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繼科馬龍大熱,乒超新賽季卻繼續遇冷,金子招牌為何火不起來

去年進行的裡約奧運會上,中國乒乓球軍團憑藉著強大的實力,

再一次包攬了所有乒乓球項目的冠軍,這也讓被譽為“國球”的乒乓球徹底火了。出色的成績+陽光的形象,更是讓張繼科、馬龍、許昕、丁寧人氣大熱,直逼娛樂圈一線大牌明星。

在以往乒超聯賽上的觀眾基本都是精於研究技戰術的中老年球迷為主體,但自從乒乓球運動員人氣火爆之後,在上賽季乒超聯賽的看臺上湧進了眾多的年輕球迷,他們舉著亮閃閃的牌子,

為自己心愛的選手加油打勁。

但在這看似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卻依舊難掩乒超聯賽繼續裸奔的尷尬。在2015賽季乒超聯賽選擇將權益打包後,在產權交易中心以三千萬價格起拍,結果無人問津。2016年乒超聯賽又一次競拍,總冠名全依舊“了“裸奔”,而今年的總冠名依舊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看起來三年裸奔已經成為必然。

明明就擁有全球實力最出色的乒乓球球員群體,還擁有足以吸引萬千迷弟迷妹的超級偶像,為何中國乒超聯賽這塊金字招牌商業價值就是得不到外界的認可呢?

這或許與賽程的安排有不小的關係,就以今年乒超揭幕戰來說,時間竟然安排在了工作日的下午,這時間段不得不讓原本想到來到現場的球迷放棄看球的打算。

並且,在首輪比賽結束之後,為了給德國和瑞士公開賽讓路,乒超次回合竟然是在21天之後,此後的三輪相隔時間也不固定,長則14天,短則4天根本沒有辦法讓球迷形成看球的慣性。這樣賽制足以令眾多贊助商望而卻步。

再則就是俱樂部的權利非常有限,對球員他們只有使用權卻沒有所有權,而使用權就是在短短的聯賽中,很難給俱樂部帶來穩定長期的收益,聯賽和俱樂部贊助商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投資熱情自然會減少。此外,俱樂部還無升降級壓力,輸贏無所謂,觀眾很難欣賞到“玩命打”的精彩比賽。

除了上述兩種問題之外,其實困擾乒超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如何讓聯賽變的更加具有活力,

已經成為了中國乒協首先需要考慮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