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宣講家網評論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啟示 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精神,春風化雨,潤育萬物。習近平宣導的“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理念,

對我國金融行業來說,可以從“金融帳戶”的維度來透視,將此維度細化為人、物兩個層面加以解構,就形成了三類“金融帳戶”。

1.人與人之間的“金融帳戶”

習近平2014年出訪期間,在多個場合引用中國典句:“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這句話的啟發有:

(1)心交是前提原則

這句話並非是讓人們不要考慮經濟回報,而是要強調交往的原則、前提和理念。

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孟子說:“不義之利‘不苟得’”。強調的不是說不要利,而是得利的原則是“義”。

習近平的“心交”就是“義交”。從正面來找“義”,那就是公正、公平、公開、誠信、自信、自願下的共贏;從反面來找“義”,那就是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人與人間的融合

經濟學中通常將“利己”稱作是行為人的一種選擇,而將“不利己”的行為人稱作是“非理性人”,

這種判斷在資訊不發達、格局不大的時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所謂“理性人”應當考慮基於時期、範圍、互動等系統格局下的行為準則的正確性。

撫養與贍養、“學習雷鋒”、良好的婚姻、“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若從避不開的經濟層面看,人與人之間更要建立股權合夥關係,而不是債權關係。金融業需要從生活中、文化中去觀察體驗和提煉不同文化中的金融元素。

據此給出的金融合約、金融政策往往才能更加有效,避免“釀成惡果”。

(3)國家之間的融合

由於不同國家之間存在不同的軍隊、貨幣、政見,歷史上爆發過多種類型的侵略現象,因而國際交往通常給人以神秘、敏感、複雜的印象。人類現在的發展局面中,有相當一部分國家處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情緒心態。

然而,地球資源的稀缺,

人類文化交往認知水準的提升,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客觀上具備了資訊跨國聯動,資源全球配置的條件,這是歷史趨勢,只缺制度安排。誰有了這個理念,誰的思維就是前瞻性思維;誰能積極促進這個趨勢的實現,誰將“順之者昌”。

若國家之間能夠亮出“以誠待誠”的底牌,堅持交往的“共贏底線”,人類將會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明確提出“結伴而不結盟”,不企圖通過政治去損害其他國家,

而是致力於在經濟這樣一個共性事物上構建命運共同體。

2.人與物之間的“金融帳戶”

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提出了超越個性、提煉共性的新的世界觀察維度。最新研究認為,世界萬事萬物沒有什麼不同,唯有震動頻率的差異,都是“弦”的後代。不同頻率事物的組合,形成不同的回饋結果,如同投融資的選擇及其後果。

(1)人與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本身是一個“生命有機體”,人則是環境中的靈魂,是環境的體驗者和評判者。可以說物和物之間,可能發生物理反應、化學反應、生物反應,這些反應可能在帶來正面效果的同時帶來壞的結果。我們當然期望要麼採取“打補丁”的方式治理這種壞結果,要麼索性就選擇好的“反應”,這樣,人和自然才能和諧共處,人才能得到好的體驗。

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迴圈與勞動對象有關,而勞動對象的選擇與勞動工具又密切相關。

(2)人與勞動對象

不同的勞動對象會帶來不同的環境後果。比如,你的勞動對象是煤炭,就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污染;你的勞動對象是電池塑膠袋,電池和塑膠袋將會帶來難免的污染;你的勞動對象是老黃牛,未經處理的大量糞便會污染水源。

同樣,你的勞動對象是一群綿羊,結果就是放羊、娶媳婦、生小孩、小孩放羊,你所造就的自然環境就是祖輩放羊的環境。如果你的勞動對象是量子,那麼人類就可能要節約太多的資源,同時也會減少許多可怕的污染。

如同投資的對象錯了,結果則完全不一樣。

(3)人與勞動工具

造成勞動對象無奈選擇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你的勞動工具的先進性,本次的勞動工具正好就是你上一次的勞動對象,如果上一次的勞動對象中能注入更多科學技術的元素,你本次就可以獲得更先進的勞動工具,從而才可能對著能更加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勞動對象。

