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行業巨變 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成都召開

日前,新能源專用車產銷資料出爐,產銷之間的巨大落差,

引人深思。同時,整車、三電、充電設施等上市新能源企業業績不及預期甚至下滑也暴露出目前行業存在較為嚴重的“補貼病”,在享有政策紅利的同時,企業似乎迷失了方向,從而錯失了很多成長、自主發展的空間。所以,當補貼越來越少,甚至徹底終結、當政策導向作用日漸弱化,市場需求越來越明確、當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入場門檻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產業該何去何從?各企業該如何向前邁進?

帶著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推動區域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成都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局、成都市龍泉驛區科經局主辦,電動汽車資源網、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CDEVAPA)、四川汽車工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共同承辦的“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定於2018年1月16-18日在成都召開。

受政策影響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思考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國家首先出臺一系列涵蓋多個領域的產業政策來扶持並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除了2016年底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外,年初至今,國家不斷規範行業發展。摘取國家發佈的重點政策如下:

總而言之,在頂層設計上,國家也在不斷完善,起到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儘管政策相對健全,且扶持力度大,但政策多變,企業應接不暇。尤其地方政策存在資訊發佈滯後、地方保護、執行不到位等,使得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區域差異化明顯。

為説明企業深入瞭解政策,明確發展目標,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將深入解讀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與資料。

透過資料看產業 機遇與挑戰並存

說到資料,首先從整體產銷資料和結構來看,2017年整體形勢不太樂觀。2017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4萬輛和39.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0.2%和37.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34.3萬輛和32.5萬輛;新能源商用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8萬輛和7.3萬輛。

因此,行業專家預測,新能源汽車全年的產銷比預期將會縮水,

整體產銷保持70萬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保持在45-50萬輛級別,新能源客車將會比去年縮減到7-8萬輛,新能源物流等專用車將不超過10萬輛,維持6-7萬級別。

按分析,在政策導向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存在非常大指向性。也就是說,受限購、限行等的影響,新能源乘用車在一二線城市的推廣量靠前,並且增速較快。反觀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物流車,受政策影響,增速放緩,尤其新能源物流車,產銷差距巨大。

透過資料不僅能看到企業的產品佈局、企業實力,也可進一步分析行業發展趨勢。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將分領域逐個分析,幫助企業把握細分市場的發展機遇。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也是企業的利器

日前,工信部表示,2010年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並發佈了《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及設施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電動汽車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完善了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組織制定並正式發佈100余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涵蓋電動汽車基礎通用、整車、關鍵總成(含電池、電機、電控)、電動附件、基礎設施、介面與介面等領域,並在國際電動汽車標準法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再根據相關產業政策的目標要求,企業只有儘早擺脫政策影響,發揮能動性,掌握核心技術,貼近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新能源乘用車走進尋常百姓家,新能源客車成為城市公交名牌,新能源物流車成為城配領域的首選。

那麼,在技術上,整車、大三電、小三電、充電設施等企業將如何突破壁壘,自主創新呢?好的產品又該如何推向市場呢?

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期間還將舉行“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總工技術峰會”、“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運營商與車企對接採購交流會”、“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金融峰會”從技術和市場兩大方面,集百家所長,共謀發展。

此外,本屆論壇還將舉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年度獎項評選頒獎盛典”,通過專家與大眾評選,對上榜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施等企業及運營商等進行表彰,同時還將有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精品展示。

文章主要內容引自 電動汽車資源網

尤其新能源物流車,產銷差距巨大。

透過資料不僅能看到企業的產品佈局、企業實力,也可進一步分析行業發展趨勢。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將分領域逐個分析,幫助企業把握細分市場的發展機遇。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也是企業的利器

日前,工信部表示,2010年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並發佈了《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及設施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電動汽車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完善了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組織制定並正式發佈100余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涵蓋電動汽車基礎通用、整車、關鍵總成(含電池、電機、電控)、電動附件、基礎設施、介面與介面等領域,並在國際電動汽車標準法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再根據相關產業政策的目標要求,企業只有儘早擺脫政策影響,發揮能動性,掌握核心技術,貼近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新能源乘用車走進尋常百姓家,新能源客車成為城市公交名牌,新能源物流車成為城配領域的首選。

那麼,在技術上,整車、大三電、小三電、充電設施等企業將如何突破壁壘,自主創新呢?好的產品又該如何推向市場呢?

2018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都)高峰論壇期間還將舉行“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總工技術峰會”、“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運營商與車企對接採購交流會”、“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金融峰會”從技術和市場兩大方面,集百家所長,共謀發展。

此外,本屆論壇還將舉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年度獎項評選頒獎盛典”,通過專家與大眾評選,對上榜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施等企業及運營商等進行表彰,同時還將有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精品展示。

文章主要內容引自 電動汽車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