進了傳說中的“小黑屋”(海關審訊室)。

一位黑人女面談官讓我具體描述了頭次入境經歷,並檢查了手機,要了傑夫的聯繫方式和工作單位名稱。

交流非常順利,20分鐘後,她將我帶到一個特別出口,我遠遠地看見自己的行李被擺放在一個檯子上。她讓我當面把兩個箱子打開,仔仔細細翻查了每一件物品,甚至將一個紙質筆記本翻開來從頭到尾看了又看,最終一無所獲。

臨了,她一臉凝重地說:

“我奉勸你,如果你想要和他結婚留在美國,最好先回國拿到未婚妻簽證再回來。”

我只好裝作很聽話地點點頭:“好的,謝謝你的忠告,我會遵守美國法律。”可實際上美國的法律法規也有很多模棱兩可的地方。

· 05 ·

傑夫從機場把我接回他租住的公寓,很迷你,傢俱很簡單。我在這裡開始了和傑夫的同居和“婚姻”生活,一住就是兩年多。

這之前,我們的相處只有在賭場相識的一個月、零零散散的約會以及六個月的網路傳情,他具體的生活習慣、思想內涵、性格缺陷,我一概不知。說這場婚姻太草率也好,是閃婚也好,是交易也罷,理智謹慎最終沒能敵過對虛幻的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一個月後,我們在拉斯維加斯登記結婚——在這裡結婚手續最簡單,然後到教堂排隊舉辦婚禮,見證人是給新人攝像的攝影師,他不知道當過多少對草草結婚的新人的見證人了。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閃亮鑽戒。

說“I Do”的那一刻,我還沒打算把這事告訴爸媽,怕他們瞧不上傑夫,也怕他們為這場簡陋的婚禮感到心寒。

回到洛杉磯,他馬不停蹄地張羅給我轉身份的事兒,填申請表、準備材料、跑移民局,接著再是等面談。

我知道他是想讓我快點拿到工作許可,出去掙錢,這樣“我們家”就多了穩定可靠的進賬。

我們去華人影樓拍了一組婚紗照,和他爸媽以及他們家在洛杉磯的親朋好友吃了頓飯,這婚就算是結了。

今日想起來,這段婚姻著實荒唐。可在那時,卻也沒有多少猶豫,全是走一步算一步。唯一真心讓我感覺不舒服的就是改口叫他爸媽做“爸”、“媽”。為我遠在萬里之外、毫不知情的親爹親媽感到難過。

傑夫以他在洛杉磯賭場混了十年的人脈關係,給我在一家發牌學校先掛了個名,然後他在家教我發牌。他說,等工作許可下來,象徵性地去考個試就能安排進賭場了。

不到半個月,我就都學會了。工作許可寄到之前,他三天兩頭地帶我去賭場“上班”,要求我只能打擅長的德州撲克,其他賭博項目連碰都不能碰,因為賭場有著無數“玩不見了”的人。

作者圖 | 傑夫工作的賭場

過了一段時間,我感覺到傑夫的爸媽對金錢看得很重,明裡暗裡讓我叫家人從中國匯些錢來,以他們兒子的名義貸款買房,然後共同還貸,說租房花銷太大。

我不同意,擔心會有經濟糾紛,他媽便不似以前對我那般熱情了。他爸不愛說話,和我沒什麼交流。

逢年過節,他家就暗示我,廣東人是講“規矩”的,晚輩要給長輩帶個一兩千美金作為“過節費”。我和傑夫所有的花銷都是AA制,而“過節費”卻要我獨立出資。在他們全家人眼裡,我不過是用來改善他們生活水準的工具。

最可笑的是,他的同事都不知道我是他“老婆”,結婚也算“隱私”?我見他常和年輕漂亮的女荷官眉來眼去,沒有確實證據,只能忍氣吞聲,視而不見。 工作許可下來後,他給我“安排”的工作是在別的賭場。一般進賭場的時候,會分配工作時間段和發牌專案,24小時分為三段,每段有不同的荷官,項目是固定的,有撲克大局、21點、牌九等等,我是負責發21點的荷官。

· 06 ·

就這麼工作了四個月,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和傑夫的聯名帳戶只剩不到5000美金。

我堅持讓他說出轉移財產的原因,最後他承認是拿去賭博了。

“你叫我不要沾賭,可你自己呢,居然把我們一起存下來的錢,送還給讓你做牛做馬的賭場。你是有多熱愛賭博事業,為它賣命,還為它花錢,花的還是我們共同擁有的財產!”