那麼科學和技術從哪裡來?顯然從發現和創新中來。可見學習不是目的,只是起點和手段,在學習中獲得靈感,發現了規律,捕捉到了新粒子,造成了新工具,構建了新模式,你的學習才是有用的。所以,學習重要,思考更重要,領悟尤其重要,創新特別重要,解決問題最重要。

3.物與物之間的“金融帳戶”

人與人通過“金融帳戶”的合作,其過程表現為人與物的合作,但本質上表現為物與物的合作。合作的紐帶是“金融帳戶”,不僅僅融通了人與物,本質上更是為了融通物與物。而物與物融合的平臺水準,決定了物的“格局”,決定了資源配置的價值水準。

(1)傳統平臺

人類的第一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個人與家庭,物與物在個人和家庭的組織下得以匹配,人與人之間缺乏系統性,因而缺乏合作與分工,從而缺乏個性化與效率。

人類的第二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廠商,物與物在人與人的合作下得以匹配,物與物的資源匹配在廠商內部具有分工合作的特徵,外部的分工則通過價格這個過程加以決策。

人類的第三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升維,體現為“產業+資訊技術”、“金融+資訊技術”、“產業+金融”這三大類型。最後一種規避了資源稀缺,前兩種提升了資源配置的速度、方便度、準確度。但這三種方法都缺乏資源配合的安全度。

(2)新時代平臺

新時代的平臺,是效率重要、安全更重要的平臺。早期的新平臺是“資訊技術+產業”與“金融技術+產業”的角平臺,它不僅僅提供了企業對接的平臺,也安全地解決了企業對接中的資源短缺困境。

較完整的平臺則是在上面角平臺的基礎上加入了“資訊技術+金融”這樣一個邊來讓角的雙邊加以對接,解決的是金融的去仲介化,金融的效率問題。

但最先進的平臺則是在升維的基礎上,對各個維度進行內在深化。資訊技術不僅僅表現為互聯網,更表現為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人機交互。最近亮人眼球的人工智慧的飛速反覆運算,讓人類甚至感到有些毛骨悚然,這個技術可能成為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略技術。而金融則要形成由帶頭人評級、擔保、指引的合作機制;產業則要考慮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孵化鏈與供應鏈相融合的全產業鏈的效率。

(3)產業鏈的擺放

當我們將人、所有物、人的認知能力、資訊度、人與實點環境相接合的格局、資訊流、物流、各種成本、收益、國家戰略等綜合考慮之後,就不得不考慮供應鏈的擺放問題。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上看,產業鏈的擺放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鏈的範圍。這個範圍可以放在國家某一地區內部,也可以跨越國家;可以跨越少數國家,也可以跨越全球。傳統的舊的競爭是僅僅站在非系統的角度上進行“供應鏈管理”或者“產業鏈管理”,新時代的競爭與合作則是站在全球立場上,為了最大程度啟動各國資源而進行的鏈的管理。

二是誰來擺放。很顯然,是有全域理念的人、在國際上有說服能力的人、能頂住壓力創辦國際組織的人、手中握有足夠多用戶的人;很顯然,能擔負此重任的只有中國。當然,需要擺放的產業鏈的介質不僅僅是傳統的“重資產場”、“物流場”等,更加重要的還有“輕資產場”、“資訊場”、“雲場”。

這些“金融帳戶”或許不是很明顯,但正如同我們很難聽到有的赫茲的聲音一樣,它們的存在是客觀的,我們只有去觀測,無關緊要的資訊才能“坍塌”,重要的金融關係才能被發現。但願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好推動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進步和完美發展。

(作者:竇爾翔 北京大學教授)

人則是環境中的靈魂,是環境的體驗者和評判者。可以說物和物之間,可能發生物理反應、化學反應、生物反應,這些反應可能在帶來正面效果的同時帶來壞的結果。我們當然期望要麼採取“打補丁”的方式治理這種壞結果,要麼索性就選擇好的“反應”,這樣,人和自然才能和諧共處,人才能得到好的體驗。

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迴圈與勞動對象有關,而勞動對象的選擇與勞動工具又密切相關。

(2)人與勞動對象

不同的勞動對象會帶來不同的環境後果。比如,你的勞動對象是煤炭,就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污染;你的勞動對象是電池塑膠袋,電池和塑膠袋將會帶來難免的污染;你的勞動對象是老黃牛,未經處理的大量糞便會污染水源。

