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個有不一樣“靈感”的設計師,花6年收集全球不同的沙子?

作者: 螢草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很渺小,大概很多人都會想到“塵埃‘或”沙子“吧。

這些微小到幾乎可能會被忽略的存在甚至會讓人覺得不值得一看。好像只有去海邊的時候,

才會多評價一句它們是否細膩,是否值得被觀賞。

而最近,就是這樣一種”微小“到會被忽略的存在,竟然也成為了設計師們關注的焦點、靈感的來源!

關注到”沙子“的兩位設計師分別叫做Nadine Sterk和Lonny van Ryswyck。他們在荷蘭共同創立了一間名叫AtelierNL的設計工作室,在今年早些時候還成為了2017荷蘭設計周的三名宣傳大使之一。

他們的設計作品也從此開始備受關注~

而就是這樣一間成立時間不算久也沒有享譽國際的設計工作室卻突發奇想的開始“不走尋常路”!

他們不像一般的工作室一樣只是去設計一些看起來很酷很藝術的東西,他們更專注於研究和土地有關的產品。

比如,她們曾做過一系列關於泥土的研究,還將研究結果的形式擴展到了牆磚、陶器的製作和展示。

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這還沒完,研究完了泥土,他們現在準備開始研究“沙子”了~

從2010年起,兩個設計師開始了一個新的研究項目——先是在荷蘭、然後是歐洲、再是全世界徵集來自不同沙灘上的沙子。

所以,沙子也有不一樣嗎?不是都長的小小的顆粒狀嗎?為什麼還要收集不同地方的沙子呢??你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

實際上,不同的沙子長得還真不一樣!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同地域的沙子的顏色、顆粒形狀都會有區別。

其實,他們的這個想法是來自英國地質學家Michael Welland所撰寫的Sand: 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and the Imagination一書。

書中提到:“沙子不過是小顆粒的石子,是地球上無處不在也是最基本的物質。如果沒有沙礫,整個地球乃至我們日常的生活都會變的截然不同。”

據說沙子有關的研究專案是由好幾個不同的子專案組成的。

比如,確定研究物件開始,Sandbank的設計師們就在荷蘭境內收集不同地方的沙子,並進行研究;Sand Journey的是設計師們其實是沿著古時羅馬人的玻璃貿易路線來一路收集不同區域沙子的,他們還製作出了一幅“沙礫地圖”,根據這幅地圖來對沙子進行更細微的研究。。。。

原來沙子也是大有學問!

說了這麼多,那他們到底是如何研究沙子的呢?

通常,收集到沙子後,設計師們會將其高溫融化在一個個小瓷碟裡,據說它們冷卻後的固體會透出不同的顏色和質感的晶體。於是,兩位設計師Sterk 和 Ryswyck還利用他們的“藝術細胞”用荷蘭境內的沙子製作出了三種不同顏色的玻璃器皿。

真沒想到原來沙子還有這種功能~

不僅如此,從今年8月開始,兩位設計師還為這個項目正式設立了一個網站,號召全世界的人向她們寄送一瓶500毫升的沙子,並附上一張可以代表沙子來源地的風景,幾句評論。

寄送沙子後,網友會收到一封郵件,他們今後將有機會從 AtelierNL 的網站上訂購一隻自己採集的沙子製成的玻璃器皿。設計師最後決定用 Wiiliam Blake 的一首詩句來命名這個項目:一沙一世界(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聽起來這個項目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純純的“情懷”。就像之前流行送一瓶空氣或者香榭的落葉一樣,顯得有點傻有點無用但又有那麼點可愛純粹的浪漫~

正是受到了這個“沙子”項目的啟發,前不久,在德國,藝術家 Benno Brucksch也試著做了份特別的地理圖鑒,他用蠟筆的形式“保存”了各地土壤:藝術家把收集到的土壤研磨成顏料,再和蠟一同加熱,最終通過模具定型成了蠟筆。

據說這套來自”大地“的蠟筆之後還正式上市,別說,作為一個有“蠟筆情懷”的人,還真忍不住想擁有一套~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地球和人類的和諧發展,這些看似渺小的存在也因此找到了它們更多吸引人的”形式“和”存在“。希望未來,我們擁有的每一個東西都能有來自大自然的美吧~

ref://www.ateliernl.com/

//www.ddw.nl/

新歐洲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說了這麼多,那他們到底是如何研究沙子的呢?

通常,收集到沙子後,設計師們會將其高溫融化在一個個小瓷碟裡,據說它們冷卻後的固體會透出不同的顏色和質感的晶體。於是,兩位設計師Sterk 和 Ryswyck還利用他們的“藝術細胞”用荷蘭境內的沙子製作出了三種不同顏色的玻璃器皿。

真沒想到原來沙子還有這種功能~

不僅如此,從今年8月開始,兩位設計師還為這個項目正式設立了一個網站,號召全世界的人向她們寄送一瓶500毫升的沙子,並附上一張可以代表沙子來源地的風景,幾句評論。

寄送沙子後,網友會收到一封郵件,他們今後將有機會從 AtelierNL 的網站上訂購一隻自己採集的沙子製成的玻璃器皿。設計師最後決定用 Wiiliam Blake 的一首詩句來命名這個項目:一沙一世界(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聽起來這個項目真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純純的“情懷”。就像之前流行送一瓶空氣或者香榭的落葉一樣,顯得有點傻有點無用但又有那麼點可愛純粹的浪漫~

正是受到了這個“沙子”項目的啟發,前不久,在德國,藝術家 Benno Brucksch也試著做了份特別的地理圖鑒,他用蠟筆的形式“保存”了各地土壤:藝術家把收集到的土壤研磨成顏料,再和蠟一同加熱,最終通過模具定型成了蠟筆。

據說這套來自”大地“的蠟筆之後還正式上市,別說,作為一個有“蠟筆情懷”的人,還真忍不住想擁有一套~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地球和人類的和諧發展,這些看似渺小的存在也因此找到了它們更多吸引人的”形式“和”存在“。希望未來,我們擁有的每一個東西都能有來自大自然的美吧~

ref://www.ateliernl.com/

//www.ddw.nl/

新歐洲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