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頂山的“夫妻樹”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千年夫妻樹的故事

相傳公冶長是孔子的女婿,與孔子的女兒定居在,今石埠子鎮的山中。

某日孔子思女想婿日甚,召子路、顏回來議,子路說:“東北有一杞國,一人恐天將塌破,日夜憂傷,

何不親往教化一番,路經公冶處。”顏回說:“南山有一奇木,雄樹開花不結果,雌樹結果不開花,千年相依,古稱公孫樹,俗稱銀杏,葉如銀扇,晶瑩剔透,想他二人,交融甚厚,何不移來送去,祝二人千年好合,永結同心,白頭偕老。”孔子頻頻點頭,“樹木樹人,同樣不易,我創儒術,為教化庶民,千年不止。”

收拾數日,起程。早有探鳥來報,公冶夫婦甚為興奮,出迎數裡等候。孔師徒不到半路,突降四隻蒼鷹從車上扛起兩棵銀杏飛馳而去,直至雲霄,師徒愕然,感到“似公冶有不貳之心,不配此寶。”等與公冶夫婦見面,寒暄一陣,公冶見師傅心事重重,偷問顏回,知其經過,哈哈大笑說:“我料此寶已到山中。”眾人方悟公冶與眾鳥交好,恰在此時,眾鷹齊落子長肩頭,

喳喳討巧,眾皆釋然。相邀拾級登山,卻真真神仙之所,孔子驚歎不已。

酒飯過後,孔子持鍬鏟土,挖窩兩個,與公冶夫婦、子路、顏回栽樹澆水。

孔子說:“此木為萬樹之靈長,陰陽之造化,樹且如此,人當何如?”說得公冶夫婦動容淚下,頻頻點頭,接受教誨。見二人如此,孔子不禁回想自己多年四處講學,屢屢受挫,饑寒交迫,好不容易修成正果,手扶公冶肩頭,語重心長地說:“子長啊子長,栽樹易,教人難,書溫故而知新,樹常育而日壯。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