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一個厭學的孩子,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每個厭學孩子心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痛苦。

但他會告訴你嗎?絕大多數孩子不會!因為他認為你不理解他,說了也是白說,還有可能招來一通臭駡......

今天,我們推送8個關於”厭學“的小故事。

願你通過聆聽孩子的心聲,從這些故事中看到孩子的痛苦。也許,你的孩子正在經歷......

一、厭的不是學,是別逼著去學

我從小學一年級到畢業成績都還好,每次考試都會得第一名,還會被評為三好學生,爸爸媽媽都引以為榮。

那時候自己覺得學習可輕鬆,爸爸媽媽也不用管,那個時候他們也忙顧不上,自己放學第一時間就會把作業做完。然後和小朋友玩、看動畫片等。

考試也從來沒有緊張過,輕輕鬆松就可以考第一。

那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老師經常把我的作業當作標準跟大家講,同學們有不會的題也經常問我。那時候我有許多朋友,是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代表。

但是從上初中開始情況有所變化,媽媽開始不斷在我面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我都不知道她說那些是什麼意思,而且還會說我玩的時間太多了。我初中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

成績還是在前三名。

只是媽媽的話我越來越不想聽,而且有點想和她對著幹的衝動。儘管我儘量克制著不反抗,但是我也並沒有像我媽希望的那樣光學習,別的什麼都不做,我覺得那樣更學不好。

可是我媽越發無休止對我天天講道理、橫比喻、豎舉例,讓我抓緊時間學習,不要虛度光陰不要後悔一生。唉,煩死了。

過一段時間,她看我沒啥動靜,就把我姥姥姥爺搬來勸我。

我從小有段時間是跟著我姥姥姥爺長大,他們很疼愛我,經常給我買好吃的。

我打心底裡很敬重他們,姥爺就跟我說要聽媽媽話,她都是為你好,初中太重要了,不敢耽誤時間,要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這樣就能考上北大清華,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幸福。

從此以後媽媽又多了一招,把我當重點保護動物對待。我感覺每時每刻都在媽媽的壓力下,就象個囚徒,又象動物園裡的動物。

每天老早她就叫我起床。她把刷牙水都倒好、牙膏擠好,說怕我弄耽誤時間,我覺得非常彆扭。

本來媽媽和爸爸一起做點小生意。打我上初中開始不久她就不去了專職在家做飯,讓我爸爸一個人打理生意。這樣生意受到很大影響。

收入下降很多。他們自己平時節衣縮食又每週一、三、五給我買鯽魚做龍蝦,二、四、六給我熬排骨湯、燉烏雞,搞得我直流鼻血。

後來又請了一位家教要給我輔導英語,

還收集全國名牌學校試卷,天天逼著我做模擬題,唉,那暗無天日的時間我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媽媽對我關心照顧,我也感動,但就是覺得特彆扭壓抑。沒有自由,還覺得喘不過氣來。

在這種難以名狀的氣氛當中,我順利的考入了市重點高中。媽媽就開始逢人必說她這幾年的付出,好像全是她的功勞,她很有成就感,逢人就說。

我為她長臉我也願意。可是,升入高中之後我的學習開始每況愈下,從剛入班排名是前十名,到第一次月考落到20名。

我心裡本來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去,但後來逐漸發現自己的願望不再像小學、初中稍一努力就可以達到。成績也不再小學、初中那樣突出了。因為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裡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數。

更悲催的是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面也不如其他同學寬,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與同學在一起聊天時,經常答不出來或插不上嘴。

選班幹部時,又未選上,連一科的課代表也未選上。由以前的班幹部變成了普通同學,心裡很不是滋味,一種不被重視的失落感在心中產生了。

隨著時間的延續,不少同學學習進步很快,有的超過了自己。產生了自己也說不清的威脅感,感到自己將被人甩在後頭,被人瞧不起,很苦惱。從而不能好好聽課、不能認真學習,成績一天不如一天。

老師的批評、媽媽的責備、同學的冷落,使我漸漸地產生了自卑、恐懼心理,每天上學都十分緊張,學習不能進行,情緒紊亂,成績一落千丈。害怕到學校上學,怕見到老師和同學。

所以乾脆就不去了。

二、融不進圈子,體驗不到歸屬感和被尊重的感覺

玲玲是某重點中學的學生,以前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而且讀得挺輕鬆的,跟小學的老師和同學都處得很好。

可是,上了這所重點中學以後,成績平平,雖然知道能考上這裡的同學都是各小學的佼佼者,但玲玲還是不甘心自己如此平庸。

初一上學期時,玲玲並沒有太在意。到了初一下學期,班上一些學習優秀的同學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在班上的各項活動中都表現得比較活躍。玲玲很羡慕這個圈子,自己很想融入這個圈子但卻融不進去,於是她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提高成績。