那是我第一次沖他發火。後來,缺乏感情基礎的我們因為各種矛盾衝突常常吵架。在短短25個月的婚姻生活中,他始終沒有戒掉賭博。說好的兩年之後攢夠首付買房呢,根本沒可能,所有的期望都是一場泡影。

在我將“有條件永久居留綠卡”換成“永久性綠卡”之後,就開始和他談離婚的事情,他堅決不同意,甚至威脅我:

“如果要離婚,我就向移民局申訴,說你是為了綠卡才和我結婚的!”

我無比淡定地說:

“從一開始我就沒想留在美國。你大可以去申訴,咱倆移民法庭見。大不了我回祖國安安心心過日子;而你,可能會被送進監獄,因為我一定會說是你向我提出有償結婚的!”

2015年秋,我恢復了單身。

隻身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的孤獨感,被多數白人老美歧視的壓迫感,等待綠卡過程中漫長的忍耐和煎熬,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我還是常常流覽華人論壇,那裡永遠不缺為了綠卡忍辱負重、孤軍奮戰的獨特個體,包括鳳姐。

如今我還在想,拿綠卡究竟是要幹什麼?幾年前,我的國內同學們一個月工資就有四五千人民幣,現在大都兩萬多了,日子越過越好。而我一個離婚人士,當時為四五千美金的“高薪”動了心,而現在的收入水準還和當年一樣。

最後,他直截了當地問我:

“有沒有想過在美國留下來?”

我一臉蒙圈:

“我留下來能做什麼呢?連個美國文憑都沒有。”

他說:

“你錯了,你認識了我,會讓你在美國少走很多彎路。”

我覺得有點意思:“那你說說看。” 他說:

“很簡單,我帶你去考荷官(在賭場裡發牌的人)資格,賭場不看文憑,優先招募年輕女荷官。受歡迎的荷官每個月的工資加小費,大概會有四五千美金。”

我問:

“那我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在美國打工吧?”

他說:

“當然不行,如果你跟我結婚,我可以幫你申請綠卡和工作許可(working permit)······”

我正用吸管喝著可樂,差點沒一口全噴出來:這也太隨便太直接了吧!我勉強把嘴裡的可樂咽下去,半開玩笑地問了一個有點挑釁意味的問題:

“我都不知道你姓什麼?”

他很當真地回答我:

“我姓方,中文名叫方宇。”

接著他很認真的給我介紹他的家庭情況,認真到我都不忍心打斷他。

· 03 ·

14年前,傑夫在他姑媽的申請下,一家三口以親屬移民的途徑定居美國,來的時候一窮二白。他爸媽英文不好,只有綠卡,沒考公民,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他爸在蒙市的香港超市賣生魚,他媽在華人家庭裡做臨時保姆。

他倆加起來一個月有3500美金的收入。他自己也有4000到4500美金(賭場經理的明面收入不一定比做得好的荷官高)。一個家庭每月有8000美金的進賬,可這十年來卻一直在美國租房。

他爸媽租住一套小兩室一廳的公寓,他自己租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加一塊房租接近3000美金。

這樣浪費怎麼不去買房?依我看,他們整個家庭還是一窮二白。

我問他為什麼不和父母住,至少可以省房租。他說,成年了還和爸媽一起住,在美國說出去是個笑話。

他說:

“我是說真的,多少人希望獲得美國綠卡?我們結婚以後,我就幫你辦身份。以我的關係,在賭場給你找份工作。我們建一個聯名帳戶,每月每人存2000美金進去,其他錢用於開支——就AA制吧。兩年過後我們就可以攢夠首付買房子了(在美國信用好得話,首付很低)。”

我沒太當回事:您想的還真是長遠。心裡覺得莫名其妙:美國難道比中國還缺女人嗎?還沒交往就求婚?還是說乾脆和我以零感情基礎協議結婚?

