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澳報:中國研發衛星系統成果將惠及人類社會發展

中新網11月7日電 11月5日晚,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雙星”發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對此,《澳門日報》7日社論稱,北斗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到2020年完全建成,

它將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優質的導航服務,並與世界其他導航系統攜手,共同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

11月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4顆、第25顆北斗導航衛星。中新社發 李晉 攝

文章摘編如下:

人類九成以上的資訊都與時間、空間相關,時空資訊深入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跟用水用電一樣不可或缺,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衛星導航技術就給人類提供時間座標和空間座標。作為獨立自主的大國,中國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系統,對保障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國防安全至關重要。

2000年10月31日,中國首顆導航定位衛星“北斗一A”成功發射,

拉開了中國建設導航系統的帷幕。迄今中國已發射了25顆北斗導航衛星,覆蓋亞太。

北斗三號是中國新一代導航衛星,既有“中國心”,也有“中國魂”。原子鐘被稱為導航衛星的“心臟”,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與北斗二號相比,北斗三號採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穩定度達到E十四量級,這相當於300萬年只有一秒誤差,將對定位精度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魂”則是指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計算器作業系統SpaceOS2。

北斗三號具備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險、多功能等特點。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將達到2.5米至5米水準,建成後將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約十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並且將為付費使用者提供更高精度等級的服務。

北斗導航系統除了提供安全可靠的時空資訊服務外,也大大促進了中國相關產業發展。

截至今年4月,北斗導航型晶片模組銷售已突破3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的銷量分別佔據國內市場三成和九成,並輸出至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得益於北斗導航,中國的IT業、高鐵、遠洋船舶、軍事裝備以及高原通信等獲得更快更大的發展機遇。

北斗應用技術由中國主導,但不會壟斷,在推廣北斗三號應用的同時,不會排斥美俄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中國希望在相容和服務操作的條件下,

積極推廣北斗,依靠中國自主創新的先進技術,讓北斗導航系統走向世界。

北斗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到2020年完全建成,它將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優質的導航服務,並與世界其他導航系統攜手,共同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