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專廠,一個時代的印記也許會永遠消失的文化座標

紅專廠—廣州最具藝術氣質的樂園

廣州的美,往往不在最繁華的鬧市區,而是有著濃厚的陳舊氣味的地方。在這裡,古舊的廠房與新生的創意之間碰撞出文藝的火花四濺。

“紅專廠文化創意園”,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員村四橫路128號,英文名叫“Redtory”,是紅色“red”和工廠“factory”的結合,充滿時尚感,又創意十足。

廣州城中這片來之不易的文化地標,

從誕生之日起,就經歷著風雨飄搖。位於廣州國際金融城二期規劃範圍內的廣州紅專廠2013年首度傳出拆遷風波,後來經政協常委孟浩等人介入,才暫時擱淺。而“部分保留、部分開發”的字眼,讓紅專廠能否扭轉命運至今猶未可知。也許有一天,這裡會從廣州的地圖上永遠消失。

當代藝術作品展

我比較欣賞這兩幅人物畫像,雖然不知道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創意是什麼,

一走近我就被這兩幅人物畫像,一男一女所吸引,一個不懂藝術的裝成懂藝術的也不容易;慢慢也有一點藝術的欣賞眼光了。

這裡不需要門票,不論是古舊的廠房、斑駁的舊月臺,還是各種藝術展覽創意小鋪、畫廊和特色餐廳,都讓你深深沉醉其中。

“紅磚”? ……“紅專”!

為什麼叫“紅專廠”?

這裡的前身是“廣州鷹金錢食品廠”,就是生產有名的“金獎豆豉鯪魚”罐頭的那家。原來的罐頭廠建於1956年,

那是一個“又紅又專”、精神奮發、意志激昂的年代。

另外一方面,廠區內有很多紅色磚材的建築,因此取用了"磚"字的諧音,用了“紅專廠”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

“又紅又專”曾幾何時是對青年一代和知識份子的要求,今天則成了一個時尚創意園區的名字,歷史的傳承與斷裂,都鐫刻於一個名字之中。

一個時代的印記

紅專廠前蘇式建築風格的廠房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印記。

廣東罐頭廠當年是前蘇聯援助新中國最大的輕工業項目之一,因此這裡的建築也一律採用蘇式風格,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高兩邊底,主樓高聳,回廊緩緩伸展,包含簷部、牆身、勒腳的“三段式”結構等。從中可見建築與社會意識形態之緊密關聯。

歷史的傳承與斷裂,都鐫刻於一個名字之中。

一個時代的印記

紅專廠前蘇式建築風格的廠房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印記。

廣東罐頭廠當年是前蘇聯援助新中國最大的輕工業項目之一,因此這裡的建築也一律採用蘇式風格,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高兩邊底,主樓高聳,回廊緩緩伸展,包含簷部、牆身、勒腳的“三段式”結構等。從中可見建築與社會意識形態之緊密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