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激發你的員工:比制度更重要的是機制,比機制更重要的是順應人性

文/作者:申通(HC-SH005) 人力績效實戰專家

點擊右上角“+關注”【KSF績效管理】頭條號,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三年前,一家企業做了ISO9001認證,專家現場審核的過程中指出了很多管理上的問題,也提了一些建議。

這家企業當年的目標是年產值突破1個億,但是老闆的文化水準不高,多年來經營企業的方式用兩個字形容就是:粗放。認證通過後,老闆給企業來了個“大整頓”,出臺了很多制度,生產的、品管的、銷售的、財務的無所不包。本以為企業“地基打好了”,下一步就是大發展,誰知道嚴格的制度化管理不但沒有讓員工效率提升,相反,員工的積極性越來越低,老闆面前不敢說,
私下裡都是一肚子牢騷,企業的發展一天不如一天。

偶然的機會這位老闆參加了我們的課堂學習,後來邀請我們到企業裡落地,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企業制度時著實也驚住了。首先是多,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制度,就連看大門的也有制度;其次是細,

用“規範到員工的每一個動作”來形容也不過分,一個僅有4個人的部門,制度就有三百多頁,平均一個人將近一百頁,而且幾乎每一項都有獎罰,但是罰多獎少。

我問老闆:您企業的制度執行的情況怎麼樣?

老闆回答:制度執行的還可以,但是員工不如從前積極,出錯率更高,效率更低。

如此精細的制度管理,員工能夠執行下來,出錯率卻提高了,效率反而下降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又問道:您的薪酬機制是什麼樣的呢?

老闆回答:一線生產工人計件工資,銷售底薪+提成,其他的員工都是死工資。

聽完老闆的回答,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點評:

企業表面上看制度健全,管理嚴格,但是員工回饋卻不好,原因是老闆只做了管理制度,卻沒有做激勵機制。就好像一個人只有一條腿,就算他的那條腿再健碩,也不可能成為跑步冠軍。另一方面,管理制度過於細緻,

缺乏彈性,員工拿死工資,也是缺乏彈性,員工在一個缺乏彈性的企業工作,久而久之就會有被束縛的感覺,人如果不能發揮自我,自然就會變得消極,這樣一來,出錯率高,工作效率低是必然的。

老闆問我:是我的管理方法有問題嗎?

我回答說:您的管理沒有大問題,您只是缺少一個薪酬激勵的機制。

企業穩定靠制度,企業發展靠機制

如果將企業比作一輛車,那麼制度就是車架,機制則是車的引擎和制動系統。

制度是企業的保障體系,保證企業有章可循;

機制是企業的激勵、制約體系,刺激員工更好地做好工作。

一輛車沒有車架,人坐在上面就會很危險;一輛車沒有引擎和制動系統,車架再結實也開不起來,開起來就可能停不住。企業也是一樣,如果企業沒有制度,就沒有約束和保護,大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老闆和員工都不會有安全感;但是只有制度,企業不會發展,這時候需要機制去帶動。好的機制會讓員工看到現實利益和長期願景,同時也會防止企業高速發展而翻車。

那位學員老闆給企業做了一個2噸的車架,卻配套一個1.0排量引擎,企業哪有跑起來的道理?

好的機制就是能夠順應人性

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為什麼員工不喜歡執行制度?

為什麼員工會抵觸績效考核?

為什麼員工不願意努力工作?

很多老闆為這三個問題頭痛不已,有的老闆認為一切都是錢的問題,只要工資高,員工自然會賣力,但是現實卻相反。我們有很多學員企業吃過虧,為了激勵,把工資定高,這種方式就像吸毒,剛開始很有效果,但是過不了幾個月員工就回到從前狀態,甚至會比從前更“懶惰”。

有的老闆認為是人的問題,他們在招聘的時候特別強調人品、價值觀、性格等等,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首先是他們負責招聘的人事可能本身就不專業,無法準確識別人才;其次,很多求職者在應聘時往往會儘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有時候甚至會誇張,企業很難辨別。這種方法前期成本很高,而且準確率很低,企業往往得不償失。

以上兩種最常見的思路,不能說完全錯,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歸根結底,是對人性的把握不到位。

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積極地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好的薪酬機制的設計,就是激發人性的善,利用人性的惡。事實上,老闆在和員工博弈的過程中,最常面對的,其實是員工人性中惡的一面,比如懶惰、貪婪、自私。這些是人的本性,老闆不可能改變員工的人性,但是老闆可以利用員工的人性設計出一套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企業應該如何做呢?

讓員工由為企業工作,變為為自己工作;

讓員工由請求老闆加薪,變為自己給自己加薪;

讓員工由認為企業賺多賺少和自己無關,變為只有企業多賺自己才能多賺!

