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稿約720字,閱讀用時4分鐘。

1

傳記作家沃爾特·以撒森,10月17號剛剛出版了一本達芬奇的傳記。以撒森大概是現在最當紅的傳記作家,他的選題都是不世出的牛人,他給愛因斯坦、本傑明·佛蘭克林和約伯斯都寫過傳記。

2

以撒森說,《蒙娜麗莎》好就好在它已經不是一幅普通的 2D 油畫:達芬奇在上面使用了“增強現實”的技術。

3

首先,達芬奇特別擅長解剖學,他尤其對面部肌肉特別瞭解,知道什麼表情是由哪些肌肉群的動作導致的,特別是控制嘴唇的肌肉。解剖學的知識使得他這幅畫特別有層次感,使人感覺特別真實。

4

其次,達芬奇有科學見識。達芬奇知道,人的眼睛看東西,

光線並不是只集中在眼睛中間的一點,而是整個眼球都要用到。你用眼睛中間看,看到的是精細的結構;而如果你用眼球週邊的區域看,你就看不清精細的結構了,但是你能更好地體察到“光影”。

5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神經科學家,據此對《蒙娜麗莎》有一個解讀。她說,達芬奇在主人公嘴角的這個地方,畫了一個很細微的結構--這個結構是不笑的。因為這個細微結構,

當你盯著蒙娜麗莎的嘴看的時候,因為你能看到細節,你就不會覺得她是在笑。但是如果你是盯著她的眼睛看,或者盯著她的手看,反正是當你把聚焦偏離她的嘴的時候,你就是在用眼睛的餘光去感受她的嘴,你感受到的就不是嘴部的細節了,而是光影的層次--而這個光影的層次是在微笑!

6

從腦神經科學角度,《蒙娜麗莎》這幅畫好就好在,如果你盯著她的嘴看,她就不是在對你笑,

你要看別的地方,她又是在對著你笑。

換句話說,達芬奇畫蒙娜麗莎,居然畫出了一種互動的感覺。蒙娜麗莎居然能感覺到你的眼神,這不就增強現實嗎?

7

以撒森說,達芬奇之所以這麼畫,是為了表達一個哲學觀念。蒙娜麗莎到底是對我笑了還是沒笑?我們永遠不可能瞭解別人的真實感情。這就是所謂的“神秘”微笑。

撰稿:說破一句驚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