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便秘,中醫標本兼治!

麻子仁丸(劉渡舟醫案)

劉某,男,28歲。患大便燥結,五六日排解一次,每次大便時,往往因努責用力而汗出濕衣,但腹中無所苦。口唇發幹,用舌津舐之則起厚皮如痂,撕之則唇破血出。

脈沉滑,舌苔黃。此是胃強脾弱的脾約證。疏以麻子仁丸一料,服盡而愈。

麻子仁丸由小承氣東加麻仁、杏仁、芍藥、和蜜為丸兩成,治療“脾約證”。脾約有兩個含義:一,約者,窮乏也。津液素虧,脾無津液輸布而窮約。二,約者,約束也。脾之弱陰被胃之強陽所約束,津液不能還於胃中。為什麼會形成脾約?在正常情況下,陽明與太陰相表裡,臟腑之氣相通,脾能為胃行其津液而使燥濕相濟,以維持臟腑間的陰陽平衡。

如果陽明胃氣過強而太陰脾陰太弱,則胃之強陽反淩脾之弱陰,使脾陰受約而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還於胃中,胃腸失於濡潤而乾燥,大便因此而難下。所以,脾約證仍屬陽明腑實證之一,但是這種大便難有以下特點:經常性和習慣性的大便秘結,其糞塊異常幹硬,雖然數日不大便,但無腹滿腹痛,潮熱,譫語等證,所以不屬於承氣湯的治療範圍,
而應該用麻子仁丸潤下通便。

小柴胡證案(劉渡舟醫案)

韓某,女,52歲。患大便秘結已一年多,每隔三四天一次,每次登廁必努責用力,以致衣裡汗濕,大便雖下,而其人已疲憊不支。伴見胸脅苦滿,口苦,心煩等證。脈弦,苔白滑。

柴胡12克 黃芩10克 半夏10克 生薑6克

黨參6克 大棗7枚 炙甘草6克

服藥三劑後,大便暢然而通,胸脅滿亦除。

半硫丸(祝味菊醫案)

陳某,年已70余,飲食起居正常,惟大便經常結燥不通,3〜5日一次,或一週一次,通瀉潤便之藥,初尚有效,以後毫無效用,終日為便秘所苦惱。經友人介紹請祝師診治。按其脈沉緩,

察舌苔淡白。

診為屬於冷秘之疾。如用攻瀉滋潤之品以治之,實南轅而北轍,誅伐無過。

處方:半硫丸50克,每日9克。

服3天,大便通暢。以後便秘時即日服9克,從此宿疾得愈。祝師治老年習慣性便秘極多,大都用此法而獲愈。

治療便秘或用瀉劑如大黃番瀉葉之屬,或為潤劑,麻仁丸潤腸丸之類。惟老年陽虛便秘用此則不能取效。宋代和劑局方中之半硫丸,有除積冷、溫腎逐寒、通陽泄濁之功,

治風秘、冷秘,與老年習慣性便秘,應手輒效,但用者甚少。

醫家 嚴用和

治年高冷秘,及痃癖冷氣。

半硫丸

生硫黃(研細) 半夏(湯浸,焙,取末)

上等分和勻,用生薑自然汁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姜湯任下。

腎氣虛衰陰虧(施今墨醫案)

王某,女,60歲,病歷號51、12、819。近二、三年來,大便秘結,每三、五日始一行,少腹脹痛有墜感,曾服瀉藥,反覺不適,食不甘味,睡眠尚好。苔薄白質淡,脈沉緩,尺脈甚弱。

辨證立法:

年事已高,體力衰弱,腸血少,蠕動緩,因此大便結,非火盛之象,腎司二便,腎虛則無力排出。擬補腎

虛潤燥結法。

處方:

淡大雲30克 萊菔子6克 胡桃肉30克 炒皂角子(晚蠶砂10克 同布包)10克 ,萊菔纓6克 火麻仁15克 油當歸12克 紫油樸5克 桃杏仁各6克 柴胡5克 蘇桔梗各5克 杭白芍10克 炒枳殼5克

二診:服藥七劑,大便已通暢三次,少腹脹痛減,惟食欲欠佳,宜升清陽降濁陰。

處方:

北柴胡5克 苦桔梗5克 青皮炭5克 杭白芍10克 野於術5克 廣皮炭5克 萊菔子6克 大腹子6克 紫厚樸5克 萊菔纓6克 大腹皮6克 炒枳殼5克 雲苓塊12克 佩蘭葉6克 焙內金10克 杏仁泥10克

三診:服藥六劑,大便一日一次,已屬正常,腹不脹,食欲增,擬丸方鞏固。

處方:

按第一診處方加五倍劑量,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 ,早晚各一丸。

按:年高之人,常見便結,不宜輕用瀉藥,愈瀉愈虛,腸之蠕動更現遲緩,宜用油潤滑腸之藥。且腎虛腰脊無力,亦致排便困難,肉蓯蓉含脂甚多,有益腎之功,胡桃肉油潤養血,通命門,助相火。火麻仁、油當歸潤便,晚蠶砂伍皂角子,有軟便之功。便通之後,清陽未升,故現食欲不振。二診又以升陽益胃之法,最後則用膏丹焙補本元。

女,60歲,病歷號51、12、819。近二、三年來,大便秘結,每三、五日始一行,少腹脹痛有墜感,曾服瀉藥,反覺不適,食不甘味,睡眠尚好。苔薄白質淡,脈沉緩,尺脈甚弱。

辨證立法:

年事已高,體力衰弱,腸血少,蠕動緩,因此大便結,非火盛之象,腎司二便,腎虛則無力排出。擬補腎

虛潤燥結法。

處方:

淡大雲30克 萊菔子6克 胡桃肉30克 炒皂角子(晚蠶砂10克 同布包)10克 ,萊菔纓6克 火麻仁15克 油當歸12克 紫油樸5克 桃杏仁各6克 柴胡5克 蘇桔梗各5克 杭白芍10克 炒枳殼5克

二診:服藥七劑,大便已通暢三次,少腹脹痛減,惟食欲欠佳,宜升清陽降濁陰。

處方:

北柴胡5克 苦桔梗5克 青皮炭5克 杭白芍10克 野於術5克 廣皮炭5克 萊菔子6克 大腹子6克 紫厚樸5克 萊菔纓6克 大腹皮6克 炒枳殼5克 雲苓塊12克 佩蘭葉6克 焙內金10克 杏仁泥10克

三診:服藥六劑,大便一日一次,已屬正常,腹不脹,食欲增,擬丸方鞏固。

處方:

按第一診處方加五倍劑量,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 ,早晚各一丸。

按:年高之人,常見便結,不宜輕用瀉藥,愈瀉愈虛,腸之蠕動更現遲緩,宜用油潤滑腸之藥。且腎虛腰脊無力,亦致排便困難,肉蓯蓉含脂甚多,有益腎之功,胡桃肉油潤養血,通命門,助相火。火麻仁、油當歸潤便,晚蠶砂伍皂角子,有軟便之功。便通之後,清陽未升,故現食欲不振。二診又以升陽益胃之法,最後則用膏丹焙補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