薪酬機制的設計要順應人性,符合人性,而不是與人性對抗。只有讓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一致,企業與員工才能實現共贏,這不是因為員工的道德品質提高了,而是因為他們在為自己奮鬥!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的實際應用

有效的激勵要除了要目標清晰化和短期化外,還要考慮激勵的豐富和多元化,需要從利益驅動、文化驅動、事業驅動等滿足員工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如下圖,以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引領的激勵系統方案:

1、PPV:解決二線操作類崗位績效考核難點,可以通過此方案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去發掘工作產值價值點,主動多幹事,通過提升個人的產值、價值增加相應的收入。

2、積分式管理:全面衡量員工的表現與貢獻,激勵努力的過程,建立積極、正面、快樂的績效文化。可分為日清分、價值分、獎分等。關注文化層面的驅動

3、合夥人/小濕股:共用企業超額利潤,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的精神,整合公司優秀員工、骨幹員工成為公司合夥人的年度激勵模式代替年終獎和年底分紅等,同時又不會佔用公司的股份和股權獨特的激勵模式!實現從打工者到經營者,逐步成為企業的所有者的一系列轉變。

4、KSF:打破了傳統定崗、定編、定員、定任務、定薪資等級的各種局限性,實現寬頻薪酬,KSF一般設計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根據崗位職責提煉崗位價值)

2)提取K指標(指標可以從BSC四個維度來提取,指標符合SMART/IOP 原則)

3)薪酬與K指標的融合(權重,激勵方式等)

4)分析歷史資料 (事先建立企業的內部管理報表,同時理順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

5)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一端連著企業的利益,一端連著員工的利益)

6)測算,套算

附:KSF案列參考範本:

關於此部分如有不清楚想要瞭解更多的,歡迎加我個人號申老師(HC-SH005)一起交流探討,也有相關的KSF視頻給你學習。想要更多乾貨,請看下文!

四大主流績效模式的功能價值對比

四大績效工具的定位有哪些區別

四大績效工具的核心理念有何不同

為什麼中小企業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影響其更多功能的發揮,同時也應看清KPI的運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3、採用權重模式,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4、對資料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企業也是一樣,如果企業沒有制度,就沒有約束和保護,大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老闆和員工都不會有安全感;但是只有制度,企業不會發展,這時候需要機制去帶動。好的機制會讓員工看到現實利益和長期願景,同時也會防止企業高速發展而翻車。

那位學員老闆給企業做了一個2噸的車架,卻配套一個1.0排量引擎,企業哪有跑起來的道理?

好的機制就是能夠順應人性

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為什麼員工不喜歡執行制度?

為什麼員工會抵觸績效考核?

為什麼員工不願意努力工作?

很多老闆為這三個問題頭痛不已,有的老闆認為一切都是錢的問題,只要工資高,員工自然會賣力,但是現實卻相反。我們有很多學員企業吃過虧,為了激勵,把工資定高,這種方式就像吸毒,剛開始很有效果,但是過不了幾個月員工就回到從前狀態,甚至會比從前更“懶惰”。

有的老闆認為是人的問題,他們在招聘的時候特別強調人品、價值觀、性格等等,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首先是他們負責招聘的人事可能本身就不專業,無法準確識別人才;其次,很多求職者在應聘時往往會儘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有時候甚至會誇張,企業很難辨別。這種方法前期成本很高,而且準確率很低,企業往往得不償失。

以上兩種最常見的思路,不能說完全錯,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歸根結底,是對人性的把握不到位。

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積極地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好的薪酬機制的設計,就是激發人性的善,利用人性的惡。事實上,老闆在和員工博弈的過程中,最常面對的,其實是員工人性中惡的一面,比如懶惰、貪婪、自私。這些是人的本性,老闆不可能改變員工的人性,但是老闆可以利用員工的人性設計出一套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企業應該如何做呢?

讓員工由為企業工作,變為為自己工作;

讓員工由請求老闆加薪,變為自己給自己加薪;

讓員工由認為企業賺多賺少和自己無關,變為只有企業多賺自己才能多賺!

薪酬機制的設計要順應人性,符合人性,而不是與人性對抗。只有讓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一致,企業與員工才能實現共贏,這不是因為員工的道德品質提高了,而是因為他們在為自己奮鬥!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的實際應用

有效的激勵要除了要目標清晰化和短期化外,還要考慮激勵的豐富和多元化,需要從利益驅動、文化驅動、事業驅動等滿足員工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如下圖,以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引領的激勵系統方案:

1、PPV:解決二線操作類崗位績效考核難點,可以通過此方案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去發掘工作產值價值點,主動多幹事,通過提升個人的產值、價值增加相應的收入。

2、積分式管理:全面衡量員工的表現與貢獻,激勵努力的過程,建立積極、正面、快樂的績效文化。可分為日清分、價值分、獎分等。關注文化層面的驅動

3、合夥人/小濕股:共用企業超額利潤,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的精神,整合公司優秀員工、骨幹員工成為公司合夥人的年度激勵模式代替年終獎和年底分紅等,同時又不會佔用公司的股份和股權獨特的激勵模式!實現從打工者到經營者,逐步成為企業的所有者的一系列轉變。

4、KSF:打破了傳統定崗、定編、定員、定任務、定薪資等級的各種局限性,實現寬頻薪酬,KSF一般設計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根據崗位職責提煉崗位價值)

2)提取K指標(指標可以從BSC四個維度來提取,指標符合SMART/IOP 原則)

3)薪酬與K指標的融合(權重,激勵方式等)

4)分析歷史資料 (事先建立企業的內部管理報表,同時理順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

5)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一端連著企業的利益,一端連著員工的利益)

6)測算,套算

附:KSF案列參考範本:

關於此部分如有不清楚想要瞭解更多的,歡迎加我個人號申老師(HC-SH005)一起交流探討,也有相關的KSF視頻給你學習。想要更多乾貨,請看下文!

四大主流績效模式的功能價值對比

四大績效工具的定位有哪些區別

四大績效工具的核心理念有何不同

為什麼中小企業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影響其更多功能的發揮,同時也應看清KPI的運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3、採用權重模式,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4、對資料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