對於他的這番話,我只能報以無奈的傻笑,可他偏偏不死心:

“你可以仔細考慮考慮。況且我也真的很喜歡你,你不是說也沒男朋友嗎,我們大可以交往看看。”

話說回來,傑夫除了身材略有些發福,其他外在條件還不錯,濃眉大眼,鼻樑高挺,頭髮黑亮;13年的美國生活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待人接物也彬彬有禮。

我又在旅店續住了兩周。一個是因為我的“收入”cover了房錢——含稅90美金一天;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認識了他。

我們相處得還算愉快,他又帶我去了迪士尼樂園、蓋蒂博物館,和一些生意火爆的風味餐廳。其中我最喜歡北京緣和boiling crab,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去,不過再沒有和他一起。

頻頻接觸中,我有了點戀愛的感覺。不過直到我離開美國,我們還是好朋友關係。我可不想在旅途中談一場不明不白的戀愛,哪怕他已經向我“求婚”了。

· 04 ·

回國後,我在事業上遭受重創。可能是一直不太上心,我在武漢經營的一家小有名氣的寵物店,由於員工玩貓膩、幾個月都入不敷出,面臨倒閉。

我索性把店賣掉,由於店所在的位置還不賴,很快轉手。

失業後,我感覺很空虛,開始在想那四五千美金工資的事兒。在中國,我上哪能輕而易舉地找一份月薪25000人民幣的工作呢?我開始認真考慮起傑夫的建議。

我也開始流覽一些海外華人論壇,發現“如何拿到美國身份”是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而且據說真不是那麼容易。對高工資的嚮往,和傑夫每日不輟的誘惑,我的美國夢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在心中構建起來了。

我也知道了“假結婚”這個概念——就當作一次分期付款的假結婚吧,或許我們真的合適呢?甚至我還去找了一些關於假結婚的電影作品來看,比如《綠卡》。而電影裡的假戲真情,在現實中只能潦草收場。

2013年7月底,我再次入境美國,目標很明確——結婚拿綠卡,開始我的美國新生活。

按理說,我應該在中國先申請K-1簽證,可這類簽證是出了名的難,所以還是先入境把婚結了再轉身份比較方便。雖然這會影響到我的信用問題,但這是以後再去考慮的事了。

我是在夏威夷入境的,按理來說這是美國海關入境盤查最鬆懈的地方。在入境過程中,我遇到了一點小麻煩。過海關的時候,我不敢說這次入境目的是旅遊,於是把說辭模糊處理了一下:上次來美國交了一個男朋友,這次是來看他。

因為這句話,我被請進了傳說中的“小黑屋”(海關審訊室)。

一位黑人女面談官讓我具體描述了頭次入境經歷,並檢查了手機,要了傑夫的聯繫方式和工作單位名稱。

交流非常順利,20分鐘後,她將我帶到一個特別出口,我遠遠地看見自己的行李被擺放在一個檯子上。她讓我當面把兩個箱子打開,仔仔細細翻查了每一件物品,甚至將一個紙質筆記本翻開來從頭到尾看了又看,最終一無所獲。

臨了,她一臉凝重地說:

“我奉勸你,如果你想要和他結婚留在美國,最好先回國拿到未婚妻簽證再回來。”

我只好裝作很聽話地點點頭:“好的,謝謝你的忠告,我會遵守美國法律。”可實際上美國的法律法規也有很多模棱兩可的地方。

· 05 ·

傑夫從機場把我接回他租住的公寓,很迷你,傢俱很簡單。我在這裡開始了和傑夫的同居和“婚姻”生活,一住就是兩年多。

這之前,我們的相處只有在賭場相識的一個月、零零散散的約會以及六個月的網路傳情,他具體的生活習慣、思想內涵、性格缺陷,我一概不知。說這場婚姻太草率也好,是閃婚也好,是交易也罷,理智謹慎最終沒能敵過對虛幻的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一個月後,我們在拉斯維加斯登記結婚——在這裡結婚手續最簡單,然後到教堂排隊舉辦婚禮,見證人是給新人攝像的攝影師,他不知道當過多少對草草結婚的新人的見證人了。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閃亮鑽戒。