可是,儘管自己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上了,但是,卻沒有取得明顯的進步。漸漸地,玲玲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在學校也變得不愛和別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笑自己笨。

好不容易熬過了初一下學期,迎來了暑假。可是,暑假剛過一個月,一想起九月份就要開學了,就覺得胸悶、心慌、兩手冰涼、手心出汗、氣喘不過來。現在暑假快結束了,腦海裡突然有很強烈的想休學在家的念頭。

玲玲知道這是逃避,這個辦法是不現實的,但是,卻說服不了自己,內心感到痛苦。

三、潛意識的悲傷,總要找一個出口

一提到上學,趙倩頭痛、腹瀉、嘔吐、失眠、煩躁不安、愛發脾氣……各種毛病都就表現出來了。可是只要不用去上學,打遊戲或者出去玩,趙倩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孩子肯定在跟我們耍心眼,為了不上學就裝病,不然怎麼一從學校出來,她什麼問題也沒有了。”趙倩媽媽有些著急。

“醫生,我真的沒有裝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到學校裡就各種難受,有時候胃痛的我都受不了。”趙倩說。

其實,趙倩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名列前矛。但有一次,她有一門學科沒有考好,老師也是因為關切,說了她幾句,可能話說得比較重,愛面子的趙倩有些想不開了。

而且趙倩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期望也很高。從那以後,趙倩變得很焦慮,常常擔心自己成績下降,擔心考試失利怎麼辦,經常在心裡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的期望與培養。

當然,這些話趙倩都悶在自己心裡,沒有跟父母交流過。

漸漸地,趙倩的厭學情緒通過生理上也反映了出來,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只要讓她去上學,就渾身難受的不行。

四、以為是厭學,其實是抑鬱

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大一下,我也有過厭學情緒,討厭這個城市,討厭這個學校,討厭所學的專業,討厭班上的同學寢室的人,每天都不想上課,也不玩遊戲,也不願意跟別人說自己的感受。

晚上睡覺整夜整夜的夢見一切重新開始,夢見我有了新的選擇,然後痛苦地醒來,就開始哭。每天都跟媽媽打電話鬧著要退學,媽媽不同意,我就大吼大叫,哭地不能自已。

有一次,又跟媽媽談崩了,覺得簡直要崩潰了,在寢室多待一秒都覺得難受,拿著衣服,錢包就出去。十一點半,老校區,路燈都熄滅了,又怕,不知道該到哪裡去。太怕了,又回不了寢室,在學校附近的賓館開了房,坐在床邊哭。

最後實在受不了,跟一個關係不錯的男生聊了聊,他好像能感覺我的心態不太正常,就儘量用輕鬆的語調聊。最後,覺得不能太影響別人休息,就跟他開玩笑說“要睡了,希望明天還活著”。

其實內心真的在一瞬間產生過自殺的連頭,不過他的回復讓我溫暖了好久,他說”你一定會活得好好地,晚安“。

第二天一早,去永和吃了個熱氣騰騰的早飯,就回學校睡覺了。迷迷糊糊中,心裡一直在想,覺得自己再這麼鑽牛角,兀自拼命地反抗下去,那就只有把自己逼死了,可是我還不想死,我還要活,那就只能回頭了。

五、以為是厭學,但只是想逃離

我高中的一段時間,抑鬱,想死,想出家。

當時覺得主要原因是父母離婚對我打擊比較大,但是現在想起來實際上是他們長達五六年的爭吵、打架和對我的忽略。忽略到每個月給我一些錢,讓我自己生活,然後他們倆做生意的做生意,出去玩的出去玩。

剛剛十幾歲的女孩子,長期一個人在家裡,偌大的房子,就我一個人。我有錢,也有別人沒有的各種新奇玩意兒。但是我怕的每天打開屋裡所有的燈,半夜夢魘驚醒之後,給我爸打電話哭。

很早就早戀,頻繁換男朋友,在別人身上尋找安慰。很多年裡不相信任何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沒有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包括現在。

關於作為一個人,怎麼正常生活,作為一個女孩子,要如何照顧自己,沒有任何人教過我。我都近視三百多度了,根本看不清楚黑板,跟家裡說了好幾次,我媽才帶我去配眼鏡。

我那會兒的口頭禪是:學校不適合我,或者我不適合學校。

當時是覺得自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現在想來其實是想逃離家庭。我每天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討厭身邊的人。

悲劇的是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當時也沒有任何平臺可以讓我去詢問這些問題。

年齡越大,這種對父母愛恨交織的感覺就越折磨我。

我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知道的越多,我就越恨他們為什麼在我最需要關愛的時候遺棄了我。

但他們畢竟被自己的一切局限,知識體系、資訊管道、年代、社會甚至他們的原生家庭。

但你有一天會發現他們不強勢了,不牛逼了,他們就是普通的老年人。

然而,我時常掛在嘴邊的還是:如果為人父母也可以考試就好了。

六、優秀的孩子就必須名列前茅?

