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塗料企業如何轉型升級?

如果說2016年是塗料行業最為艱難的一年,先不說國家房產調控,市場日趨飽和,塗料產品銷量難於增長,單就原材料價格不斷飆升,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就讓眾多中小塗料企業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威脅。

那麼,2017年塗料行業會有新的拐點嗎?答案仍然是不確定的,甚至更加的殘酷!

2017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雖然國家運用“市場”和“法治”手段“雙刃劍”調控過剩的產能經濟,但是環保與安全仍然是眾多中小企業生存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點。

特別是環保,國家目前已實施一票否決制。針對化工行業,尤其塗料行業被認為是高汙行業,新的《環境保護法》、《塗料消費稅》、《傢俱製造行業VOC排放標準》等各項環保法出臺,塗料行業成功成為重點“保護”對象,對於中小型塗料企業更是致命的打擊。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安全沒保障,環保不應對,失去了這個大方向,那發展是萬萬不可能的。

從整體而言,中國塗料依然處於“大而不強”的尷尬境地,

行業集中度較低,要擺脫這種局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其曲折也不言而喻。不過,這也說明了中國塗料行業在較長的時期內,還將處於一個好的發展時期;再加上國家對房產控制的結構性治理,日趨實現平穩的過度,這無疑對於大型的優秀塗料企業而言,未來還將可以獲得一個難得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並購擴張的空間依然很大。

但是,正如達爾文所言:“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面對塗料行業行情的不斷波動,利潤越來越單薄。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塗料企業,大家已經形成一種共識,轉型升級是塗料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那麼,2017年,塗料企業如何成功實現轉型升級,中國塗料報譚禮兵認為有以下三點供各位參閱:

一、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推進塗料產業的工業化進程。

我國塗料行業發展迅速的同時,

企業間也存在著各種市場的搶佔:全國各地擴建新廠、互相模仿抄襲、打價格戰,卻忽略了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導致國內塗料企業之間競爭力低,塗料產品同質化問題日趨嚴重。這種粗放式的發展中,導致很多中小型塗料企業不能不關門整頓。對此,塗料企業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把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立入企業發展的規劃之中,用科學的發展觀確定企業發展戰略方向和發展目標。
同時,可借用“外腦”,聘請中外專家集思廣益,圍繞鞏固、協調、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電力、燃油等能源供應緊張以及國際上標準和技術的挑戰。

二、建設完善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行銷創新的創新體系。

塗料企業根據自身的現狀,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對供應鏈的管控,加大產品研發的投入,用技術的提升降低生產成本的增加。開發無污染、無毒害、科技含量高的環保塗料產品,提高塗料產業綠色生產、綠色製造的整體技術水準,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品質檔次和裝飾效果,力爭打造多個在國內外叫得響、站得住、賣得好、有影響力的名優塗料品牌。

另外還要不斷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形成規模化效益。

三、加強企業資訊化建設,打造高效的團隊。

廣泛搜集資訊,分析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捷徑。同時運用先進的MRP/ERP/CRM等軟體技術,應用到企業管理、原材料採購、新產品開發、物流、行銷等各個環節,提高企業電子商務、清潔環保、能源再生等先進生產力水準,優化生產和管理流程,努力提升團隊管理、供應鏈整合等方面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通過改善企業自身的內部管控,加強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把報務打造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7年,塗料企業站在命運的三岔路中,生與死就只在一念之間。企業要跟隨著行業市場趨勢來走,做好新的發展思路,以及做好新的轉型,苦練內功,高效管理、精准行銷、服務領先。只有改變,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的發展和適應未來,千萬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規,否則只會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時代所淘汰。

(作者:譚禮兵)

用技術的提升降低生產成本的增加。開發無污染、無毒害、科技含量高的環保塗料產品,提高塗料產業綠色生產、綠色製造的整體技術水準,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品質檔次和裝飾效果,力爭打造多個在國內外叫得響、站得住、賣得好、有影響力的名優塗料品牌。

另外還要不斷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形成規模化效益。

三、加強企業資訊化建設,打造高效的團隊。

廣泛搜集資訊,分析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捷徑。同時運用先進的MRP/ERP/CRM等軟體技術,應用到企業管理、原材料採購、新產品開發、物流、行銷等各個環節,提高企業電子商務、清潔環保、能源再生等先進生產力水準,優化生產和管理流程,努力提升團隊管理、供應鏈整合等方面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通過改善企業自身的內部管控,加強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把報務打造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7年,塗料企業站在命運的三岔路中,生與死就只在一念之間。企業要跟隨著行業市場趨勢來走,做好新的發展思路,以及做好新的轉型,苦練內功,高效管理、精准行銷、服務領先。只有改變,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的發展和適應未來,千萬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規,否則只會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時代所淘汰。

(作者:譚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