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賣簸箕的少年,卻成為一代賢相,一句遺言差點統一中國

西元325年,這是一個平凡的年份,當時又被稱為東晉太寧三年、前趙光初八年、後趙趙王七年、成漢玉衡十五年,混亂的年號背後是混亂的歷史、混亂的價值觀。

皇帝可以成為奴隸,

洛陽陷落後,晉朝皇帝司馬熾被俘,征服者命其穿上奴隸的青衣,在慶功宴上倒酒助興。

奴隸可以成為皇帝,奴隸石勒打破枷鎖,以十八騎起家,建立後趙政權,登極稱帝。

士大夫們也是過著四處逃散、朝不保夕的生活,晉代士大夫早已喪失了漢魏風骨,他們平時崇尚奢華,愛慕清談,此時面對天下崩塌,無所作為。

就在這一年,後趙和前趙互相攻打,在中原一戰,即坑殺數萬人。

在這一場血色風雪之中,一個貧寒的漢人家庭,正從北海(今山東濰坊)逃往魏郡(今河北邯鄲),躲避戰火,途中誕生了一個羸弱的男嬰,未死於嚴寒,亦未死於刀兵。

他就是王猛,字景略,史書上說他“少貧賤,以鬻畚為業”,畚就是草木編織的簸箕。這個賣簸箕的少年,夜晚坐在昏黃的月光下,雙手編織著簸箕,雙目卻盯著書本,閱讀的快樂讓他暫時忘卻腹中的饑餓。就這樣,王猛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長夜。

他最愛讀的書,除了儒家經典之外,就是兵法。

到了西元354年(東晉永和十年),南方王羲之《蘭亭序》墨蹟剛幹,北方卻依舊是濕漉漉的殺戮場。王猛也迎來了他的而立之年。

這時,一個突然而至的歷史拐點出現了。

東晉將領桓溫北伐,親率步騎四萬自荊州出發,

由水路從襄陽北上,直取武關,數次血戰,竟然意外地殺進關中,駐軍灞上,逼近長安!關中父老爭相持牛酒迎接晉軍,這時距離西晉滅亡已快四十年,很多老年人哭訴:“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見到官軍!”

王猛穿著破舊的粗布短襖,來到桓溫大營,為其分析局勢,一邊慷慨縱談天下事,一邊捉衣服裡的蝨子,旁若無人。桓溫初時不以為然,須臾便被其才華和氣場傾倒,

開始促膝而談。他問了一個疑惑的問題:“我率王師來此殺敵,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王猛盯著桓溫的眼睛,冷靜地說:“你率大軍深入數千里,長安就在眼前,卻不再進兵,大家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啊。”桓溫啞口無言。原來,桓溫自負雄才霸略,心懷異志,欲借北伐之蓋世奇功,回江南接受九錫,進而謀取帝位,並不是真的要冒險拼死收復長安。

王猛看著沉默的桓溫,長揖而去。

他在心中默默地說,你不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不久之後,桓溫就撤回了南方,臨走之前,派人贈給王猛車馬,邀他一同南下。

王猛拒絕了,繼續隱居讀書。

又過了幾年,前秦東海王苻堅聽說王猛的志節,前去拜訪。苻堅雖然是氐族貴族,但自幼酷愛讀書,幼年即主動請求祖父給他延請儒家名師,祖父笑著說:“我們從來只知飲酒食肉,哪裡有讀書郎!”在苻堅的堅持下,還是請了老師。苻堅從小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長大之後,親歷民間疾苦,漸漸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

王猛與苻堅“一見便若平生”,王猛從苻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第一次見面,兩個人談了什麼,史書沒有記載,只是說“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我想,他們千言萬語,只是一句話——“我們來結束這亂世吧!”

從此,王猛輔佐苻堅,開始走上平定天下的道路:對內肅清豪強,撫恤百姓;對外消滅前燕等國,逐漸統一中原,北方百姓終於得到休息。

在與前燕的決戰之中,王猛的“知人”也發揮了作用。他手下的將領鄧羌,在大戰前夕為觸犯軍法的同僚求情,沒有得到王猛的同意,一氣之下竟要帶兵攻打王猛。事情平息之後,王猛卻赦免了他,繼續讓他當先鋒。眾人大惑不解,王猛說“此戰非此人不可”。果然鄧羌率軍攻破敵陣,一戰告捷。大家都佩服王猛的知人之明。

王猛臨死的時候,苻堅去探望他,面對知己,王猛支撐起病體,吃力而認真地說出他最後的肺腑之言,“晉雖偏安江南,但是人心思晉,我死之後,希望陛下不要討伐晉朝。鮮卑的慕容家族、羌的姚萇等人,陛下收容了他們,終將是禍患。”

可惜,過了幾年,苻堅忘記了老朋友的忠告,南下伐晉,淝水之戰,慘敗而歸。歸途中,鮮卑、羌果然發動叛亂,苻堅最後死于姚萇之手。他歎息道:“後悔沒聽王猛的忠告啊!”

假如王猛的遺言被遵行,前秦會更強大,東晉會越來越弱小,全國統一的時間一定會提前。

苻堅從小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長大之後,親歷民間疾苦,漸漸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

王猛與苻堅“一見便若平生”,王猛從苻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第一次見面,兩個人談了什麼,史書沒有記載,只是說“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我想,他們千言萬語,只是一句話——“我們來結束這亂世吧!”

從此,王猛輔佐苻堅,開始走上平定天下的道路:對內肅清豪強,撫恤百姓;對外消滅前燕等國,逐漸統一中原,北方百姓終於得到休息。

在與前燕的決戰之中,王猛的“知人”也發揮了作用。他手下的將領鄧羌,在大戰前夕為觸犯軍法的同僚求情,沒有得到王猛的同意,一氣之下竟要帶兵攻打王猛。事情平息之後,王猛卻赦免了他,繼續讓他當先鋒。眾人大惑不解,王猛說“此戰非此人不可”。果然鄧羌率軍攻破敵陣,一戰告捷。大家都佩服王猛的知人之明。

王猛臨死的時候,苻堅去探望他,面對知己,王猛支撐起病體,吃力而認真地說出他最後的肺腑之言,“晉雖偏安江南,但是人心思晉,我死之後,希望陛下不要討伐晉朝。鮮卑的慕容家族、羌的姚萇等人,陛下收容了他們,終將是禍患。”

可惜,過了幾年,苻堅忘記了老朋友的忠告,南下伐晉,淝水之戰,慘敗而歸。歸途中,鮮卑、羌果然發動叛亂,苻堅最後死于姚萇之手。他歎息道:“後悔沒聽王猛的忠告啊!”

假如王猛的遺言被遵行,前秦會更強大,東晉會越來越弱小,全國統一的時間一定會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