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可曾留意過廣州那些有意思的路名,它背後可能藏了一個很長的故事或者是個段子……

歪?

這裡是高大上的廣州!

也是接地氣的廣州!

它有著2200多年歷史

歲月的痕跡

壓印在了書籍、博物館、歷史建築

甚至路名裡

高曉松這樣評價兩廣的地名↓

雅言,執信,寺貝通津,文德,賢思,光孝,培正,如意,西華,龍藏,書坊,秉正,煙雨,晴波,恩寧,仰忠,詩書,德政,定安,江月,明心,淨慧,紙行,海月,藝洲,江燕.........

這些美好的字眼都是廣州的路名

且不說它們出不出自《論語》

已打動人心

比如“江月路”

足以讓人聯想到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又或者“文德路”也許出自

《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廣州的地名當然不止以上

有雅、有俗、還有一些很可愛!

帶數字的地名

一德路,二沙島,三元里

四牌樓,五仙觀,六榕路

七株榕,八旗二馬路

九曲巷,十甫路

一德路

一德路出自宋代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道篇》中“一德立而百善從”。意思是:高尚的道德確立起來了,各種善行就會相應產生。這條路取名“一德路”。

二沙島

二沙島是最具有廣州現代風情的寶地。島上有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各種藝術雕塑散佈周圍。廣東美術館就二沙島的煙雨路上。

三元里

據說,三元里的先祖們南遷至目前村裡的地界時,覺得這裡是一塊福地,希望村裡後人在“天、地、人”這“三元”境界中能福壽綿長,因而將村子命名為“三元”。宋代,尚無“三元里”一說,而是叫“三元市”,直到明代以後,才慢慢地被人稱作“三元里”。

詩一樣的路名

荷溪三約位於荔灣耀華社區附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西關老屋。

“荷溪三約這名字是有故事的。小時候這裡有一條溪流,上面種滿了荷花。後來老城改造,溪流就被遮蓋了。”街坊鄧伯介紹,舊時要撐艇才能過溪,荷溪湧到了端午的時候還可以遊龍舟,也就是現在逢源文昌花苑那一帶。

在老西關,不少地名有著“約”字,耀華北約、荷溪三約、寶源中約、泮塘首二三約都被不少街坊熟知。

帶“龍”字的路

龍在古代

人們認為它可以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所以

帶有“龍”字的廣州地名超過1600條

比如荔灣區龍津路、天河區龍洞、番禺區蟠龍街、海珠區龍和裡和越秀區祥龍裡等等。其中,越秀區有一條龍藏街的來由最為有趣。

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廣州刺史劉岩建立南漢。相傳,他在今西湖路一帶修了一座南宮。誰料修成後,一道白虹出現在南宮上空,人心惶惶。

有個大學士王宏,抓住機會拍馬屁,上奏稱白虹其實是白龍降臨,是吉兆。

劉岩一聽就特別高興,不僅改國號為“白龍”,還把名字改成劉䶮。

南漢國自然被歷史淘汰,但當地人堅信南宮一帶是龍藏之地,所以才有龍藏街的命名。

你可能會念錯的路名

車陂:車[bēi]不是車[pí]

天河區車陂村始建於南宋時期,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道夫之裔孫王龍溪建村並大力發展,後人為紀念王龍溪的功德,故將本村改名為龍溪。並於每年端午的龍舟上面,插上有龍溪字樣的旗幟以示懷緬。後又因本村屬車陂堡,明代稱車陂鄉,現稱車陂村。

也有人認為:“車”指灌溉,“陂”指池塘,當地農田又多,這個接地氣的名字。

車陂村現在的龍舟文化在全廣州依然數一數二。

楊箕:楊[ jī ]

楊箕,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因為形狀像篩米的箕,故稱“簸箕裡”,到了明朝時稱“簸箕村”。

上世紀30年代,廣州新滘鎮還有一個村同樣叫“簸箕村”,兩村因同名出了些麻煩事。

於是兩村長老一起商量:新滘鎮的村因在珠江南岸,故改名為“南箕村”。而在東郊的這個村,因周邊有很多楊桃園,遂改名“楊箕村”。

純粹名字好聽的路

恩甯路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但這個恩寧二字並沒有很特別的意義。

當年恩甯路的一頭是恩洲村,另一頭是寧溪村,修路必須穿過這兩條村,所以才取名“恩寧”。

喵星人和汪星人聽了想...

廣州有兩處這樣的地名:一處叫“跳死貓”,另一處是“夾死狗”。至於為什麼小編也沒有查出來?

喵喵:什麼鬼,愚蠢的人類?

汪汪:哈?

荷溪三約位於荔灣耀華社區附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西關老屋。

“荷溪三約這名字是有故事的。小時候這裡有一條溪流,上面種滿了荷花。後來老城改造,溪流就被遮蓋了。”街坊鄧伯介紹,舊時要撐艇才能過溪,荷溪湧到了端午的時候還可以遊龍舟,也就是現在逢源文昌花苑那一帶。

在老西關,不少地名有著“約”字,耀華北約、荷溪三約、寶源中約、泮塘首二三約都被不少街坊熟知。

帶“龍”字的路

龍在古代

人們認為它可以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所以

帶有“龍”字的廣州地名超過1600條

比如荔灣區龍津路、天河區龍洞、番禺區蟠龍街、海珠區龍和裡和越秀區祥龍裡等等。其中,越秀區有一條龍藏街的來由最為有趣。

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廣州刺史劉岩建立南漢。相傳,他在今西湖路一帶修了一座南宮。誰料修成後,一道白虹出現在南宮上空,人心惶惶。

有個大學士王宏,抓住機會拍馬屁,上奏稱白虹其實是白龍降臨,是吉兆。

劉岩一聽就特別高興,不僅改國號為“白龍”,還把名字改成劉䶮。

南漢國自然被歷史淘汰,但當地人堅信南宮一帶是龍藏之地,所以才有龍藏街的命名。

你可能會念錯的路名

車陂:車[bēi]不是車[pí]

天河區車陂村始建於南宋時期,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道夫之裔孫王龍溪建村並大力發展,後人為紀念王龍溪的功德,故將本村改名為龍溪。並於每年端午的龍舟上面,插上有龍溪字樣的旗幟以示懷緬。後又因本村屬車陂堡,明代稱車陂鄉,現稱車陂村。

也有人認為:“車”指灌溉,“陂”指池塘,當地農田又多,這個接地氣的名字。

車陂村現在的龍舟文化在全廣州依然數一數二。

楊箕:楊[ jī ]

楊箕,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因為形狀像篩米的箕,故稱“簸箕裡”,到了明朝時稱“簸箕村”。

上世紀30年代,廣州新滘鎮還有一個村同樣叫“簸箕村”,兩村因同名出了些麻煩事。

於是兩村長老一起商量:新滘鎮的村因在珠江南岸,故改名為“南箕村”。而在東郊的這個村,因周邊有很多楊桃園,遂改名“楊箕村”。

純粹名字好聽的路

恩甯路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但這個恩寧二字並沒有很特別的意義。

當年恩甯路的一頭是恩洲村,另一頭是寧溪村,修路必須穿過這兩條村,所以才取名“恩寧”。

喵星人和汪星人聽了想...

廣州有兩處這樣的地名:一處叫“跳死貓”,另一處是“夾死狗”。至於為什麼小編也沒有查出來?

喵喵:什麼鬼,愚蠢的人類?

汪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