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向財富自由前,你還差一張特殊門票

在這個快速反覆運算的時代,穩健才是長久的主題。

黃昏時分,領主走上城堡的露臺。

露臺之下是一片草坪,青草在風中俯首貼耳,仿若臣民,草坪之外的領地,深陷暮靄之中。

很長的歲月中,領主眼中世界,只有這片草坪。

在中世紀歐洲,草坪是身份的象徵,也是貴族圈炫耀之物。

草坪翠綠齊整,說明領地平安無事,領主尚有閒情料理;草坪焦黃頹敗,往往意味著領地內狼煙將起,大廈將傾。

柔弱的青草,抵禦不了狼群,阻擋不了鐵騎,

但卻能炫耀財富和劃分階層。

大革命一筆劃掉了王公權貴,草坪卻流傳下來,變成富足的象徵。

西方中產家庭的標誌,往往是獨棟別墅和別墅前的翠綠草坪。

陽光柔軟,草坪上幼兒蹣跚學步,寵物歡快奔跑。

在中國,北上廣深的大城市內,無數年輕家庭並沒有地方種植青草,但心中卻都藏著一塊草坪。

他們是中國新中產,那片草坪意味著他們對幸福的定義:富足的生活、獨立的空間,

與貧窮和流離隔絕。

這是一個數量龐大又先天孱弱的群體。資料顯示,中國中產將在2020年達到7億,成為中國社會主流。

然而,對於第一代新中產而言,過往得來不易,前路風雨難測。

北上廣深的第一代新中產,大多出身城鎮和農村,少有家族的力量可以依靠。

他們中許多人,都是靠讀書改變命運,靠高薪積累財富,如蒲公英般落到大城市後,開始努力紮下根須。

他們一直追求生活的穩定,

但時代卻並不給喘息的空隙。

他們如同在冰面上奔跑的雪狐,龜裂聲不斷傳來,只能發力狂奔。

他們焦慮知識反覆運算,擔心無法應對科技巨變;他們焦慮教育傳承,擔心下一代競跑落後;他們焦慮中年危機,擔心變成油膩平庸的中年;他們更焦慮階層滑落,擔心丟失他們的草坪。

AI浪潮已雷聲隱隱,時代潮汐分化出無數細碎的方向,對未來迷茫是最大的焦慮。

然而,剝離這些焦慮表像,你會發現,所有焦慮,歸根結底都是財富焦慮。

高端知識獲取,需要財力支撐;文藝修養提升,需要財富護航;教育資源比拼,未來生活保障,歸根結底,還是要落筆于財富。

這並非拜金,在巨大城市中維持優質生活運轉,每時每刻,都是成本。

第一代新中產大多是七零後和八零後,他們中許多人喜歡黃家駒的老歌,“原諒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然而他們心知:你擁有多大的自由,

取決於你積累了多少財富。

第一代新中產,大多無暇做細緻的人生規劃。

他們剛剛適應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時代激流,又倉促迎接波瀾起伏的科技未來。

所有計劃,似乎都比不上變化。

然而,混亂逐利的時代已經結束,穩健成為新的時代主題。

你的新版人生計畫書,將改變你的職場、你的生活、以及你的財富。

過往,我們其實疏于規劃人生,更不習慣規劃財富。

過去,大眾獲取財富手段單一,財富增速穩定,時間即可以造就中產。

然而,隨著資訊爆炸,越來越多財富機會出現,個體的財富增速不再相同,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機會的把握,決定你是否能留在中產階層,是否能向上躍遷。

