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長們請注意,這些是你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重點

因為有兩個個性倔強的孩子,我在這個層次下了很多很多的功夫,

到現在,這仍然是我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重點。

“ 成人世界,很容易觀察到:一個懂得把內心感受正確溝通出來的人,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比較不會使用錯誤的表達方式。”

最明顯的例子,是很多父親在外面工作,把各種情緒壓在裡面,變成一個壓力鍋,回到家,就很容易對孩子大聲。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我認為先生將來一定不會對孩子咆哮。

在男人當中,

先生的確是個相當懂得表達內心感受,也願意講出內心感受的人,從交往到如今,這麼多年來,我倆即使意見不合,或有不開心,兩人也未曾大聲小聲吵架。

可是有了孩子之後,第一次,聽到他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我真嚇了一大跳,心裡非常驚訝:怎麼他也會大聲吼呢?

後來我才明白,先生講的孩子聽不懂,孩子講的他聽不懂,在無法和孩子溝通的狀況下,當情緒來的時候,就會有爆發性的反應。

情緒雖然人人都會有,但,由於情緒來自感受和想法,如果能夠預先溝通或被疏導,就比較不會往負面情緒反應發展。

被負面情緒纏繞的孩子,因為表達負面情緒的方法錯誤,而失去溝通感受的勇氣和欲望,結果是惡性循環。

我犯過很多錯。

以前開始幫助老二學習溝通感受的時候,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當孩子終於願意開口,嘗試把她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的時候,頭一兩次,我還很有同理心地專心聽,到了第三次,再重複同樣的理由,我肚子裡一把火就熊熊燒起。

她一開口,我會在心裡嘀咕:“又來了,脾氣不好還有理由,殺人犯還不是每個都一堆理由,根本不值得同情!”

其實,讓孩子學習把感受和想法講出來,

並不是在鼓勵他們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藉口,而是讓他們能夠學習,明白,自己怎樣由感受發展成情緒,繼而產生錯誤行為。

孩子還在學齡前,只能用很簡單的方式表達感覺。

通常他們會說我看到什麼,我想到什麼,或是,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我害怕這個,我要,我不要。

比方說,當孩子在餐桌上告訴你:“我喜歡吃肉肉!”

你不要急著告訴她:“吃蔬菜也很重要!”

甚至,像我以前一樣,

過度反應,馬上警告孩子:“吃太多肉會心血管阻塞,還是多吃青菜!”

孩子能夠自在而且被接納地表達自己喜歡吃什麼,是為將來更深的溝通作預備。如果要強調均衡飲食,或許,可以先問他:“為什麼喜歡吃肉肉,喜歡媽媽煮怎樣的肉?”

等他回答後,再告訴她:“好,下次媽媽這樣煮給你吃。”

然後再問他:“那你覺得那種青菜好吃?菠菜還是花椰菜?”等他回答以後,才解釋吃肉很重要,吃青菜也很重要。

漸漸,正面表達感受的經驗如雨滴滴答答,下在孩子的生活土壤裡;漸漸,孩子會習慣著,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暴露出來,讓爸媽知道。

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談話開始從簡單的喜好厭惡,進入觀察或經驗後的描述。

小女生一般口齒伶俐些,也容易把感覺講得精准,但小男生,肢體動作多,但語言,常常必須經過鼓勵,才慢慢地,先把看到的事情,用非常簡單的幾句話講出來。

有些只有兒子的媽媽因此羡慕有女兒的人家,總覺得人家小女生嘰嘰喳喳,早早就會和媽媽“談心”,而自家兒子如此無趣,除了單純敘述,交換消息,談話就像報流水帳,並沒有溝通到內心的感受。

“ 其實,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採取的角度和敘述的方式也在透露著內心的感受。只是起初,父母要學著解碼。”

小宇有一次回家對媽媽說:“李小虎(他班上的小男生)今天說他看到妳陪我走到學校門口!”

小宇的媽聽了,本來不在意,以為他不過隨口報告一件事,所以也隨口答:“喔!他剛好在旁邊啊!早上學校門口很多人,我沒認出他來!”

小宇又說:“小虎說他爸爸都送到學校前一條街就走了,因為大門口很擁擠!”

雖然兒子敘述的時候沒什麼喜怒哀樂表現在臉上,但小宇的媽聽到這裡,開始有點興趣,於是她說:“每天早上還是有很多爸媽會陪孩子走到學校門口!”

