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府文化新地標 成都演藝中心今日開館

成都演藝中心外景

“我希望能夠回到家鄉成都,在大魔方(現改名為‘成都演藝中心’)為大家帶來一場最精彩的演唱會!”李宇春不止一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不僅僅是李宇春,還有包括張靚穎、張傑等在內的成都籍歌手,都期待在這裡舉行演唱會。他們所期盼的成都演藝中心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千呼萬喚中,終於掀開了神秘的面紗。今日,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並大力支持,由成都傳媒集團負責傾力打造的成都演藝中心將首次公開亮相。

日前,成都商報記者來到成都演藝中心,提前進行了探班。這座擁有1.2萬座以演藝為主兼具舉辦體育賽事功能的世界一流大型室內綜合場館,是國內使用面積最大、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的演藝場館之一。成都傳媒集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主動在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積極作為、勇擔當,

作為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重大專案,成都演藝中心投入使用後,將舉辦系列大型演藝演出、頂級體育賽事、公益文化活動,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臺。

異形建築成本高耗時長

迎頭攻克一道道難關

記者來到演藝中心外場時,發現它像一個大碗安靜地平躺著,與不遠處的環球中心隔街對望。走進演藝中心,外牆面大量不規則的蜂窩板將其緊緊裹住,在太陽的光輝照耀下閃閃發光,甚是耀眼。誰曾知道,精緻的外牆面竟然花費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我們整個建築是獨特的異形,造型非常特殊。平常大部分建築都是立面,我們是上面大,下面小。為了滿足造型,

專門由川大和西南交大的專家聯合打造了一個鋼平臺,才能讓施工進行下去。”這其中,兩萬多塊蜂窩板,每一塊的尺寸都不相同。“因為是弧形的緣故,所以每塊板的難度很大,需要調整尺寸,滿足弧形的圓潤。兩萬多塊蜂窩板,意味著兩萬多張圖紙加工,難度可想而知。”工程部的相關負責人舉了個例子,因為每塊板的點位也不一樣,只有請到武漢大學專家來進行GPS衛星放線。
“開始施工的時候,前前後後來了八個施工隊伍,都因為難度太大,放棄這個項目。經過反復模擬、實驗之後,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讓兩萬多塊蜂窩板完美樹立在外牆面。”

“又高又大”!這是記者走進成都演藝中心內場的第一感覺。與其他場館相比,偌大的空間居然沒有一根柱子,視線自然超級棒。加上40多米的高度,這才是真正的無死角。“以前的場館,都有很多柱子。可是我們演藝中心,這麼大的空間,沒有一根柱子,採取了大跨度的鋼結構,就像我們頭上的主桁架,有1000噸那麼重!”對,1000噸,用了一周的時間一次性整體提升到屋頂。“每天提升一點高度,整個過程中還要不斷監測。在我印象中,這麼重的主桁架整體提升,全國也沒有這個先例,之前都是單柱吊上去。”工程部的這位元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次澆築混凝土,還在裡面埋設溫度計。“以前普通的混凝土澆築,完了之後就是養護。可是這次我們在混凝土裡面埋設溫度計,監控每天溫度的變化,防止混凝土開裂。這其中溫度高了我們會澆水降溫,如果過高,還要加冰塊。”因為整個建築是異形,整個裝飾的成本高,耗費的人力多,包括計算方式都非常困難。可是面對困難,相關人員迎頭前進,讓難題一個個迎刃而解。

觀眾席

專業室內演出場館

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

記者發現,演藝中心的舞臺面積特別大,能夠容納1.2萬的座椅規整地落在空間中,有紅色、有藍色,煞是好看。“我們採用了半環繞式無台口新型舞臺設計,看臺可變換為滿足演藝功能的扇形看臺和滿足體育賽事的環形看臺。舉行演出活動時,舞臺在場館頂端,位於扇形平面的核心,所有的席位擁有良好的視線和聲學條件。當舉行體育比賽時,比賽場地位於場館中區,在舞臺區域位置佈置臨時活動看臺,使場館看臺呈環形佈置,利於多角度、全方位地觀賞比賽。”不僅如此,所有的牆面材料、座位材料,都是根據聲學原理來設計,讓現場觀眾能聽到最完美的聲音。“你看座椅,都是織布,以前場館都是很硬的座椅。”同時,演藝中心還有西南最大的升降舞臺。“從地下二層,升到舞臺上,高度達到11.2米。”

