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立冬了,辦公室裡有點冷,咋給身體加點熱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宋·釋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立冬了,

咱來說說咋給身體加點兒熱

立冬,意味著冬季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多吃主食,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甲狀腺素,

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滋補原則: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同屬冬令,西北地方和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方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要溫和,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

但氣溫較西北要溫和,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