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聯“反艦彈道導彈”流產內幕:赫魯雪夫一個人沒扛住

中國的東風-21D是世界上第一款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的反艦彈道導彈,但並不是世界首款反艦彈道導彈。蘇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計畫研製反艦彈道導彈,但因缺乏戰略眼光,

讓其流產了。

蘇聯導彈“三國演義”時代

赫魯雪夫上臺後,為解決軍備競賽導致的經濟問題,有意利用科技抑制軍方無窮的資金需求,於是他開始押注導彈。

那個時期,蘇聯面臨的緊迫課題是如何克制具有單邊優勢的美國海軍。當時美國共有40多艘戰略核潛艇和15個航母戰鬥群,

而蘇聯海軍的“主心骨”是攜帶R-11彈道導彈的629型潛艇。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曾向赫魯雪夫抱怨說:“我們的629潛艇根本不能和美國的核潛艇媲美,人家攜帶的北極星潛射導彈比我們的R-11導彈多出一倍射程……我們也許能把潛艇開到美國艦隊的港口,但未必有開火的機會。”很顯然,蘇聯海軍希望有更高效的打擊武器。

1960年,赫魯雪夫在會上提出了海軍方面的要求,

希望技術精英們給出解決方案,第52特種設計局當家人切洛梅感到機會來了。當時,蘇聯導彈工業處於“三足鼎立”狀態,切洛梅面臨柯洛廖夫、揚格利兩大競爭對手,前者利用自己研製的導彈將蘇聯首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被譽為蘇聯“太空之父”,後者依靠為戰略火箭軍開發實用的彈道導彈贏得青睞,唯獨搞巡航導彈出身的切洛梅有些尷尬。在信奉彈道導彈的戰略火箭軍將領眼裡,
切洛梅設計的東西有些不倫不類。

“現在導彈能把衛星送上太空,為什麼不能把核彈頭扔到敵人艦隊的母港甚至是海上集結點呢?”這一設計靈感讓切洛梅激動不已。1960年8月,切洛梅向蘇聯國防工業部上書,提出研製一種能夠擊中海上機動目標的彈道導彈設想,全系統研製代號是“UR-200”。

讓切洛梅想不到的是,當他的設計書送到蘇聯國防工業部長案頭時,

這位一貫反對技術冒進的官員大發雷霆。這讓切洛梅感到非常委屈。

用幻燈動畫描繪“彈道導彈打航母”

1962年2月,切洛梅突然接到通知,說是赫魯雪夫選在黑海療養勝地皮聰達召開全蘇導彈火箭科研大會,以理順過於龐雜的導彈科研專案。在前往皮聰達途中,

切洛梅遇到了國防工業部長,後者不無告誡地說:“國家現在把科研的錢管得很緊,容不得半點浪費,咱們得體諒上面的難處。”切洛梅答道:“部長同志,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替國家省最大的一筆錢。”

開會那天,所有人都被眼前紛繁複雜的導彈項目搞得筋疲力盡了。但切洛梅註定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利用幻燈做了一個完美的UR-200導彈從1000多公里外擊中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動畫。

當赫魯雪夫和元帥們被幻燈吸引的時候,切洛梅描繪了這樣的畫卷:如果美國艦隊膽敢向蘇聯作出威脅性動作,那麼位於內陸的蘇軍UR-200導彈部隊按下開關,不僅是呆在黑海對岸的美國艦隊無法隱蔽,就連遠在太平洋上的美國艦艇也難以躲避,或者蘇軍乾脆用UR-200導彈直接攻擊美國的兩大航母基地。

切洛梅還不忘加上至關重要的一筆:“當我們的計畫得以實現時,就連陸軍也能致美國艦隊於死地,而且我們不需要建造昂貴的航母,可以節省大量資金。”

一時間,台下發出一片嗡嗡聲,切洛梅親眼看到國防工業部長臉都氣白了,因為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一下子動了海軍和戰略火箭軍兩大軍種的“乳酪”。國防工業部長對切洛梅的“越軌行為”予以激烈抨擊,他的理由是蘇聯彈道導彈科研戰線本來攤子就大,皮聰達會議的主題是壓縮戰線,集中人力物力形成“拳頭”。