同樣,你的勞動對象是一群綿羊,結果就是放羊、娶媳婦、生小孩、小孩放羊,你所造就的自然環境就是祖輩放羊的環境。如果你的勞動對象是量子,那麼人類就可能要節約太多的資源,同時也會減少許多可怕的污染。

如同投資的對象錯了,結果則完全不一樣。

(3)人與勞動工具

造成勞動對象無奈選擇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你的勞動工具的先進性,本次的勞動工具正好就是你上一次的勞動對象,如果上一次的勞動對象中能注入更多科學技術的元素,你本次就可以獲得更先進的勞動工具,從而才可能對著能更加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勞動對象。

那麼科學和技術從哪裡來?顯然從發現和創新中來。可見學習不是目的,只是起點和手段,在學習中獲得靈感,發現了規律,捕捉到了新粒子,造成了新工具,構建了新模式,你的學習才是有用的。所以,學習重要,思考更重要,領悟尤其重要,創新特別重要,解決問題最重要。

3.物與物之間的“金融帳戶”

人與人通過“金融帳戶”的合作,其過程表現為人與物的合作,但本質上表現為物與物的合作。合作的紐帶是“金融帳戶”,不僅僅融通了人與物,本質上更是為了融通物與物。而物與物融合的平臺水準,決定了物的“格局”,決定了資源配置的價值水準。

(1)傳統平臺

人類的第一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個人與家庭,物與物在個人和家庭的組織下得以匹配,人與人之間缺乏系統性,因而缺乏合作與分工,從而缺乏個性化與效率。

人類的第二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廠商,物與物在人與人的合作下得以匹配,物與物的資源匹配在廠商內部具有分工合作的特徵,外部的分工則通過價格這個過程加以決策。

人類的第三代資源配置平臺是升維,體現為“產業+資訊技術”、“金融+資訊技術”、“產業+金融”這三大類型。最後一種規避了資源稀缺,前兩種提升了資源配置的速度、方便度、準確度。但這三種方法都缺乏資源配合的安全度。

(2)新時代平臺

新時代的平臺,是效率重要、安全更重要的平臺。早期的新平臺是“資訊技術+產業”與“金融技術+產業”的角平臺,它不僅僅提供了企業對接的平臺,也安全地解決了企業對接中的資源短缺困境。

較完整的平臺則是在上面角平臺的基礎上加入了“資訊技術+金融”這樣一個邊來讓角的雙邊加以對接,解決的是金融的去仲介化,金融的效率問題。

但最先進的平臺則是在升維的基礎上,對各個維度進行內在深化。資訊技術不僅僅表現為互聯網,更表現為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人機交互。最近亮人眼球的人工智慧的飛速反覆運算,讓人類甚至感到有些毛骨悚然,這個技術可能成為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略技術。而金融則要形成由帶頭人評級、擔保、指引的合作機制;產業則要考慮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孵化鏈與供應鏈相融合的全產業鏈的效率。

(3)產業鏈的擺放

當我們將人、所有物、人的認知能力、資訊度、人與實點環境相接合的格局、資訊流、物流、各種成本、收益、國家戰略等綜合考慮之後,就不得不考慮供應鏈的擺放問題。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上看,產業鏈的擺放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鏈的範圍。這個範圍可以放在國家某一地區內部,也可以跨越國家;可以跨越少數國家,也可以跨越全球。傳統的舊的競爭是僅僅站在非系統的角度上進行“供應鏈管理”或者“產業鏈管理”,新時代的競爭與合作則是站在全球立場上,為了最大程度啟動各國資源而進行的鏈的管理。

二是誰來擺放。很顯然,是有全域理念的人、在國際上有說服能力的人、能頂住壓力創辦國際組織的人、手中握有足夠多用戶的人;很顯然,能擔負此重任的只有中國。當然,需要擺放的產業鏈的介質不僅僅是傳統的“重資產場”、“物流場”等,更加重要的還有“輕資產場”、“資訊場”、“雲場”。

這些“金融帳戶”或許不是很明顯,但正如同我們很難聽到有的赫茲的聲音一樣,它們的存在是客觀的,我們只有去觀測,無關緊要的資訊才能“坍塌”,重要的金融關係才能被發現。但願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好推動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進步和完美發展。

(作者:竇爾翔 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