沙洲上的候鳥群,在地面上慢速踱步時,所有鳥兒都氣定神閑。

然而,當遷徙時刻來臨,先飛者一飛沖天,落後者慌亂振翅,焦慮感自然就會產生。

捕捉財富機會,成為中產必備的技能,然而隨著混亂時代結束,高端機會正在被壟斷。

10月26日,瑞銀和普華永道發佈《2017年全球億萬富豪研究報告》,全球新增的億萬富豪中有四分之三來自中國和印度。

亞洲平均每兩天就要誕生一位富豪。

富豪們霸佔在資訊鏈頂端,審視和篩選著投資機會,蠶食著下游的財富。

當中產為銀行年化5%左右的大眾理財產品,搶得焦頭爛額時,富豪們的投資回報至少以年化20%起步。

這是一場天然不公平的競速遊戲,想達同一起跑線,你首先要獲得一張前往資訊源頭的門票。

參照許多投行和私募基金規定,VIP客戶准入門檻為500萬。這可粗略定義為財富遊戲門票的最低票價。

至此,新中產通往財富自由,可拆分成兩個階段:先獲得一張價值500萬以上的投資門票,然後再搏殺于高端投資遊戲。

然而,獲取門票又談何容易,那些已佔據資訊鏈頂端的人,經歷很難複製。

九十年代下海經商,千禧年前後網路創業,四五年前佈局移動互聯網,他們財富的每一次突變,無一不暗合大時代節拍。

然而隨著資訊不對稱逐漸被消滅,時代垂青的幸運兒正不斷減少。

對於普通中產而言,寄望于財富突變已不現實,只能尋求大眾投資管道。

在中國,最常見的投資管道,無外乎股市和樓市。

中國股市無需多言,在它二十餘年的歷史中,濃縮了股民太多悲歡離合。

那條貫穿時光跌宕起伏的曲線,眷顧得只是極少數人。

相對于股市,樓市更受國人寵愛。

2016年,中國個人財富規模達126萬億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其中40%財富都投向了房地產。

然而在2017年,樓市風向急轉,在最嚴厲監管下,炒房客和投機者已無空間。

這就是當下現狀,股市熊息粗重,樓市租賃當先,中產想獲取投資門票,理財是最穩健手段。

對於無數新中產而言,新時代的新任務,就是要重新定制人生。

制定一份財富計畫書,全力獲取那張寶貴的門票。

在中國,中產制定財富計畫時,時常會陷入兩個極端,一為盲從,一為自負。

盲從者往往會過度信任民間理財偶像,迷失于一個個財富神話。

他們跟隨各路大神背後,投身擁擠隊伍中,在黑暗草叢跋涉,並不知前方是寶藏還是泥沼。

盲從者不會把最終的失敗,歸結於模式,而常歸結於遇人不淑。

他們更換著一路又一路大神,跟風著一個又一個套路,不知不覺中成為棋子和炮灰。

與盲從者相反,另一類中產人群,對所有理財專家皆不信任,他們事必親為,從而走向極端,成為自負者。

自負者認為理財只是簡單的數學遊戲,寄望于快速自學成為高手。

然而,他們並沒有足夠時間搏殺,也沒有足夠經驗積澱,在資訊分析和行業理解上,與機構相差甚遠,如同孤身摸索于荒野。

無論是盲從還是自負,都不可取。中產階層理財的核心理念,其實只有一條,就是嚴格控制風險,追求中長期穩健的投資方式。

巴菲特最著名三句話:“第一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二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三句,永遠記住第一、二句。”

重新審視我們能接觸的理財產品,網貸產品良莠不齊風險過高。餘額寶類貨幣基金,雖然穩健但收益無法趕上通脹增速。

股票瞬息萬變,需大量精力分析,進場者虧多贏少,比較之下,公募基金相對符合中產節奏。

wind資料顯示, 2005-2015年間,公募基金只有2008年與2011年虧損,其餘9年收益率都為正,收益率為正的年度占比為82%。

這意味著持有公募基金滿一年,賺錢概率是82%。然而,實際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勝者。

許多中產投資時缺乏長遠規劃。他們只關注了眼前的輸贏,只聽到了蠱惑的噪音,卻沒有從更廣視角規劃人生財富。

中國市場上有4000多檔基金,中產們急躁地買入明星基金,又慌張地虧損離場。高位時貪婪,低位元時恐慌。

這時,或可借鑒美國中產的經驗。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推行一項名為401K的全面養老計畫,期間參與計畫的雇員,其帳戶資金都以基金組合方式進行投資,獲取最終收益。

這是一個漫長又穩定的計畫,整整改變了幾代美國中產。

資料顯示,美國60歲左右人士,30年前通過基金組合方式投資,平均資產達27萬美金。

美國的資產配置策略,過去100年歷史資料有跡可循,於中國而言,大環境不同,無法生硬照搬,但其穩健理念值得借鑒。

基於穩健出發,時間便成為最重要的維度。

唯有時間能洗掉所有的神話,也唯有時間,能讓我們翻越山丘,抵達最終目的地。

過去,大眾獲取財富手段單一,財富增速穩定,時間即可以造就中產。

然而,隨著資訊爆炸,越來越多財富機會出現,個體的財富增速不再相同,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機會的把握,決定你是否能留在中產階層,是否能向上躍遷。

