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例子告訴你“借殼上市”是啥!

這兩天被360借殼的消息刷屏了吧!借殼上市到底是啥意思呢?誰借誰的?怎麼借?為啥借殼呀?

一個例子告訴你“借殼上市”是啥

借殼上市,

英文叫做Back Door Listing——後門上市!

是不是很直白呢!

借殼上市,

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上市公司(也就是“殼”,英文叫做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

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不明白?舉個栗子!

老六有家麵館,但是最近經營不善,眼看就要破產了。

小六有一手煮面的絕活,味道也很好,但遲遲沒有拿到營業執照。

小六為了麵館能夠早日開張,於是找到老六說:“你把你的營業執照(上市許可,

殼)給我,我把我的新麵館的份額分20%給你,怎麼樣?”

老六考慮到自己反正快破產了,營業執照也沒什麼用了,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小六最後使用老六的營業執照開起了麵館。

由於老六在新麵館只有20%的份額,所以麵館是小六說了算。

怎麼樣,這樣講能明白啥是“借殼上市”了吧!

關鍵的來了:

上市為啥要借殼?

可以說,借殼上市主要的動機就是:

“以金錢換時間”。

在我國當前審批制度下,

IPO雖然大幅提速,

但企業排隊和等待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

短則兩三年,長則四五年。

很多企業出於對市場競爭和自身情況的綜合考量,

就會選擇更快的那條路。

就拿現在大家關注最多的360來說,在私有化之後,做了IPO和借殼上市兩手準備。11月6日媒體說明會上,被問及為何選擇“重組上市”而不是直接IPO,周鴻禕的回應也是很有深意:“之所以選擇重組,

主要還是公司根據資本市場發展和眾多股東的意願,綜合各方面考慮而做出的戰略選擇。”

遙想幾大快遞業巨頭(包括“三通一達”和順豐)紮堆的借殼上市,核心的動機就是在搶時間:快遞業群雄爭霸,面臨著行業升級和重新洗牌,早一天上市,就可以早一天低成本融資,迅速擴張,搶佔市場先機。

怎麼借殼?——三種模式

模式一:直接收購

(被比喻為“騰籠換鳥式”)

這是借殼上市的簡單模式,

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模式。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借殼完成後很快進入角色。

模式二:資產或股權置換

(被比喻為“狸貓換太子式”)

一般是把兩家公司的資產集中到一家,或以一方的資產來交換另一方的資產。通過這些操作,實現殼公司的清理和重組合並,容易使殼公司的資產、品質和業績迅速發生變化,很快實現效果。

模式三:兩種方式結合使用

很多借殼上市都會兩種方式結合使用。

擬上市公司成為控股股東,通過重組後的董事會對殼公司進行內部重組,剝離不良資產或整頓,提高殼公司原有業務狀況,改善經營業績。

360“借殼”方案

哪些公司能借殼上市?哪些公司適合做“殼”?

“借殼上市”不用排隊就能上市融資,

真是太棒了!

不過,

不是誰想借殼都能借的吧?

當然!

2016年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上市公司的並購物件應該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

1、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國務院批准,有限責任公司在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可以採取募集設立方式公開發行股票。

2、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

有限責任公司按原帳面淨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3、發行人的註冊資本已足額繳納,發起人或者股東用作出資的資產的財產權轉移手續已辦理完畢,發行人的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4、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5、發行人最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6、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借殼”成功的公司很開心,

被“借殼”的公司也很不錯啊!

一下子擺脫經營窘境,鹹魚翻身啦!

不過,也不是誰都適合當“殼”吧?

of course!

江湖流傳,好“殼”要符合三個標準:

市值小、所在板塊好、債權關係簡單

監管層對借殼上市的態度?

Back Door Listing,

聽起來像“走後門”,

這是官方允許的嗎?

當然!

英文雖然叫做“後門上市”,

可並不是“走後門”哦!

當前,資產重組是改善上市公司品質的一條有效途徑,符合規定的“借殼上市”,是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資產重組,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對此持開放態度。

2016年9月,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目的是為了規範資產重組。注意,是規範不是禁止。2017年8月15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並購新規對於真正需要重組上市的實體企業開了“一扇窗”,這將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好啦,“借殼上市”,你明白了吧?

整合:熊燁 朱蕾 林伊人

新媒體編輯:熊燁

真是太棒了!

不過,

不是誰想借殼都能借的吧?

當然!

2016年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上市公司的並購物件應該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

1、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

經國務院批准,有限責任公司在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可以採取募集設立方式公開發行股票。

2、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

有限責任公司按原帳面淨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3、發行人的註冊資本已足額繳納,發起人或者股東用作出資的資產的財產權轉移手續已辦理完畢,發行人的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4、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5、發行人最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6、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借殼”成功的公司很開心,

被“借殼”的公司也很不錯啊!

一下子擺脫經營窘境,鹹魚翻身啦!

不過,也不是誰都適合當“殼”吧?

of course!

江湖流傳,好“殼”要符合三個標準:

市值小、所在板塊好、債權關係簡單

監管層對借殼上市的態度?

Back Door Listing,

聽起來像“走後門”,

這是官方允許的嗎?

當然!

英文雖然叫做“後門上市”,

可並不是“走後門”哦!

當前,資產重組是改善上市公司品質的一條有效途徑,符合規定的“借殼上市”,是有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資產重組,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對此持開放態度。

2016年9月,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目的是為了規範資產重組。注意,是規範不是禁止。2017年8月15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並購新規對於真正需要重組上市的實體企業開了“一扇窗”,這將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好啦,“借殼上市”,你明白了吧?

整合:熊燁 朱蕾 林伊人

新媒體編輯: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