“老師,這幾天我都要崩潰了,我感覺我活不下去了……”之後,是長達五分鐘的嚎啕大哭。

這是一位初二男孩兒的媽媽,因為用盡各種招數也無法讓孩子用心去學習而感到絕望。現在每天伴隨她的,是和孩子不斷的冷戰和爭吵。

其實,這個男孩之前挺乖的,小學的時候一直特別聽話,學習認真,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是家長的驕傲,並如願以償的考上了當地的重點初中。可是上了初中以後,情況變了,孩子成績只能排到中游。

家長急了,以前一個總拿第一的孩子怎麼能這樣,他應該一直優秀的!

於是各種方法輪流上演:報班、講道理、下任務、看著……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反而越來越僵。

媽媽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和孩子正常說一句話都難,別提管孩子了!

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優秀的孩子必需一直名列前茅,熟不知孩子年級越高競爭就越大,對孩子不恰當的期望往往會把孩子逼向相反的方向。

七、無中生有的風波令他一蹶不振

Sky是學校的優等生,高大、帥氣,還曾經代表學校參加演講比賽,獲得過好成績。同時,他又是一個很陽光的男孩子,對於同學們的求助有求必應。

Sky有個女同桌Mary,樣貌不起眼,學習成績也一般。因為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班裡的同學都不太喜歡她。Sky見她沒有朋友,學習方面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問人,便很想幫助她。

而在幫助Mary的過程中,Sky發現Mary的家庭關係有很多問題:父母工作忙且不說,關係也不好,Mary經常自己在家裡拿泡面和麵包當晚餐。

Sky很同情她,於是時不時給她帶點巧克力等好吃的東西。幾個月後,女生的成績提升了很多,而Sky的成績也仍然保持原來的優勢水準。

但是同學間卻傳起了Sky和Mary的“緋聞”。風言風語很快傳到了老師的耳朵裡。於是,Sky的父母開始找自己的兒子談話。同桌Mary的父母得知此事,也馬上要求老師調開兩人的座位,並且不許Sky和自己的女兒往來。

因為這個無中生有的風波,Sky的情緒一蹶不振,成績也下滑到班級的倒數幾名。終於有一天,Sky對父母說:“我不想去學校了……”

八、厭其師,倦其道

李明初中畢業後,考到了外地一所職高,在入學的學生中,他成績算是名列前茅,加上性格外向,為人熱情,班主任將他選為了班長。

最初的時候,李明經常跟媽媽通電話,告訴媽媽學校裡的趣事,也常提到班主任老師。可今年開始,李明媽媽發現,只要她電話裡問起學校的事情,李明就會變得很煩躁。

直到開學這幾天,李明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說自己不想念書了,班主任處處針對他,現在一聽到班主任的聲音就想吐,根本沒辦法上課。因為討厭班主任,他看學校裡的人都很不順眼。

原本好端端的師生關係,怎麼一下子惡化成這樣?原來,因為是班長,班主任很多事情都找李明去做,比如搬東西、倒垃圾、擦黑板……久而久之,班主任一叫到李明,李明就覺得頭皮發麻。

“他就是看不起我,不然這些破活怎麼都叫我做,我是打雜的嗎?”李明很生氣,他說,有時候班級紀律不好,班主任也總是拿自己開刀。

在李明眼裡,班主任對自己是區別對待,他很不服氣,所以心裡開始怨恨老師。“老師是器重你才會什麼事情都找你,不然為什麼不找其他人。”可不管李明媽媽怎麼勸說,李明還是不想去學校。

願每個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願所有的父母、老師不再把厭學看成孩子的”病“,而是嘗試著去聆聽孩子厭學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幫助孩子們從痛苦中走出來……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可是,升入高中之後我的學習開始每況愈下,從剛入班排名是前十名,到第一次月考落到20名。

我心裡本來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去,但後來逐漸發現自己的願望不再像小學、初中稍一努力就可以達到。成績也不再小學、初中那樣突出了。因為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裡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數。

