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發動二戰的真實動機是什麼?這個日本人一語驚人

日本在二戰中的瘋狂與犯下的罪過是有目共睹的,而如果說,日本發動二戰僅僅是由於日本軍國主義色彩濃烈及專制的天皇制度,那麼是什麼致使日本國民也跟著如此的瘋狂呢?

由貧苦下層出身的陸軍少壯派自下而上的暴動促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產生,也同樣是日本愚昧、殘酷、無知的民眾促成了戰爭的發起,並全力配合。

千百年來,天皇就是日照大神在日本列島的象徵,日本學校的教育主題就是:天皇是神的子孫,

國民的使命是消滅不順從天皇者,幫助世界成為一家。在日本近代以來的浪人詩詞中,更是“島國焦灼”的躁動不安的思想,這就逐漸在日本民眾的血液中沉澱下了擴張的意識。

在日復一日“神之國”的灌輸下,幾乎所有十幾歲的日本男孩都想著參軍,為天皇效命。九一八事變之後,幾乎所有適齡男孩都受到了徵召。並且逐漸從十七歲降到十五歲,後來甚至大學生、專業運動員也都趕赴戰場,

1943年,日本軍人一下子增加了一百萬,總人數達三百八十萬。

不僅如此,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經濟危機更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索,經濟危機使得日本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饑餓、疾病,這個島國首次瀕臨全民暴亂的邊緣,

使軍隊對主宰國家意志的興趣異常濃厚,所以天皇就只想著通過戰爭來轉移災難。因此首先侵略了東北,掠奪了大量的物資。所以,日本的陸軍來源也主要是下層民眾和吃不上飯的農民。

最終,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日本戰犯在軍事法庭上對於戰爭的原因回答也是很簡單明瞭:

日本有8000萬人口,而領土狹小,缺乏一切物質資源,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只能向滿洲、中國、朝鮮和東南亞擴展“呼吸空間”。

戰犯東條英機也說:

如果不進行戰爭,“我們的民族將等待毀滅。與其坐守待斃,還不如鋌而走險沖出包圍,去尋找生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