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方的釣友們注意了,這個季節的水稻田裡全是鯽魚鯉魚,很好釣

我國南方地區稻田多。稻田需水,單季稻約有一百天的時間需在水中生長;雙季稻也有八十天左右需要在水中生長。水田主要靠河道、管道以及稻田與稻田之間的水溝送水灌溉。

這些水從何而來,如何蓄存?當然依賴于江、河、湖泊、水庫等。

河湖中有魚,通往稻田的水溝中自然也有魚。精明的江南農民和漁民不放過這一百來天的蓄水期,紛紛放養一些鯽魚、鯿魚、羅非魚等小型淡水魚及草魚魚花,到收稻前捕捉,大的上市,小的入魚塘過冬,

作為次年的種魚。這些水溝中的鯽魚一般重100~150克,鯿魚有250克左右,還有隨外水進來的鰷、黃顙、鯰魚、小鯉魚等。因此,每年夏秋,尤其是秋季稻子灌漿前後,稻田水溝和通稻田的水渠成為許多釣者垂青的釣點。

在稻田水溝中垂釣,一般使用長2~3.6米的短軟竿,1號線,細絲小朝天鉤(多為2~3號伊斯尼鉤),鵝毛浮梗散子5~7粒。最佳釣餌是稻縱卷葉蟲、稻苞蟲以及剛剛變成的螟蛾,這類釣餌在稻田邊俯拾皆是,

其次是谷盜(米蛀蟲)和紅蚯蚓,紅蚯蚓僅用半截即可。如果在水渠垂釣,最佳釣點是兩條水渠的交叉處,這裡水深,也較寬闊,聚魚;如是流水,要在緩水回水處下鉤。水渠一般深50~100釐米,小鉤緩緩入水後,不等到沉底,就已被魚噙住或拖走,上鉤率很高。

雖然水渠中小魚多,但有時也有500克甚至1千克以上的大魚。在冬日,有的水渠乾涸,有的只是水少些而已,即使管道乾涸,在管道相交處以及暗渠等處,水仍然很深,蓄存的魚較多,人們卻不易發現。到次年一灌水,暗渠中較大的魚,如250克以上的鯽魚、500克左右的鯿魚,1千克左右的鯰魚、鯉魚、鱖魚,還有草魚等,都會進入管道覓食。一旦發現有大魚上鉤,就可以跟著魚兩頭跑(因管道不寬),

以此抵消魚的衝力,並保護細竿、細鉤、細線,力求大魚不致脫逃。

如果在稻田水溝中垂釣,則應選田中兩畦稻中較寬的主溝,因為主溝水深些,一般有30~50釐米,釣者所站釣位應與水溝成90度直角,且面向太陽或斜向太陽,以免太陽將人和竿的影子映入水溝,驚走魚兒。江南地區慣用的釣餌菜籽餅在水溝裡的效果反而差,最好的是軋米留下的青糠或米粞,因其氣味與水稻相同,

還有香甜味,容易引來魚。甚至抓幾把稻葉,揉碎成團,拋入釣點或在碎稻葉旁垂釣,效果也很好。投鉤時,要一手執鉤餌,一手執竿(線比竿短1米左右,這樣可使竿尖略彎),看准後鬆手放鉤餌,同時將竿前送,鉤餌就會筆直地彈向前方溝中。稻田水溝釣的時間除廣東、廣西地區外,一般皆為盛夏和初秋,這時天氣較熱,魚的食欲旺盛,上鉤率很高,二三小時即可釣上三五斤,與在河池等處垂釣相比,另有一番樂趣。

但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因氣溫高,垂釣時間最好在早上九時以前或下午四時以後;二是要注意防範毒蛇毒蟲。水溝邊往往是毒蛇的生活區,毒蚊的繁殖地;三是在灑農藥後的半個月內不要投釣。因此時稻田水中的魚大都逃到水渠水溝中去了。

與在河池等處垂釣相比,另有一番樂趣。

但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因氣溫高,垂釣時間最好在早上九時以前或下午四時以後;二是要注意防範毒蛇毒蟲。水溝邊往往是毒蛇的生活區,毒蚊的繁殖地;三是在灑農藥後的半個月內不要投釣。因此時稻田水中的魚大都逃到水渠水溝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