記者在成都演藝中心場內發現,在場館座位靠中間的地方,專門辟出兩層樓的空間,打造出大小不一的包間。“你看國外的劇院,比如看歌舞音樂劇,都有包廂,這樣能夠提升整個場館的檔次,讓它與國際接軌。所以這次我們也專門打造了34個VIP包間及VIP休息廊。”記者瞭解到,整體建築分為地上6層,地下2層,有票務大廳、演出區域、零售區域、演員化妝間、主題餐廳、停車位元等等,區域功能劃分得非常清晰。“我們為強化場館安全消防功能,在中心建築週邊設置環通消防車道,均勻佈置消防登高撲救場地。在建築內部設置多部疏散樓梯及2台消防電梯,同時在升降舞臺周圍設置消防幕牆,能於第一時間處理各類突發狀況。”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修建的場館,“環保”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是昨日記者走進現場時,並沒有聞到太多異味。“我們開啟了新風系統,而且在材料上儘量選擇環保材料,最大程度保持整個場館的空氣流通。”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改變“演出場館缺失”現狀

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

2016年,成都商報文體部聯合大麥網成都站,推出“成都演出大揭秘——資料盤點2016成都演出市場”,統計出2016年成都約有700場演出,總演出場次近1800次,演出票房收入約2億元左右,較2015年增長近40%。與此同時,2016年成都演出市場銷售票量排名全國第三,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演藝第三城。可是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諸多演出商都提及“演出場館的缺失”。的確,成體中心升級改造,省體育館、錦城藝術宮迫切需要升級,新的演藝場館如成都城市音樂廳尚在修建中,這讓諸多經典大型項目無緣成都,對演出市場有不小的衝擊。而成都演藝中心的落成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在規劃之初,成都演藝中心就考慮到了體育賽事、舞臺劇等類型的商業活動對場館的使用要求,在場館的功能設計、設施設備的選用上均進行綜合考慮。因此,後期場館除用於演唱會、音樂會等演藝活動,還可通過整合多種形式的文體娛演藝資源,大幅提高場館使用率和盈利能力。”成都演藝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要打造“音樂之都”。成都市政府也出臺了《關於支援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作為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重大專案,成都演藝中心投入使用後,能承接世界各種一線演藝資源在成都的重大演出活動,成都市民將在家門口看到越來越多的頂級音樂會、演唱會。“目前和我們簽約的專案檔期已經排到明年1月中旬,而與我們接洽的項目檔期,也到明年6月。我們預計,每年大型文藝演出及演藝活動不少於50場,還有近12場公益演出,這還不包括體育賽事。”作為目前國內使用面積最大、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的演藝場館之一,成都演藝中心這一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臺。

成都商報記者 任宏偉 攝影 王效

視線自然超級棒。加上40多米的高度,這才是真正的無死角。“以前的場館,都有很多柱子。可是我們演藝中心,這麼大的空間,沒有一根柱子,採取了大跨度的鋼結構,就像我們頭上的主桁架,有1000噸那麼重!”對,1000噸,用了一周的時間一次性整體提升到屋頂。“每天提升一點高度,整個過程中還要不斷監測。在我印象中,這麼重的主桁架整體提升,全國也沒有這個先例,之前都是單柱吊上去。”工程部的這位元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次澆築混凝土,還在裡面埋設溫度計。“以前普通的混凝土澆築,完了之後就是養護。可是這次我們在混凝土裡面埋設溫度計,監控每天溫度的變化,防止混凝土開裂。這其中溫度高了我們會澆水降溫,如果過高,還要加冰塊。”因為整個建築是異形,整個裝飾的成本高,耗費的人力多,包括計算方式都非常困難。可是面對困難,相關人員迎頭前進,讓難題一個個迎刃而解。

