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根本不就不明白北方人為什麼在南方吃不飽!

嫂子標準南方人。當年哥哥坐火車第一次長途跋涉去女方家見家長,回來的時候無精打采人都瘦了,看起來出師不利。一家子人圍上去安慰,我哥有氣無力的說:媽別說了,快給我下鍋麵條,

她家啥都好就是盛飯的碗太小了,盛兩次就不好意思了,三天都沒吃飽過!只能自己晚上偷偷吃點水果充饑下。。。

北方的一籠小籠包和南方的一籠小籠包之間的對比,很明顯了,北方的小籠包可能比我們南方的大肉包還要大,一籠都已經撐不下包子的體積了啊!

1、北方的婆婆去南方的大姑姐家,看女兒買了一條小魚,一小塊豆腐,幾根青菜,兩條排骨,幾顆水果,婆婆心裡難受了好久。。。覺得閨女在女婿家受苦了,菜都不敢多買回來

2、我是山東人97年去武漢上學,學校門口有一排小飯店,

只要點菜吃米飯就不要錢,碗也小我們每人基本每頓都最少四碗米飯,多的吃過七碗。我們幾個男同學連著吃了有兩個禮拜吧這個街上所有的飯店米飯都要錢了。

3、排骨不買幾斤怎麼夠吃??我一個北方的大漢在南方上學拿著小婉吃了五六碗飯被看成異類,後來吃的少了,瘦了,回來都說在外面受苦了,瘦的和小雞子似的,不過零花錢給的多了,還能買些水果吃。

4、作為內蒙人,我認為一切管排骨論扇的都是假北方人,我們只說半扇羊,半扇牛,半扇豬,買個排骨還好意思說半扇

5、本人浙江人,暑假去吉林長春玩幾天,北方人真實在,每個菜都是一大碗,我都吃撐了,價格比浙江同樣的小飯店要便宜,艾瑪那醬骨頭好吃的要掉眼淚了,

長春。

6、北方豆角10塊錢3斤,那就來10塊錢的,番茄10塊錢4斤,那就買4斤。水果黏玉米15塊錢10根,單根兩塊,當然要買15塊錢的

作為一個南方妹子在北方讀書期間深贊北方便宜又量大。對此感覺,

第一飲食習慣不同,吃飯和吃菜的理念不同,我和北方同學吃飯的時候發現,

他們吃飯的初衷是吃飽,而我是吃好,所以他們會拿出一大盆菜來吃,而我們這兒點許多菜但分量少。

第二主食不同,以麵食為主的地方,菜就是配角下飯的;而米飯為主的,菜是主角。

第三,南北方傳統不同,南文北武,在古代多數的文人出自南方所以崇文,萬般皆下品,體力活被認為社會地位低,而文人體力消耗少所以飲食不求吃飽而是追求精細,所以量少花樣多。而北方多邊關,舞刀弄劍的武將得吃飽了才能上戰場,再說了弄得那麼精細誰有這時間,豈不慣出一群兵痞子來。從事的職業不同,也導致了南北方差異。

第四,出產原料不同。北方的土地廣闊氣候溫差大,只能以量取勝;南方氣候條件較好,但土地所限只能另闢蹊徑,因地制宜。產量規模化就導致要麼欠收,要麼豐收,欠收不論,豐收下要麼儲存,要麼大量消費,於是北方靠量產。南方用種類來彌補,四季分明,種植的水果蔬菜也不同,量少種多,所以南方桌上菜多量少。到如今先進的農業和運輸、冷藏在逐漸縮小這種差距,那麼約束南北方的可能就是物價了。原產地價格和銷售地差很多,只能說消費理念很有差距。南方講花樣,北方講分量。

而北方多邊關,舞刀弄劍的武將得吃飽了才能上戰場,再說了弄得那麼精細誰有這時間,豈不慣出一群兵痞子來。從事的職業不同,也導致了南北方差異。

第四,出產原料不同。北方的土地廣闊氣候溫差大,只能以量取勝;南方氣候條件較好,但土地所限只能另闢蹊徑,因地制宜。產量規模化就導致要麼欠收,要麼豐收,欠收不論,豐收下要麼儲存,要麼大量消費,於是北方靠量產。南方用種類來彌補,四季分明,種植的水果蔬菜也不同,量少種多,所以南方桌上菜多量少。到如今先進的農業和運輸、冷藏在逐漸縮小這種差距,那麼約束南北方的可能就是物價了。原產地價格和銷售地差很多,只能說消費理念很有差距。南方講花樣,北方講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