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檢察風采」第一線報導|聽主審廳級幹部的檢察官揭秘審訊經歷

導言

齊永鋒,東營市檢察院反貪局大要案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

他是同行們心中的“反貪人才”,憑著對工作的專注和忘我的付出,入行五年,擔任了多起廳級幹部的主審任務,成績斐然。

初識

2013年初入反貪,老反貪和我談心,說先做上幾年的取證工作,慢慢摔打出來,五年後可以嘗試審訊。但我卻沒按照這個路線圖前進,

參與第一起案件接受的任務居然就是審訊,審訊過程頗為艱難,一直持續了五個月。五個月下來,嫌疑人態度拿下了,我也有了很多的領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遺憾

一名副廳級幹部,我們與其談了七個多月,他始終拒不認罪,這種表現並未給他帶來期待中的結果,

反因嚴重貪腐犯罪和惡劣的態度被判處死緩,這意味著他的餘生可能就要在大牆內度過。一次在看守所辦案,恰逢法官在向其告知事項,這個在審訊期間尚能自製,一直保持彬彬有禮狀態的人,情緒已完全失控,口吐穢言,將一腔怨氣發洩到了和他無冤無仇、依法履職的司法工作人員身上。前後的反差讓我甚至懷疑這還是同一個人嗎?

與他相同,多數零口供案件往往伴隨著嫌疑人沖天的怨氣。這怨氣說明其心中尚有未能消解的堅冰,雖不一定是在怨恨司法機關,但這怨氣,于他、於檢察機關、於社會都不是一件好事,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遺憾——尚且改變不了一個人,又何言警示他人?

堅守

因為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我先後參與了對四名廳級幹部、一名正處級幹部的審訊,還參與了對兩名司法工作人員的審訊。審訊中發現大多數人對人生的認知其實是相同或相近的,都有過不會被發現的僥倖,有過對失去人身自由的畏懼,有過對父母家人的錐心之痛,有過對往事的無盡悔恨。

有一名廳級幹部先後收受兩套他人送的紅木傢俱,客廳裡放不下,便將餐桌移走,

擺上一套“高大上”的紅木太師椅。從此和妻子吃飯便只能擠在廚房裡,孩子回來,就在茶几上湊合。追憶往事,年近六旬的他在我們面前失聲痛哭,鼻涕流了很長也顧不上擦一下,連連罵自己愚蠢,要這些東西幹什麼?!但在當時,妻子埋怨他弄了些沒用的東西,他還說妻子沒見識。我從他的眼淚中讀到了悔愧交加。

審訊中,檢察人員要牢牢把握談話的方向,而他們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有很多的體會,每一個人都是一堂生動的警示教育課,提醒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手邊的幸福。

思考

聽老反貪講辦案經歷,總能聽到一些深刻而具有靈性的話語,不是對案情的簡單複述,而是從辦案中抽象出來的有指導性的行為準則。

近日從網上看到一起案件,四人苦於發財無門,籌款20余萬元自行裝修了一間審訊室,並精心挑選了審訊物件,一個他們覺得存在貪腐問題的單位正職領導,自認為一定可以問出問題,讓對方乖乖交錢。他們偽裝反貪幹警將對象帶到審訊室,經過一番“審訊”,“審訊物件”卻沒有交代任何問題。最終四人沒有實現發財的夢想,反因涉嫌敲詐勒索被警方立案偵查。

這是一個荒唐的事件,我很難想像這幾個冒牌“檢察官”踏入“審訊室”時是多麼複雜的感覺。當然這樣的“審訊”也必然不會有結果,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對審訊對象的真誠,更沒有對正義的堅守。畢竟,反貪辦案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更多的人,而是為了還社會以公正。審訊不是為了讓嫌疑人自己斷送自己的生活,而是幫助他從迷失中找回自己,重燃他對生活的希望。

每一個人都是一堂生動的警示教育課,提醒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手邊的幸福。

思考

聽老反貪講辦案經歷,總能聽到一些深刻而具有靈性的話語,不是對案情的簡單複述,而是從辦案中抽象出來的有指導性的行為準則。

近日從網上看到一起案件,四人苦於發財無門,籌款20余萬元自行裝修了一間審訊室,並精心挑選了審訊物件,一個他們覺得存在貪腐問題的單位正職領導,自認為一定可以問出問題,讓對方乖乖交錢。他們偽裝反貪幹警將對象帶到審訊室,經過一番“審訊”,“審訊物件”卻沒有交代任何問題。最終四人沒有實現發財的夢想,反因涉嫌敲詐勒索被警方立案偵查。

這是一個荒唐的事件,我很難想像這幾個冒牌“檢察官”踏入“審訊室”時是多麼複雜的感覺。當然這樣的“審訊”也必然不會有結果,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對審訊對象的真誠,更沒有對正義的堅守。畢竟,反貪辦案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更多的人,而是為了還社會以公正。審訊不是為了讓嫌疑人自己斷送自己的生活,而是幫助他從迷失中找回自己,重燃他對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