“大部分是幼稚園和一二年級的學生,小虎說三年級以上的爸媽都不會送到門口!!”小宇介面。

這下子,小宇媽媽的耳朵豎起來了,因為這兒子剛升到三年級,離開小學“低年級”的身份,她想,是不是男生會在意媽媽這樣繼續陪走到門口呢?

可是小宇並沒直接提到他對這件事的感受,只是一直在陳述事情,所以,媽媽就切進去問:“你希望媽媽也送到學校前一條街,不要陪你走到門口嗎?”

“小虎說我媽媽看起來人很好!”小宇回答。

“那你喜歡我陪你走到門口嗎?”媽媽又問,喜歡或討厭的情緒語言,是她想直接聽到的答案。

“我也覺得你很好!”小宇卻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敘述當中,去引導,瞭解孩子的感受,是一個長期培養的功課,目的不在“探聽”什麼,而在讓孩子學習表達,習慣表達。

當然,不是每次我們都能從一個沒有情緒的敘述去和孩子內心的感受交流。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不懂得表達感受,有些孩子不願意表達感受,或者,有些孩子像我家老麼,情緒對他來說,是個比較抽象,無法捉拿的東西。

無論孩子天生或目前的狀況如何,經由一些中性的敘述和對談,只要讓孩子習慣講,漸漸,他們就會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

建立孩子情緒表達能力的最終目的,並不單單為了讓父母能夠瞭解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當孩子到了青少年,因為情緒管理不當而闖禍或出問題的時候,常常會說:“我瞭解我的孩子,他是因為這樣,所以那樣,所以才會這樣。”

聽起來,這位爸爸或媽媽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問題是,他並沒有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實在很可惜。

“ 尤其是對那些比較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特別緊張,畏縮,或是情緒反應大,脾氣暴躁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瞭解他們的父母和朋友(雖然這是第一步),而是被培養出一種能夠看懂自己情緒地圖的能力。”

我們總是等到孩子因著各樣問題撞牆,才想到要去怎樣幫助他們收拾殘局,或者責怪孩子脾氣大,悶葫蘆,沒耐性,太無理,太偏激。

而孩子(其實父母也是),卻一路無奈地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自以為毫無解套的可能。

其實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

我還記得老大在進入兩歲的時候,個性一向溫和的她突然進入人生第一個反叛期,變得常常不順服,而且發脾氣。

有次她才情緒冒過煙,我和她聊剛剛發生的事,問她知不知道自己變得很容易生氣,她一臉惶恐地,說:“媽媽,好可怕,我最近這裡面有個怪蟲蟲!”

“什麼蟲蟲?!”我望著她胖胖小手猛指的胸膛,非常疑惑。

“就是啊!這裡,常常有一個怪蟲蟲在裡面,突然會長大,一直想要跑出來!”她的手從胸膛往上移,繼續描述:“蟲蟲這樣,跑到這裡,脖子,到喉嚨,卡著,很難受,很難受,我一定要發脾氣,才能把那個大蟲蟲吐出來。”

她講得生靈活現,我仿佛真能看見那只叫做“憤怒”的大蟲蟲從她小小嘴巴裡噴出來一般,聽著,身上都起了雞皮疙瘩。

“喔!所以以後千萬不要讓怪蟲蟲長大,爬到脖子,只要發現胸前有怪蟲蟲,就趕快跟媽媽說,我們一起請上帝把它抓走,它就不會從喉嚨裡跑出來了!”我回答,老大認真聽著,認真點頭。

這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早。

不過,能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雖然每個孩子有別,但是,小小孩察覺”情緒”蹤跡的能力,的確比父母預測的要早很多。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余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教育孩子必須做好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教育|沒想到,老師原來最怕家長說這3句話!

一篇講明白:美式教育的核心精髓

吃青菜也很重要。

漸漸,正面表達感受的經驗如雨滴滴答答,下在孩子的生活土壤裡;漸漸,孩子會習慣著,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暴露出來,讓爸媽知道。

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談話開始從簡單的喜好厭惡,進入觀察或經驗後的描述。

小女生一般口齒伶俐些,也容易把感覺講得精准,但小男生,肢體動作多,但語言,常常必須經過鼓勵,才慢慢地,先把看到的事情,用非常簡單的幾句話講出來。

有些只有兒子的媽媽因此羡慕有女兒的人家,總覺得人家小女生嘰嘰喳喳,早早就會和媽媽“談心”,而自家兒子如此無趣,除了單純敘述,交換消息,談話就像報流水帳,並沒有溝通到內心的感受。

“ 其實,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採取的角度和敘述的方式也在透露著內心的感受。只是起初,父母要學著解碼。”

小宇有一次回家對媽媽說:“李小虎(他班上的小男生)今天說他看到妳陪我走到學校門口!”