說“I Do”的那一刻,我還沒打算把這事告訴爸媽,怕他們瞧不上傑夫,也怕他們為這場簡陋的婚禮感到心寒。

回到洛杉磯,他馬不停蹄地張羅給我轉身份的事兒,填申請表、準備材料、跑移民局,接著再是等面談。

我知道他是想讓我快點拿到工作許可,出去掙錢,這樣“我們家”就多了穩定可靠的進賬。

我們去華人影樓拍了一組婚紗照,和他爸媽以及他們家在洛杉磯的親朋好友吃了頓飯,這婚就算是結了。

今日想起來,這段婚姻著實荒唐。可在那時,卻也沒有多少猶豫,全是走一步算一步。唯一真心讓我感覺不舒服的就是改口叫他爸媽做“爸”、“媽”。為我遠在萬里之外、毫不知情的親爹親媽感到難過。

傑夫以他在洛杉磯賭場混了十年的人脈關係,給我在一家發牌學校先掛了個名,然後他在家教我發牌。他說,等工作許可下來,象徵性地去考個試就能安排進賭場了。

不到半個月,我就都學會了。工作許可寄到之前,他三天兩頭地帶我去賭場“上班”,要求我只能打擅長的德州撲克,其他賭博項目連碰都不能碰,因為賭場有著無數“玩不見了”的人。

作者圖 | 傑夫工作的賭場

過了一段時間,我感覺到傑夫的爸媽對金錢看得很重,明裡暗裡讓我叫家人從中國匯些錢來,以他們兒子的名義貸款買房,然後共同還貸,說租房花銷太大。

我不同意,擔心會有經濟糾紛,他媽便不似以前對我那般熱情了。他爸不愛說話,和我沒什麼交流。

逢年過節,他家就暗示我,廣東人是講“規矩”的,晚輩要給長輩帶個一兩千美金作為“過節費”。我和傑夫所有的花銷都是AA制,而“過節費”卻要我獨立出資。在他們全家人眼裡,我不過是用來改善他們生活水準的工具。

最可笑的是,他的同事都不知道我是他“老婆”,結婚也算“隱私”?我見他常和年輕漂亮的女荷官眉來眼去,沒有確實證據,只能忍氣吞聲,視而不見。 工作許可下來後,他給我“安排”的工作是在別的賭場。一般進賭場的時候,會分配工作時間段和發牌專案,24小時分為三段,每段有不同的荷官,項目是固定的,有撲克大局、21點、牌九等等,我是負責發21點的荷官。

· 06 ·

就這麼工作了四個月,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和傑夫的聯名帳戶只剩不到5000美金。

我堅持讓他說出轉移財產的原因,最後他承認是拿去賭博了。

“你叫我不要沾賭,可你自己呢,居然把我們一起存下來的錢,送還給讓你做牛做馬的賭場。你是有多熱愛賭博事業,為它賣命,還為它花錢,花的還是我們共同擁有的財產!”

那是我第一次沖他發火。後來,缺乏感情基礎的我們因為各種矛盾衝突常常吵架。在短短25個月的婚姻生活中,他始終沒有戒掉賭博。說好的兩年之後攢夠首付買房呢,根本沒可能,所有的期望都是一場泡影。

在我將“有條件永久居留綠卡”換成“永久性綠卡”之後,就開始和他談離婚的事情,他堅決不同意,甚至威脅我:

“如果要離婚,我就向移民局申訴,說你是為了綠卡才和我結婚的!”

我無比淡定地說:

“從一開始我就沒想留在美國。你大可以去申訴,咱倆移民法庭見。大不了我回祖國安安心心過日子;而你,可能會被送進監獄,因為我一定會說是你向我提出有償結婚的!”

2015年秋,我恢復了單身。

隻身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的孤獨感,被多數白人老美歧視的壓迫感,等待綠卡過程中漫長的忍耐和煎熬,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我還是常常流覽華人論壇,那裡永遠不缺為了綠卡忍辱負重、孤軍奮戰的獨特個體,包括鳳姐。

如今我還在想,拿綠卡究竟是要幹什麼?幾年前,我的國內同學們一個月工資就有四五千人民幣,現在大都兩萬多了,日子越過越好。而我一個離婚人士,當時為四五千美金的“高薪”動了心,而現在的收入水準還和當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