全蘇聯只有赫魯雪夫一人支持

切洛梅的設想遭到不少人反對,但赫魯雪夫動心了。“切洛梅同志的設想很有價值,如果成功了,想想看,只要一動拇指,”赫魯雪夫做了一個啟動導彈發射按鈕的姿勢,“敵人的航母就沒影了,我們就能騰出多少經費來。”無疑,切洛梅的方案打動了早就嫌海軍花錢多的赫魯雪夫。於是,在他的要求下,UR-200導彈方案於1962年4月通過蘇聯最高國防委員會的審核。

為了實現設計目標,切洛梅需要為UR-200導彈研製一攬子新型探測設備、衛星平臺、運載平臺及其他配套設施。這些子系統的研製都是開創性課題,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才支援,為此,切洛梅找過各軍種總司令,找過國家委員會主席,找過各位部長,可誰都答應進行研究並提供幫助,但真正使力的只有赫魯雪夫一個人。

在克里姆林宮的壓力下,蘇聯海軍總司令部最終于1964年將UR-200項目列入1966年開始的五年海軍裝備發展計畫,切洛梅領導的OKB-52為主要研製單位,負責研製導彈和與之配套的“神話”衛星。

可是,蘇聯政壇風雲突變,1964年10月,赫魯雪夫被黨內同志拉下馬,關鍵的臺柱子倒了。此後,OKB-52使用火箭將4噸重的“神話”衛星送入低軌道試驗接連9次失敗。最終,國防工業部長烏斯季諾夫找了個由頭,把UR-200項目給停掉了。幾十年後,隨著蘇聯大批軍工檔案被解密,外界才意識到切洛梅的方案是那麼超前,如果真的付諸實施,那麼世界海軍的發展或許會是另一個局面。

當赫魯雪夫和元帥們被幻燈吸引的時候,切洛梅描繪了這樣的畫卷:如果美國艦隊膽敢向蘇聯作出威脅性動作,那麼位於內陸的蘇軍UR-200導彈部隊按下開關,不僅是呆在黑海對岸的美國艦隊無法隱蔽,就連遠在太平洋上的美國艦艇也難以躲避,或者蘇軍乾脆用UR-200導彈直接攻擊美國的兩大航母基地。

切洛梅還不忘加上至關重要的一筆:“當我們的計畫得以實現時,就連陸軍也能致美國艦隊於死地,而且我們不需要建造昂貴的航母,可以節省大量資金。”

一時間,台下發出一片嗡嗡聲,切洛梅親眼看到國防工業部長臉都氣白了,因為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一下子動了海軍和戰略火箭軍兩大軍種的“乳酪”。國防工業部長對切洛梅的“越軌行為”予以激烈抨擊,他的理由是蘇聯彈道導彈科研戰線本來攤子就大,皮聰達會議的主題是壓縮戰線,集中人力物力形成“拳頭”。

全蘇聯只有赫魯雪夫一人支持

切洛梅的設想遭到不少人反對,但赫魯雪夫動心了。“切洛梅同志的設想很有價值,如果成功了,想想看,只要一動拇指,”赫魯雪夫做了一個啟動導彈發射按鈕的姿勢,“敵人的航母就沒影了,我們就能騰出多少經費來。”無疑,切洛梅的方案打動了早就嫌海軍花錢多的赫魯雪夫。於是,在他的要求下,UR-200導彈方案於1962年4月通過蘇聯最高國防委員會的審核。

為了實現設計目標,切洛梅需要為UR-200導彈研製一攬子新型探測設備、衛星平臺、運載平臺及其他配套設施。這些子系統的研製都是開創性課題,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才支援,為此,切洛梅找過各軍種總司令,找過國家委員會主席,找過各位部長,可誰都答應進行研究並提供幫助,但真正使力的只有赫魯雪夫一個人。

在克里姆林宮的壓力下,蘇聯海軍總司令部最終于1964年將UR-200項目列入1966年開始的五年海軍裝備發展計畫,切洛梅領導的OKB-52為主要研製單位,負責研製導彈和與之配套的“神話”衛星。

可是,蘇聯政壇風雲突變,1964年10月,赫魯雪夫被黨內同志拉下馬,關鍵的臺柱子倒了。此後,OKB-52使用火箭將4噸重的“神話”衛星送入低軌道試驗接連9次失敗。最終,國防工業部長烏斯季諾夫找了個由頭,把UR-200項目給停掉了。幾十年後,隨著蘇聯大批軍工檔案被解密,外界才意識到切洛梅的方案是那麼超前,如果真的付諸實施,那麼世界海軍的發展或許會是另一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