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中軍:20年藝術收藏和1個松美術館

任何人不管做什麼都是有偏好的,特別是對藝術,因為風格差異比較大。對我個人而言,一定也是有偏好的,當然,偏好也是有階段性的。

王中軍

松美術館外景

我做事情從小到大,都是隨意性比較強的。但是,美術是留在血液裡的東西,我從9歲開始學習畫畫,進了北京市少年宮,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當時,

進北京市少年宮是很難的事。所以,我對繪畫和對藝術的理解與愛好都是融入於血液之中。

坦誠來講,我做松美術館,事前並沒有特別詳細的計畫。因為對藝術的熱愛,我就想,收藏藝術品這麼多年,乾脆做一個藝術空間,把自己的收藏擺一擺。我們和設計師的溝通非常順暢,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做了一個很像美術館的建築。外部園林也是一時的啟發。最早不知道園林應該怎樣呈現,

後來突然想到院子裡應該就只有一種樹——就是松樹。

松美術館外景

199棵松樹,對中國人來講是個吉利的數字,有了這些樹,就覺得這個氣場非常喜歡,名字也就有了。我覺得“松”很合適,於是,就有了松美術館。

因此,今天的展覽是建立在大概20餘年收藏基礎之上的,

大致可以概括我的收藏基本格局。

目前,在松美術館之後, 我期待,未來的松美術館團隊會在學術上有所精進。可以找到全球視野的、並且適合中國、適合松美術館的藝術作品。這也是需要團隊慢慢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