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活到百歲的智慧|識病防病,助力健康!認識糖尿病~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您如何養生

(國醫大師、百歲老人鄧鐵濤)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這段話就告誡我們不要“諱疾忌醫”,而要及早認識到疾病的存在,在病初及時治療,要是等到病入膏肓,那麼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下面我就針對目前社會上比較常見的、對人們身心健康危害較大的幾種疾病做一下簡單介紹。

糖尿病認識糖尿病

糖尿病是西醫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

歸屬為中醫“消渴”的範疇,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近年來,糖尿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已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一類疾病。據估計,目前我國的糖尿病人約5000萬,約占世界糖尿病病人總數的1/4,每年還以120萬人的數目遞增。

糖尿病如不儘早治療,可引起多個系統的慢性併發症,對人體危害極大。

糖尿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三多一少”,即以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量增多,體重減少為特徵。

但有些人早期甚至到了晚期都沒有這種“三多一少”很典型的臨床表現,比如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不能單純依賴典型臨床表現來判斷自己有無糖尿病。

儘早發現糖尿病的最好方法:首先是在思想上對該病引起足夠的重視,再有就是定期測量自己的血糖水準,尤其在有上述典型不適症狀時。

輸糖尿病的粗略診斷題

糖尿病患者血糖測定時一般都會發現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如果你在體檢中發現自己的血糖有異乎尋常的升高,應該想到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最好到專門的內分泌門診告訴醫生,以便做進一步的檢查來確定有無糖尿病。

輸中醫中藥治療題

糖尿病的中醫中藥治療,需要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辨證用藥治療。

糖尿病病人除去合理服用降糖藥物以外,合理的飲食治療對於控制血糖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對於一些因為飲食不當而發病者。

對於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是治療的基礎,制定符合自己的糖尿病飲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該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

1型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配合胰島素治療,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的發生。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體重超重者,更應該注意飲食治療,可以有效減輕體重,改善高血糖、脂肪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狀態,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糖尿病飲食方案的制定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理想體重、每日活動量等計算出每日進食總熱量,並合理分配三餐的熱量比例,制定合理的食譜。

除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方案來安排每日飲食外,糖尿病病人生活中還應少食甜味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碳水化合物及油膩之物;平時可以用生地黃、知母、沙參、麥冬、天花粉、石斛、玉竹、生甘草等飲片水煎服用。還可適當加些淮山藥、玉米須、仙鶴草煲湯食療,對於穩定病人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輸運動療法題

運動療法可以有效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利用,幫助穩定血糖,尤其對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適當增加運動量可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促進糖的利用,減少糖在體內的堆積,從而減少降糖藥物的使用。運動的選擇可參考“我的養生24法”裡面提到的運動項目,如八段錦、太極拳等。

無論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監測都是治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據治療需要定時監測血糖以瞭解血糖波動的情況,以便更好地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療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長期預後。除去上面談到的內容,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有規律地起居作息,並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本文摘自《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掃一掃,即可購書《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尤其是體重超重者,更應該注意飲食治療,可以有效減輕體重,改善高血糖、脂肪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狀態,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糖尿病飲食方案的制定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理想體重、每日活動量等計算出每日進食總熱量,並合理分配三餐的熱量比例,制定合理的食譜。

除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方案來安排每日飲食外,糖尿病病人生活中還應少食甜味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碳水化合物及油膩之物;平時可以用生地黃、知母、沙參、麥冬、天花粉、石斛、玉竹、生甘草等飲片水煎服用。還可適當加些淮山藥、玉米須、仙鶴草煲湯食療,對於穩定病人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輸運動療法題

運動療法可以有效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利用,幫助穩定血糖,尤其對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適當增加運動量可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現象,促進糖的利用,減少糖在體內的堆積,從而減少降糖藥物的使用。運動的選擇可參考“我的養生24法”裡面提到的運動項目,如八段錦、太極拳等。

無論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監測都是治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據治療需要定時監測血糖以瞭解血糖波動的情況,以便更好地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療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改善長期預後。除去上面談到的內容,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有規律地起居作息,並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本文摘自《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掃一掃,即可購書《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