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功沒有捷徑 仁壽輸氣作業區設備“醫生”的成長路

管道管理辦主任翁榮皇現場演示球閥曲軸箱維護保養要點

四川新聞網眉山11月7日訊(黃利軍 文/圖)隨著冬季不約而至,天氣微微透涼。11月3日清晨,輸氣管理處仁壽輸氣作業區管道管理辦主任翁榮皇剛走進辦公室,就收到一份設備維修清單,和往常一樣,他麻利地穿上工衣,帶上工具,徑直奔向輸氣站場。

剛推開汪洋新輸氣站的大門,站裡的員工在就圍了上來,站長有點著急:“昨天夜班人員發現閥門微漏,我們處理不了。” 走到閥門前,

空氣中隱隱夾雜著一絲天然氣味道。翁榮皇皺了皺眉頭,蹲下身子,查明情況後,判斷道:“閥杆密封墊圈老化了。”更換墊圈後,恢復正常。

圍在一堆人中間,翁榮皇很不起眼。“這算小故障了。”他笑了笑,略帶靦腆,手套上沾滿了油污。

翁榮皇1987年出生,文質彬彬,白淨清秀。2009年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院畢業後分到輸氣管理處仁壽輸氣作業區當上了一名技術員,經過8年的淬煉,

已成為仁壽輸氣作業區設備維護管理的帶頭人。

成長的路上,翁榮皇也走過彎路。第一次檢查維修羅托克電動執行器時,因為查閱技術手冊不夠仔細,造成執行機構閥位丟失,連續幾天智慧清管過程中,無法電動操作。DN600的球閥,每次手動開關都用了20多分鐘。

領導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把知識學扎實。那一刻,他懂得了在檢修設備的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為了儘快適應設備“醫生”這個角色,

翁榮皇可沒少下功夫。他一頭紮進各種資料書籍中,從設備的基本原理,到電腦資料分析,再到準確判斷各種故障,他一步一個腳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功夫不負有心人,翁榮皇先後獲得輸氣管理處隱患排查先進個人及先進生產工作者等稱號。

旁人眼裡,都知道翁榮皇幹的是技術含量高的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幹的也是最累的活。

一次,對某閥室氣液聯動執行器進行破管系統檢測,執行機構已達到低壓切斷壓力值時,球閥卻未關閉。於是對氣控模組進行拆卸檢查,發現先導控制關閥端混有油脂且存在結鹵,把氣路隔斷了,導致先導控制氣體無法導通關閥端的先導閥,使控制執行器無法進行關閥操作。

原因找到了,但閥室在野外,缺乏適用工具進行修理。於是走了很長一段距離,找老鄉借到一個桶和一瓶熱水,

對結鹵器件進行浸泡,並對氣控模組進行清洗、潤滑,重新安裝。

再次檢測時,一聲清脆的關閉聲,球閥恢復正常。“那一刻感覺很爽,比中了五百萬都還高興。”這時,發覺肚子也在“咕嚕”直叫,拿出手錶一看,已是下午15時。

生活長期沒有規律,翁榮皇得了胃病,身體非常單薄,1.75米的個頭,體重一直徘徊在100斤左右。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夢想就是能夠達到120斤。

翁榮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

仁壽輸氣作業區共有4000多台設備,新老設備交替,有的連廠家都已經倒閉,遇到疑難雜症,翁榮皇就會召集他的團隊,一起進行分析。處理成功後,形成案例進行分享。

如今,周圍的同事早已習慣稱這個“80後”設備“醫生”為“翁總”。

望著翁榮皇對石油事業無比堅定的目光,不由得想起艾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只有優秀的團隊。”

仁壽輸氣作業區共有4000多台設備,新老設備交替,有的連廠家都已經倒閉,遇到疑難雜症,翁榮皇就會召集他的團隊,一起進行分析。處理成功後,形成案例進行分享。

如今,周圍的同事早已習慣稱這個“80後”設備“醫生”為“翁總”。

望著翁榮皇對石油事業無比堅定的目光,不由得想起艾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