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立冬丨冷空氣全線陣亡,甯鄉本周最高氣溫將飆至……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

立冬通常為每年西曆11月7日或8日

立字打頭,說明其後跟的季節就要到了

沒錯,從今天開始

就正式步入今年的冬季了

萬物收藏,規避寒冷

在立冬這一天

太陽會位於黃經225°

此後,日照時間會繼續縮短

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上圖顯示2017年11月7日,立冬

然鵝

寧鄉最近的氣溫卻上躥下跳

↗↘↗↘變不停

高的時候分分鐘超過24℃

低的時候又低到不足10℃

後天(9日)

最高溫飆到25℃!!

有網友感慨:這是要立夏吧!

此外,受冷空氣影響

週末有一次降溫、降雨天氣過程

最高氣溫降幅可達10℃左右

不管怎麼說

越來越冷總歸是大趨勢

今天就立冬了

大家千萬要注意保暖哦~

一般來說

立冬前後

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都會顯著減少

另外空氣會逐漸變得乾燥

土壤中的含水量也變得較少

所以進入冬天後林區的防火工作要更加注重

立冬三候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

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氣候

如前文所說,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都會顯著減少,氣溫下降趨勢加快。

另外空氣會逐漸變得乾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變得較少。

不過,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之間的氣候差異也是非常大,主要以北方地區、江淮地區和南方地區為主。

立冬過後,以西北、華北和東北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寒風乍起,大地封凍,農作物都進入越冬期。此時會伴有大風、降溫等,萬物凋零,寒氣逼人。

而在江淮地區一帶,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將會對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而在南方地區,可能還都呈現一片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景象。

立冬風俗

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立冬養生

自古以來

中國民間就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

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

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

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棗莊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多吃主食,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滋補原則: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

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

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

本著人體生長規律

中醫養生原則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進補”

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

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校對丨何 丹

而在江淮地區一帶,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將會對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而在南方地區,可能還都呈現一片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景象。

立冬風俗

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立冬養生

自古以來

中國民間就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

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

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

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棗莊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多吃主食,適當吃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滋補原則: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

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

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

本著人體生長規律

中醫養生原則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進補”

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

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校對丨何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