觀眾席

專業室內演出場館

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

記者發現,演藝中心的舞臺面積特別大,能夠容納1.2萬的座椅規整地落在空間中,有紅色、有藍色,煞是好看。“我們採用了半環繞式無台口新型舞臺設計,看臺可變換為滿足演藝功能的扇形看臺和滿足體育賽事的環形看臺。舉行演出活動時,舞臺在場館頂端,位於扇形平面的核心,所有的席位擁有良好的視線和聲學條件。當舉行體育比賽時,比賽場地位於場館中區,在舞臺區域位置佈置臨時活動看臺,使場館看臺呈環形佈置,利於多角度、全方位地觀賞比賽。”不僅如此,所有的牆面材料、座位材料,都是根據聲學原理來設計,讓現場觀眾能聽到最完美的聲音。“你看座椅,都是織布,以前場館都是很硬的座椅。”同時,演藝中心還有西南最大的升降舞臺。“從地下二層,升到舞臺上,高度達到11.2米。”

記者在成都演藝中心場內發現,在場館座位靠中間的地方,專門辟出兩層樓的空間,打造出大小不一的包間。“你看國外的劇院,比如看歌舞音樂劇,都有包廂,這樣能夠提升整個場館的檔次,讓它與國際接軌。所以這次我們也專門打造了34個VIP包間及VIP休息廊。”記者瞭解到,整體建築分為地上6層,地下2層,有票務大廳、演出區域、零售區域、演員化妝間、主題餐廳、停車位元等等,區域功能劃分得非常清晰。“我們為強化場館安全消防功能,在中心建築週邊設置環通消防車道,均勻佈置消防登高撲救場地。在建築內部設置多部疏散樓梯及2台消防電梯,同時在升降舞臺周圍設置消防幕牆,能於第一時間處理各類突發狀況。”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修建的場館,“環保”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是昨日記者走進現場時,並沒有聞到太多異味。“我們開啟了新風系統,而且在材料上儘量選擇環保材料,最大程度保持整個場館的空氣流通。”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改變“演出場館缺失”現狀

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

2016年,成都商報文體部聯合大麥網成都站,推出“成都演出大揭秘——資料盤點2016成都演出市場”,統計出2016年成都約有700場演出,總演出場次近1800次,演出票房收入約2億元左右,較2015年增長近40%。與此同時,2016年成都演出市場銷售票量排名全國第三,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演藝第三城。可是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諸多演出商都提及“演出場館的缺失”。的確,成體中心升級改造,省體育館、錦城藝術宮迫切需要升級,新的演藝場館如成都城市音樂廳尚在修建中,這讓諸多經典大型項目無緣成都,對演出市場有不小的衝擊。而成都演藝中心的落成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在規劃之初,成都演藝中心就考慮到了體育賽事、舞臺劇等類型的商業活動對場館的使用要求,在場館的功能設計、設施設備的選用上均進行綜合考慮。因此,後期場館除用於演唱會、音樂會等演藝活動,還可通過整合多種形式的文體娛演藝資源,大幅提高場館使用率和盈利能力。”成都演藝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要打造“音樂之都”。成都市政府也出臺了《關於支援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作為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重大專案,成都演藝中心投入使用後,能承接世界各種一線演藝資源在成都的重大演出活動,成都市民將在家門口看到越來越多的頂級音樂會、演唱會。“目前和我們簽約的專案檔期已經排到明年1月中旬,而與我們接洽的項目檔期,也到明年6月。我們預計,每年大型文藝演出及演藝活動不少於50場,還有近12場公益演出,這還不包括體育賽事。”作為目前國內使用面積最大、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的演藝場館之一,成都演藝中心這一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臺。

成都商報記者 任宏偉 攝影 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