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週末GO|自稱是“海澱通”的人,也不一定知道這些典故

來了您呐(點上方)裡面請~

這個週末咱們去海澱區轉轉怎麼樣?

有幾個地方您肯定都去過,

但它們內含的典故您可不一定全知道,

不信就來試試唄~~

德和園大戲樓

1

藏著讓您花眼的奧秘

在北京幾十座古戲樓裡,它可能不如湖廣會館或正乙祠那麼負有盛名,但“隱居”在頤和園裡的它,卻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戲樓。既然每個保留在頤和園的建築都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那麼德和園大戲樓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它所獨有的特色,

怕是會讓您懷疑自己的眼神兒出了問題。怎麼回事呢?您由遠及近地走一趟就知道了,這戲樓遠看是三層,近看卻成了五層。

據記載,當年頤和園在落成之際,恰逢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於是向來出手闊綽的慈禧,打算借此良機送自己一份大禮。送什麼好呢?大夥兒都知道,咱的慈禧老佛爺也是位鐵杆兒戲迷呢,既如此,索性就送座戲樓吧。就這樣,德和園大戲樓迎來了它的“誕辰”。

它總共有三層,每層都設有上下場門,也就是說可能您在某層樓上癡迷的聽一場團圓戲的同時,另兩層樓的舞臺上卻在演繹著別離。

話到此,您可能要問了,既然總共有三層,怎麼近看又成五層了?事實上這多出來的兩層正是每層之間的夾層,在夾層處安置上天井和地井,再想看個天上飄雪花,地上噴泉水的場面,那效果可是相當逼真啊!所以說,德和園大戲樓讓您花了眼的奧秘,

全在這夾層裡呢。

中關村科技園區

2

昔日竟然是太監村

圖片自北晚新視覺

過去人們常說一出家門一隻腳就邁進了“海”裡,這個“海”指的正是中關村。曾經這兒有中國第一家電子市場——四海市場和聯想集團破舊的老房子,現如今它又被稱作中國的“矽谷”。

別看它現在輝煌又洋氣,其實它的“黑歷史”早已在“中關”兩字上表露無遺了。“中關”自古就有宦官之意,據說明代在中關村這片地界上有一座剛秉廟,專門用來供太監們祭祀,且這附近住著很多退休的老太監,活脫脫是一條太監村啊。如今您走在素有科研領域“領頭羊”之稱的中關村,會不會發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呢?

圓明園文源閣

3

《四庫全書》收藏地

圓明園的秋色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公園,同樣,這裡所蘊含的文化氣息更是如此。想當年乾隆皇帝主持編訂了《四庫全書》,這部大型叢書前前後後竟花費了十三年之久,可見它的內容有多豐富。所以面對這麼一部巨著,皇帝發了愁,書編好了,該放在哪兒呢?

思忖良久之後,乾隆帝覺得圓明園是個好地方。他在這兒尋了片空地,仿照著“天一閣”藏書樓建起了文源閣,用來存放《四庫全書》。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文源閣和《四庫全書》盡在這場浩劫中化為了灰燼,僅留下一些破碎的磚石見證了這座皇家圖書館曾經濃厚的文學氣息。

香山健銳營

4

清代第一女詞人的故居

實勝寺碑亭

香山有美景,亦有佳人,還是為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此女名叫顧太清,出生在健銳營鑲藍旗的旗人家庭,是土生土長的海澱人。如果您對她不熟悉,對她丈夫的爺爺,也就是五阿哥永琪肯定不陌生。和我們如今的文藝女青年一樣,顧太清也是個愛旅行的姑娘。她的足跡遍佈了京城內外,詩文也寫盡了京城的大好河山。

出嫁之後的顧太清,多數時間住在香山的健銳營裡。這裡曾是清軍精銳部隊的駐地,有演武場、實勝寺碑亭、碉樓等一些自帶男兒氣的地方。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顧姑娘的筆下少了幾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傷,反倒是更似稼軒詞一般不嬌柔、不造作。您有空的時候不妨多來香山走走,搞不好哪天就搖身一變成詩人了呢~

燕園

5

博雅塔的前世今生

圖片自北晚新視覺(趙劍琦|攝)

提起燕園的兩大景觀——未名湖和博雅塔,那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想要一睹真容的地方啊。但如果您翻看過去的老照片,只怕是找不見博雅塔的身影。為什麼?這還得從它的前身,明朝米萬鐘的“勺園”講起。

“勺園”是米氏三園最有名的一處院落,乾隆帝曾把它賜給了和珅。後來隨著燕京大學在這裡正式開辦,為了供水方便,便仿照通州的燃燈塔新建了一座水塔,也就是如今的博雅塔。儘管時過境遷,但博雅塔將會以它高聳的姿態,始終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符號,吸引著來往人群的目光。

還記得小編一開始寫的嗎?

現在它們內含的典故您都清楚了吧~

小編幫您解了惑,

那您有沒有什麼好故事也想講來聽聽呢?

畢竟咱北京地大物博,

可聊得話題實在是太多啦。

該放在哪兒呢?

思忖良久之後,乾隆帝覺得圓明園是個好地方。他在這兒尋了片空地,仿照著“天一閣”藏書樓建起了文源閣,用來存放《四庫全書》。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文源閣和《四庫全書》盡在這場浩劫中化為了灰燼,僅留下一些破碎的磚石見證了這座皇家圖書館曾經濃厚的文學氣息。

香山健銳營

4

清代第一女詞人的故居

實勝寺碑亭

香山有美景,亦有佳人,還是為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此女名叫顧太清,出生在健銳營鑲藍旗的旗人家庭,是土生土長的海澱人。如果您對她不熟悉,對她丈夫的爺爺,也就是五阿哥永琪肯定不陌生。和我們如今的文藝女青年一樣,顧太清也是個愛旅行的姑娘。她的足跡遍佈了京城內外,詩文也寫盡了京城的大好河山。

出嫁之後的顧太清,多數時間住在香山的健銳營裡。這裡曾是清軍精銳部隊的駐地,有演武場、實勝寺碑亭、碉樓等一些自帶男兒氣的地方。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顧姑娘的筆下少了幾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傷,反倒是更似稼軒詞一般不嬌柔、不造作。您有空的時候不妨多來香山走走,搞不好哪天就搖身一變成詩人了呢~

燕園

5

博雅塔的前世今生

圖片自北晚新視覺(趙劍琦|攝)

提起燕園的兩大景觀——未名湖和博雅塔,那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想要一睹真容的地方啊。但如果您翻看過去的老照片,只怕是找不見博雅塔的身影。為什麼?這還得從它的前身,明朝米萬鐘的“勺園”講起。

“勺園”是米氏三園最有名的一處院落,乾隆帝曾把它賜給了和珅。後來隨著燕京大學在這裡正式開辦,為了供水方便,便仿照通州的燃燈塔新建了一座水塔,也就是如今的博雅塔。儘管時過境遷,但博雅塔將會以它高聳的姿態,始終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符號,吸引著來往人群的目光。

還記得小編一開始寫的嗎?

現在它們內含的典故您都清楚了吧~

小編幫您解了惑,

那您有沒有什麼好故事也想講來聽聽呢?

畢竟咱北京地大物博,

可聊得話題實在是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