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攻略,卻依然在出發四姑娘前,無從下手?

四姑娘山二峰,最高海拔5200米+。徒步登頂,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如果能在出發前,整理好自己的裝備,輕裝上陣,無疑將事半功倍。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攻略,還是不知道該準備些什麼呢?

做好這3點,提高你行李打包90%的效益!快來看看吧。

上山時還大雪覆蓋,下山時已是晴空萬里。

一、團隊選擇

四姑娘山二峰,海拔5279米。由四姑娘山鎮海子溝口至二峰峰頂,全程大至為25公里山路,上升絕對高度為2100米以上。

筆者是第一次攀登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線,

有期待也有緊張。

登山時,大雪覆蓋,宛若童話世界。

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組團前往,且一定要衡量團隊的專業性。新手尤其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好有熟悉的朋友一同前往。

二、體能準備

2016年清明節登頂牛背山,

2017年春節登頂四人同的經驗,

讓我自我感覺體能應該沒太大問題。

趁著單位組織健身社團,

行前兩星期左右開始基本保持每天跑步7公里以上,

每週一次10公里長距離跑步的節奏,

儘量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此次旅行。

當然事後證明,我的準備強度還是太低了。

建議提前半個月左右開始運動儲備體能,

儘量選擇戶外或者負重。

出發時,隨身攜帶的所有裝備。

三、準備物品(針對清明登二峰)(一)登山裝備1、頭部裝備

(1)【帽子】(最好三個,一個毛線帽子用來保暖、一個有沿多的帽子用於防曬、一個稍微薄點的帽子晚上睡覺戴)

(2)【墨鏡】(超有必要,高原地區紫外線太強)

(3)【防曬】霜及各種防曬物品(陽光強烈,太容易被曬傷,最好準備50倍以上的防曬噴霧,隔兩個小時補充一次;推薦防曬鼻貼,

發現鼻頭是最容易被曬傷的地方。)

(4)【口罩】(既可以防曬、也可以防風)

每個徒友都帶著厚厚的帽子。

(5)【頭巾】(用戶很多,可圍脖子保暖、可做頭巾防風、可做口罩防曬,親測第三個用戶實用性不強,捂住鼻子時實在無法呼吸)

(6)【頭燈】(淩晨三點左右沖頂必備)

隨身攜帶的所有物品。

2、手持裝備

(7)抓絨【手套】(保暖、登山必備,如果防水就更好了)

(8)【登山杖】(最好兩支,上山途中至少省力20%)

3、 腳部裝備

(9)防水保暖【登山鞋】(建議穿舊鞋子,不容易磨腳;另不嫌麻煩的話可以帶兩雙鞋子,下山途中熱了可以換)

(10)【雪套】(防風、防水還保暖)

(11)簡易【冰爪】(沖頂途中很有用,增加安全係數)

因為i是混帳,所以此次就沒有買帳篷了。

(二)露營裝備

(12)【帳篷】(可以找隊友混帳,減輕行李負擔)

(13)單人【睡袋】(溫標-15°C左右,我買的-8°C的,晚上睡著很冷,主要是沒想到下了那麼大的雪)

(14)【防潮墊】

(15)【蛋巢】(要在海拔4200m的雪地上睡一晚,真的很有必要)

(16)玻璃杯或其它(可以裝點熱水暖睡袋,很實用)

露營那晚,應該是有生以來,經歷過最寒冷的夜晚了。

(三)合適的衣物

(17)登山途中。某庫的自發熱秋衣、秋褲,加一條春裝休閒褲,加帶抓絨的衝鋒衣,足夠了。登山途中有時可能會有點熱,把抓絨拆了,穿衝鋒衣外套即可。

(18)沖頂途中。在第一天裝備基礎上,添加一件衝鋒褲、一件某儂的套頭抓絨衣,一件輕薄羽絨服,以及無數暖寶寶。(前面有過iphone低溫關機的經歷,這次給手機也貼了暖寶寶,果然有效~~)