小宇的媽聽了,本來不在意,以為他不過隨口報告一件事,所以也隨口答:“喔!他剛好在旁邊啊!早上學校門口很多人,我沒認出他來!”

小宇又說:“小虎說他爸爸都送到學校前一條街就走了,因為大門口很擁擠!”

雖然兒子敘述的時候沒什麼喜怒哀樂表現在臉上,但小宇的媽聽到這裡,開始有點興趣,於是她說:“每天早上還是有很多爸媽會陪孩子走到學校門口!”

“大部分是幼稚園和一二年級的學生,小虎說三年級以上的爸媽都不會送到門口!!”小宇介面。

這下子,小宇媽媽的耳朵豎起來了,因為這兒子剛升到三年級,離開小學“低年級”的身份,她想,是不是男生會在意媽媽這樣繼續陪走到門口呢?

可是小宇並沒直接提到他對這件事的感受,只是一直在陳述事情,所以,媽媽就切進去問:“你希望媽媽也送到學校前一條街,不要陪你走到門口嗎?”

“小虎說我媽媽看起來人很好!”小宇回答。

“那你喜歡我陪你走到門口嗎?”媽媽又問,喜歡或討厭的情緒語言,是她想直接聽到的答案。

“我也覺得你很好!”小宇卻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敘述當中,去引導,瞭解孩子的感受,是一個長期培養的功課,目的不在“探聽”什麼,而在讓孩子學習表達,習慣表達。

當然,不是每次我們都能從一個沒有情緒的敘述去和孩子內心的感受交流。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不懂得表達感受,有些孩子不願意表達感受,或者,有些孩子像我家老麼,情緒對他來說,是個比較抽象,無法捉拿的東西。

無論孩子天生或目前的狀況如何,經由一些中性的敘述和對談,只要讓孩子習慣講,漸漸,他們就會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

建立孩子情緒表達能力的最終目的,並不單單為了讓父母能夠瞭解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當孩子到了青少年,因為情緒管理不當而闖禍或出問題的時候,常常會說:“我瞭解我的孩子,他是因為這樣,所以那樣,所以才會這樣。”

聽起來,這位爸爸或媽媽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問題是,他並沒有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實在很可惜。

“ 尤其是對那些比較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特別緊張,畏縮,或是情緒反應大,脾氣暴躁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瞭解他們的父母和朋友(雖然這是第一步),而是被培養出一種能夠看懂自己情緒地圖的能力。”

我們總是等到孩子因著各樣問題撞牆,才想到要去怎樣幫助他們收拾殘局,或者責怪孩子脾氣大,悶葫蘆,沒耐性,太無理,太偏激。

而孩子(其實父母也是),卻一路無奈地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自以為毫無解套的可能。

其實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

我還記得老大在進入兩歲的時候,個性一向溫和的她突然進入人生第一個反叛期,變得常常不順服,而且發脾氣。

有次她才情緒冒過煙,我和她聊剛剛發生的事,問她知不知道自己變得很容易生氣,她一臉惶恐地,說:“媽媽,好可怕,我最近這裡面有個怪蟲蟲!”

“什麼蟲蟲?!”我望著她胖胖小手猛指的胸膛,非常疑惑。

“就是啊!這裡,常常有一個怪蟲蟲在裡面,突然會長大,一直想要跑出來!”她的手從胸膛往上移,繼續描述:“蟲蟲這樣,跑到這裡,脖子,到喉嚨,卡著,很難受,很難受,我一定要發脾氣,才能把那個大蟲蟲吐出來。”

她講得生靈活現,我仿佛真能看見那只叫做“憤怒”的大蟲蟲從她小小嘴巴裡噴出來一般,聽著,身上都起了雞皮疙瘩。

“喔!所以以後千萬不要讓怪蟲蟲長大,爬到脖子,只要發現胸前有怪蟲蟲,就趕快跟媽媽說,我們一起請上帝把它抓走,它就不會從喉嚨裡跑出來了!”我回答,老大認真聽著,認真點頭。

這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早。

不過,能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雖然每個孩子有別,但是,小小孩察覺”情緒”蹤跡的能力,的確比父母預測的要早很多。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余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教育孩子必須做好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教育|沒想到,老師原來最怕家長說這3句話!

一篇講明白:美式教育的核心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