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除了掃墓和出遊,清明節在蘇州還有這些意義……

今天22時17分,清明至。

很少有一個節日,像清明這樣意蘊深厚而含混:

風清景明,慎終追遠,這是一個悲愴的日子;

放歌踏青,追逐春天,這是一個輕盈的日子。

在我們慎終追遠的時候,它就是節日;

在我們放歌逐春的時候,它就是節令。

《歲時百問》中說: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是冬至後的第108日,

除了掃墓和出遊

在蘇州,它更是有獨一無二的內涵與習俗活動。

關於祭祀

相傳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他還要去祭祀介子推,也就形成了清明上墳掃墓的風俗。

蘇州人清明上墳掃墓,也是自有吳地人家的說法。新喪終七而未滿周年的人家,

要過新清明。

【新婚夫婦“上花墳”】

落葬一年內的新墳,新婚夫婦一定要到場,稱為“上花墳”,表示讓新媳婦知道祖先的墓葬所在地和墓葬情況。

除上墳掃墓以外,過去清明節家家還要“過節”祭祀先人。

按照蘇州的習俗,祭祖有人鬼之分,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是“鬼節”,端午、冬至、除夕是“人節”。逢鬼節,祭祀要用面麥製品,燒紙、化錠等迷信活動也以鬼節為盛。

關於民俗

【山塘看會留會飯】

迎神賽會,蘇州人俗稱為“出會”。蘇州過去最有名的就是三節出會,即每年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的三次出會。

其中尤以清明最為隆盛。

蘇州城內一府三縣約三十多個土谷神像,清明那一天都要被抬著排了儀仗,經閶門山塘街,到虎丘郡厲壇受祀。

到出會那天,城鄉居民蜂擁而出,渡僧橋、山塘街一帶,這就是過去蘇州的山塘看會習俗。

這一天,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特意殺雞宰鴨,燒魚煮肉,要留前來這兒看會的親友吃飯,俗稱為“留會飯”。

【插柳,戴柳】

俗語雲:“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蘇州人清明節要插柳枝、戴柳枝。

所謂插楊柳,就是把折下的一二枝柳枝,插于門邊,或系於門框,用以辟邪。

戴柳圈簡稱“戴柳”,就是把折下柳枝條,圈成一個圓圈,大小正好以套在頭上為宜,這主要是少年兒童戴的,據說可免蠆毒、避厲疫。

【放風箏】

【蕩秋千】

【鬥雞】

【踢蹴鞠】

關於寒食

春秋時代,晉文公稱王后,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燒山三天三夜,結果介子推和母親被活活燒死,文公十分後悔,為紀念介子推,故規定每年這時要“禁火寒食”,不准用火,只准吃冷食,喝涼水。

但在精緻溫雅的蘇州,這吃冷食的習俗卻也演繹得豐富多彩。

【焐熟藕】

酥中帶糯,風味獨特,是蘇州人清明的節令食品。

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採摘隔年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籤蓋上釘牢。

將藕放入鍋內,加入食堿,面上蓋些荷葉,蓋上鍋蓋大火燒煮,至藕呈褐色酥熟為止。冷卻後,蘸赤砂糖漿等食用。

【青團子】

它是蘇州清明前後的節令食品,是古老的寒食習俗的文化孑遺。

清明時節雨紛紛

最後小魚要提醒大家

一大波雨水正在趕來的路上

大夥兒出行一定要做好防雨保暖措施哦

戴柳圈簡稱“戴柳”,就是把折下柳枝條,圈成一個圓圈,大小正好以套在頭上為宜,這主要是少年兒童戴的,據說可免蠆毒、避厲疫。

【放風箏】

【蕩秋千】

【鬥雞】

【踢蹴鞠】

關於寒食

春秋時代,晉文公稱王后,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燒山三天三夜,結果介子推和母親被活活燒死,文公十分後悔,為紀念介子推,故規定每年這時要“禁火寒食”,不准用火,只准吃冷食,喝涼水。

但在精緻溫雅的蘇州,這吃冷食的習俗卻也演繹得豐富多彩。

【焐熟藕】

酥中帶糯,風味獨特,是蘇州人清明的節令食品。

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採摘隔年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籤蓋上釘牢。

將藕放入鍋內,加入食堿,面上蓋些荷葉,蓋上鍋蓋大火燒煮,至藕呈褐色酥熟為止。冷卻後,蘸赤砂糖漿等食用。

【青團子】

它是蘇州清明前後的節令食品,是古老的寒食習俗的文化孑遺。

清明時節雨紛紛

最後小魚要提醒大家

一大波雨水正在趕來的路上

大夥兒出行一定要做好防雨保暖措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