徒步二峰,垂直爬升達幾千米。春裝、夏裝、秋裝,各需一套。

(19)下山途中。下山途中會越來越熱,春裝休閒褲、短袖、輕薄羽絨外加衝鋒衣外衣足以,快到山下的時候,輕薄羽絨服也不用穿了,因為真的很熱。

ps:整個途中帽子不要輕易摘,風大易感冒,且高原感冒不易復原。

(四)適宜的食物

【不要太多】出發前,準備了幾大包吃的,包括速食麵、方便米飯、八寶粥、麵包、能量棒、牛肉幹、香蕉、牛奶、沙琪瑪、話梅等等。

事實發現,真的不用準備這麼多,以我的經驗,沒有什麼食欲。只有在下山當天中午,因為太餓吃了點麵包,其它主食都沒動,原封不動背下山。(根據每個人的食量而定)

建議帶一些乾果補充能量,帶梨、柳丁之類的水果,既提升食欲,也可以補充水分。

出發時,基本每人都背了個大包。

(五)其它

必備【保溫杯】,氣溫低,喝點熱水真的太重要了。

裝備不一定要尖端,建議一定要全面,如果可以和隊友搭夥,可以提前聯繫好。

當到達峰頂,一切都值得。

以上就是筆者登頂回來後,總結的行李收拾的小經驗。

那麼,你覺得登雪山,有哪個東西是必備的呢?

(11)簡易【冰爪】(沖頂途中很有用,增加安全係數)

因為i是混帳,所以此次就沒有買帳篷了。

(二)露營裝備

(12)【帳篷】(可以找隊友混帳,減輕行李負擔)

(13)單人【睡袋】(溫標-15°C左右,我買的-8°C的,晚上睡著很冷,主要是沒想到下了那麼大的雪)

(14)【防潮墊】

(15)【蛋巢】(要在海拔4200m的雪地上睡一晚,真的很有必要)

(16)玻璃杯或其它(可以裝點熱水暖睡袋,很實用)

露營那晚,應該是有生以來,經歷過最寒冷的夜晚了。

(三)合適的衣物

(17)登山途中。某庫的自發熱秋衣、秋褲,加一條春裝休閒褲,加帶抓絨的衝鋒衣,足夠了。登山途中有時可能會有點熱,把抓絨拆了,穿衝鋒衣外套即可。

(18)沖頂途中。在第一天裝備基礎上,添加一件衝鋒褲、一件某儂的套頭抓絨衣,一件輕薄羽絨服,以及無數暖寶寶。(前面有過iphone低溫關機的經歷,這次給手機也貼了暖寶寶,果然有效~~)

徒步二峰,垂直爬升達幾千米。春裝、夏裝、秋裝,各需一套。

(19)下山途中。下山途中會越來越熱,春裝休閒褲、短袖、輕薄羽絨外加衝鋒衣外衣足以,快到山下的時候,輕薄羽絨服也不用穿了,因為真的很熱。

ps:整個途中帽子不要輕易摘,風大易感冒,且高原感冒不易復原。

(四)適宜的食物

【不要太多】出發前,準備了幾大包吃的,包括速食麵、方便米飯、八寶粥、麵包、能量棒、牛肉幹、香蕉、牛奶、沙琪瑪、話梅等等。

事實發現,真的不用準備這麼多,以我的經驗,沒有什麼食欲。只有在下山當天中午,因為太餓吃了點麵包,其它主食都沒動,原封不動背下山。(根據每個人的食量而定)

建議帶一些乾果補充能量,帶梨、柳丁之類的水果,既提升食欲,也可以補充水分。

出發時,基本每人都背了個大包。

(五)其它

必備【保溫杯】,氣溫低,喝點熱水真的太重要了。

裝備不一定要尖端,建議一定要全面,如果可以和隊友搭夥,可以提前聯繫好。

當到達峰頂,一切都值得。

以上就是筆者登頂回來後,總結的行李收拾的小經驗。

那麼,你覺得登雪山,有哪個東西是必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