沙洲上的候鳥群,在地面上慢速踱步時,所有鳥兒都氣定神閑。

然而,當遷徙時刻來臨,先飛者一飛沖天,落後者慌亂振翅,焦慮感自然就會產生。

捕捉財富機會,成為中產必備的技能,然而隨著混亂時代結束,高端機會正在被壟斷。

10月26日,瑞銀和普華永道發佈《2017年全球億萬富豪研究報告》,全球新增的億萬富豪中有四分之三來自中國和印度。

亞洲平均每兩天就要誕生一位富豪。

富豪們霸佔在資訊鏈頂端,審視和篩選著投資機會,蠶食著下游的財富。

當中產為銀行年化5%左右的大眾理財產品,搶得焦頭爛額時,富豪們的投資回報至少以年化20%起步。

這是一場天然不公平的競速遊戲,想達同一起跑線,你首先要獲得一張前往資訊源頭的門票。

參照許多投行和私募基金規定,VIP客戶准入門檻為500萬。這可粗略定義為財富遊戲門票的最低票價。

至此,新中產通往財富自由,可拆分成兩個階段:先獲得一張價值500萬以上的投資門票,然後再搏殺于高端投資遊戲。

然而,獲取門票又談何容易,那些已佔據資訊鏈頂端的人,經歷很難複製。

九十年代下海經商,千禧年前後網路創業,四五年前佈局移動互聯網,他們財富的每一次突變,無一不暗合大時代節拍。

然而隨著資訊不對稱逐漸被消滅,時代垂青的幸運兒正不斷減少。

對於普通中產而言,寄望于財富突變已不現實,只能尋求大眾投資管道。

在中國,最常見的投資管道,無外乎股市和樓市。

中國股市無需多言,在它二十餘年的歷史中,濃縮了股民太多悲歡離合。

那條貫穿時光跌宕起伏的曲線,眷顧得只是極少數人。

相對于股市,樓市更受國人寵愛。

2016年,中國個人財富規模達126萬億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其中40%財富都投向了房地產。

然而在2017年,樓市風向急轉,在最嚴厲監管下,炒房客和投機者已無空間。

這就是當下現狀,股市熊息粗重,樓市租賃當先,中產想獲取投資門票,理財是最穩健手段。

對於無數新中產而言,新時代的新任務,就是要重新定制人生。

制定一份財富計畫書,全力獲取那張寶貴的門票。

在中國,中產制定財富計畫時,時常會陷入兩個極端,一為盲從,一為自負。

盲從者往往會過度信任民間理財偶像,迷失于一個個財富神話。

他們跟隨各路大神背後,投身擁擠隊伍中,在黑暗草叢跋涉,並不知前方是寶藏還是泥沼。

盲從者不會把最終的失敗,歸結於模式,而常歸結於遇人不淑。

他們更換著一路又一路大神,跟風著一個又一個套路,不知不覺中成為棋子和炮灰。

與盲從者相反,另一類中產人群,對所有理財專家皆不信任,他們事必親為,從而走向極端,成為自負者。

自負者認為理財只是簡單的數學遊戲,寄望于快速自學成為高手。

然而,他們並沒有足夠時間搏殺,也沒有足夠經驗積澱,在資訊分析和行業理解上,與機構相差甚遠,如同孤身摸索于荒野。

無論是盲從還是自負,都不可取。中產階層理財的核心理念,其實只有一條,就是嚴格控制風險,追求中長期穩健的投資方式。

巴菲特最著名三句話:“第一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二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三句,永遠記住第一、二句。”

重新審視我們能接觸的理財產品,網貸產品良莠不齊風險過高。餘額寶類貨幣基金,雖然穩健但收益無法趕上通脹增速。

股票瞬息萬變,需大量精力分析,進場者虧多贏少,比較之下,公募基金相對符合中產節奏。

wind資料顯示, 2005-2015年間,公募基金只有2008年與2011年虧損,其餘9年收益率都為正,收益率為正的年度占比為82%。

這意味著持有公募基金滿一年,賺錢概率是82%。然而,實際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勝者。

許多中產投資時缺乏長遠規劃。他們只關注了眼前的輸贏,只聽到了蠱惑的噪音,卻沒有從更廣視角規劃人生財富。

中國市場上有4000多檔基金,中產們急躁地買入明星基金,又慌張地虧損離場。高位時貪婪,低位元時恐慌。

這時,或可借鑒美國中產的經驗。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推行一項名為401K的全面養老計畫,期間參與計畫的雇員,其帳戶資金都以基金組合方式進行投資,獲取最終收益。

這是一個漫長又穩定的計畫,整整改變了幾代美國中產。

資料顯示,美國60歲左右人士,30年前通過基金組合方式投資,平均資產達27萬美金。

美國的資產配置策略,過去100年歷史資料有跡可循,於中國而言,大環境不同,無法生硬照搬,但其穩健理念值得借鑒。

基於穩健出發,時間便成為最重要的維度。

唯有時間能洗掉所有的神話,也唯有時間,能讓我們翻越山丘,抵達最終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