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瑤族舞曲》故鄉在哪?不是雲貴黔,而是廣東!

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劉鐵山、茅沅曲 演奏:中央民族樂團與新竹青年國樂團 指揮:劉江濱

《瑤族舞曲》的故鄉在哪裡?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會是廣西,或是貴州、雲南。但如果告訴你,

《瑤族舞曲》發源於廣東,你會不會很意外?沒錯,《瑤族舞曲》的故鄉在廣東連南,一個距廣州只有200多公里的瑤族自治縣。

“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每年農曆十月十六盤王節的“耍歌堂”,是連南瑤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據《廣東新語》載,歲仲冬十六日,

蓋田野畢也,諸瑤至廟為會,名曰耍歌堂。是時,九響銃炮一放,浩浩蕩蕩的隊伍由祭儀主持者先生公帶領,羅傘和竹幡隊緊隨其後,繼而是長鼓隊、牛角隊、銅鑼隊、嗩呐隊、歌舞隊等,一路鼓角喧天,歌舞不休。

著名作曲家劉鐵山正是親歷1951年油嶺“耍歌堂”盛會後,才創作了《 瑤族長鼓舞歌 》。之後,另一位元作曲家茅沅將其部分主題改編為管弦樂,宣告中國管弦樂作品的經典——《瑤族舞曲》橫空出世。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著名指揮家彭修文進一步將其移植為民族管弦樂合奏,使之在藝術風格特別是表現少數民族氣質等方面更具特色,至今盛演不衰。

月光下,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走過春天,走過四季,唯有思念和哀怨縈繞心底;伴隨著篝火堆的劈啪聲和長鼓隊的嘣嘣聲,

正在慶祝豐收的好姐妹、小夥伴發現了,紛紛跑過來想慰問她,可是欲言又止;還是一起唱吧、跳吧,生活多美好,且行且珍惜;這時,村裡的鼓王、舞王、歌王、牛角王、嗩呐王也都來啦,最後全場匯成歡樂的海洋......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油嶺村。

據老支書唐十斤介紹,一直以來,村裡都十分重視文化傳承,光是歌舞隊就有三支。一支是“民間歌舞隊”,由村委組建,以傳統歌舞為主。一支是油嶺學生表演隊,分小學隊和中學隊,每個學期都會組織文藝匯演。還有一支是“業餘歌舞隊”,以外出人員為主。

這三支隊伍中,要說演出頻率和水準最高的,還是村裡的“民間歌舞隊”。他們平常以村旁一溶洞“鴛鴦洞”為天然舞臺,自編自導《盤古歌》、《敬酒歌》、《瑤族婚俗》等,深受來賓和遊客的歡迎,而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長鼓舞的傳承者唐橋辛二公,人稱“鼓王”,還當場為記者一行奉上了一場精彩演出。他雖已年屆八十,動作仍不失粗獷、奔放、雄勁、灑脫,充分表現了瑤族人民熱情奔放、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

瑤族

令人稱奇的是,充滿喜慶的瑤族長鼓舞背後,還深藏著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排瑤有個勤勞英俊的青年叫唐冬比。一天,他救了一位下凡不能及時返回天宮的仙女,名叫房莎十三妹。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

玉帝知悉後,下令雷公率天兵下凡,逼十三妹回天宮。迫于無奈,十三妹只好隨天兵返回天宮。臨別時,她告訴冬比,南山上有棵樹,砍來做個長鼓,打上360個套環,等到農曆十月十六日那天,踏環擊鼓,跳上360個圈,就能夠像鷹一樣飛上天。

冬比記住了十三妹的話,翻越了九十九座山,涉過了九十九條河,來到南山,找到琴樹,做成長鼓,終於飛上天與十三妹幸福團圓。

採訪期間,正碰上兩位來自深圳的規劃師。原來,2016年年10月,連南縣與中電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等友好協商,決定利用PPP模式,打造油嶺生態旅遊特色小鎮,以此為起點推動連南全域旅遊發展。

同時,以油嶺村瑤族民居群為基礎,油嶺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也已全面啟動。此外,一部名為《汪嘟之戀》的電影(長鼓瑤語叫“汪嘟”)也即將與全國觀眾見面。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南方南工作室 羅艾樺

瑤族

令人稱奇的是,充滿喜慶的瑤族長鼓舞背後,還深藏著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排瑤有個勤勞英俊的青年叫唐冬比。一天,他救了一位下凡不能及時返回天宮的仙女,名叫房莎十三妹。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

玉帝知悉後,下令雷公率天兵下凡,逼十三妹回天宮。迫于無奈,十三妹只好隨天兵返回天宮。臨別時,她告訴冬比,南山上有棵樹,砍來做個長鼓,打上360個套環,等到農曆十月十六日那天,踏環擊鼓,跳上360個圈,就能夠像鷹一樣飛上天。

冬比記住了十三妹的話,翻越了九十九座山,涉過了九十九條河,來到南山,找到琴樹,做成長鼓,終於飛上天與十三妹幸福團圓。

採訪期間,正碰上兩位來自深圳的規劃師。原來,2016年年10月,連南縣與中電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等友好協商,決定利用PPP模式,打造油嶺生態旅遊特色小鎮,以此為起點推動連南全域旅遊發展。

同時,以油嶺村瑤族民居群為基礎,油嶺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也已全面啟動。此外,一部名為《汪嘟之戀》的電影(長鼓瑤語叫“汪嘟”)也即將與全國觀眾見面。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南方南工作室 羅艾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