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神秘的騰雲工程即將首飛,中國空天飛機向太空邁出第一步

據媒體報導: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正聯合國內優勢機構共同合作研製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並計畫於2020年左右首飛。

這表明中國最神秘的“騰雲工程”。即將取得階段性成果。

完成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

“騰雲工程”屬於空天往返飛行專案,將突破以組合動力、機體/推進一體化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建成空天飛行器技術綜合研究體系。其中以研製空天往返飛行器為主。

在2017年的全球航太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展示“騰雲工程”,

其主要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設計並製造完成中國首架可水準起飛、水準著陸並且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空天往返飛行器。

新的運載器的最終目標不僅能將單位有效載荷的運輸成本降低至現有一次性運載火箭的十分之一,還能大幅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有望像飛機一樣實現航班化的天地往返運輸。

現有的火箭發射技術,耗資巨大,動輒數以億計。而且全部是一次性的,

造成極大的浪費。

俄羅斯聯盟-FG/弗雷蓋特運載火箭的LEO(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9噸,每公斤的成本費用為7246美元,該型火箭每次發射的費用為5000萬美元。

長征-3B型火箭每公斤的運輸成本為5833美元。每次發射的費用為7000萬美元。

美國一家由特斯拉CEO馬斯克投資的民間航太公司——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同時開發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過獵鷹9號發射到軌道。

獵鷹9號採用垂直起降技術,讓運載火箭在落回地面後,只要稍加修復,重新加注燃料就可再次發射,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

獵鷹9號火箭的LEO(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2.8噸,每公斤的運輸成本為2719美元,該型火箭每次發射的費用為為6200萬美元。

中國正在進行的是完全不同於美國的模式:既不同于傳統的太空梭,也迥異於現在的X-37B,更不用於獵鷹九號火箭,而是中國首創的二級可重複使用的新型空天飛機。

起飛方式類似於美國的太空梭,也就是空天飛機由一級火箭背負升空,但升空兩者分離後空天飛機繼續上升執行任務,

而一級火箭則不是完全拋棄也不是和獵鷹九號那樣垂直降落,而是調整角度後像大型飛機那樣滑翔降落到加長跑道上,從而實現空天飛機和一級運載火箭均可多次重複利用的目標。換句話說,正常降落的一級火箭在稍加檢修後,僅需一天時間就能再次背負第二架空天飛機再次升空,不但成本大幅下降而且發射密度更大。甚至能夠讓空天飛機實現航班化。

儘管美國的獵鷹九號如今風光無限,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因為其可重複升空的時間間隔、發射成本和降落回收方式仍不完美。與之相比,中國的空天飛機將在其基礎上更完善且成本更低,因此會是未來國際航太合作的最佳平臺,更是中國航太走向深空的最好保證。

另外,中國還在同時發展更先進的空天飛機,這是使用組合動力能從普通機場起飛,並直線飛入軌道的全新飛行器,因此使用成本更低、用途更廣。

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目標實現,意味著中國在太空競賽中正在趕上美國,並且可能會領先。

甚至能夠讓空天飛機實現航班化。

儘管美國的獵鷹九號如今風光無限,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因為其可重複升空的時間間隔、發射成本和降落回收方式仍不完美。與之相比,中國的空天飛機將在其基礎上更完善且成本更低,因此會是未來國際航太合作的最佳平臺,更是中國航太走向深空的最好保證。

另外,中國還在同時發展更先進的空天飛機,這是使用組合動力能從普通機場起飛,並直線飛入軌道的全新飛行器,因此使用成本更低、用途更廣。

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目標實現,意味著中國在太空競賽中正在趕上美國,並且可能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