更悲催的是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面也不如其他同學寬,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與同學在一起聊天時,經常答不出來或插不上嘴。

選班幹部時,又未選上,連一科的課代表也未選上。由以前的班幹部變成了普通同學,心裡很不是滋味,一種不被重視的失落感在心中產生了。

隨著時間的延續,不少同學學習進步很快,有的超過了自己。產生了自己也說不清的威脅感,感到自己將被人甩在後頭,被人瞧不起,很苦惱。從而不能好好聽課、不能認真學習,成績一天不如一天。

老師的批評、媽媽的責備、同學的冷落,使我漸漸地產生了自卑、恐懼心理,每天上學都十分緊張,學習不能進行,情緒紊亂,成績一落千丈。害怕到學校上學,怕見到老師和同學。

所以乾脆就不去了。

二、融不進圈子,體驗不到歸屬感和被尊重的感覺

玲玲是某重點中學的學生,以前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而且讀得挺輕鬆的,跟小學的老師和同學都處得很好。

可是,上了這所重點中學以後,成績平平,雖然知道能考上這裡的同學都是各小學的佼佼者,但玲玲還是不甘心自己如此平庸。

初一上學期時,玲玲並沒有太在意。到了初一下學期,班上一些學習優秀的同學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在班上的各項活動中都表現得比較活躍。玲玲很羡慕這個圈子,自己很想融入這個圈子但卻融不進去,於是她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提高成績。

可是,儘管自己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上了,但是,卻沒有取得明顯的進步。漸漸地,玲玲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在學校也變得不愛和別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笑自己笨。

好不容易熬過了初一下學期,迎來了暑假。可是,暑假剛過一個月,一想起九月份就要開學了,就覺得胸悶、心慌、兩手冰涼、手心出汗、氣喘不過來。現在暑假快結束了,腦海裡突然有很強烈的想休學在家的念頭。

玲玲知道這是逃避,這個辦法是不現實的,但是,卻說服不了自己,內心感到痛苦。

三、潛意識的悲傷,總要找一個出口

一提到上學,趙倩頭痛、腹瀉、嘔吐、失眠、煩躁不安、愛發脾氣……各種毛病都就表現出來了。可是只要不用去上學,打遊戲或者出去玩,趙倩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孩子肯定在跟我們耍心眼,為了不上學就裝病,不然怎麼一從學校出來,她什麼問題也沒有了。”趙倩媽媽有些著急。

“醫生,我真的沒有裝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到學校裡就各種難受,有時候胃痛的我都受不了。”趙倩說。

其實,趙倩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名列前矛。但有一次,她有一門學科沒有考好,老師也是因為關切,說了她幾句,可能話說得比較重,愛面子的趙倩有些想不開了。

而且趙倩父母對她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期望也很高。從那以後,趙倩變得很焦慮,常常擔心自己成績下降,擔心考試失利怎麼辦,經常在心裡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的期望與培養。

當然,這些話趙倩都悶在自己心裡,沒有跟父母交流過。

漸漸地,趙倩的厭學情緒通過生理上也反映了出來,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只要讓她去上學,就渾身難受的不行。

四、以為是厭學,其實是抑鬱

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大一下,我也有過厭學情緒,討厭這個城市,討厭這個學校,討厭所學的專業,討厭班上的同學寢室的人,每天都不想上課,也不玩遊戲,也不願意跟別人說自己的感受。

晚上睡覺整夜整夜的夢見一切重新開始,夢見我有了新的選擇,然後痛苦地醒來,就開始哭。每天都跟媽媽打電話鬧著要退學,媽媽不同意,我就大吼大叫,哭地不能自已。

有一次,又跟媽媽談崩了,覺得簡直要崩潰了,在寢室多待一秒都覺得難受,拿著衣服,錢包就出去。十一點半,老校區,路燈都熄滅了,又怕,不知道該到哪裡去。太怕了,又回不了寢室,在學校附近的賓館開了房,坐在床邊哭。

最後實在受不了,跟一個關係不錯的男生聊了聊,他好像能感覺我的心態不太正常,就儘量用輕鬆的語調聊。最後,覺得不能太影響別人休息,就跟他開玩笑說“要睡了,希望明天還活著”。

其實內心真的在一瞬間產生過自殺的連頭,不過他的回復讓我溫暖了好久,他說”你一定會活得好好地,晚安“。

第二天一早,去永和吃了個熱氣騰騰的早飯,就回學校睡覺了。迷迷糊糊中,心裡一直在想,覺得自己再這麼鑽牛角,兀自拼命地反抗下去,那就只有把自己逼死了,可是我還不想死,我還要活,那就只能回頭了。

五、以為是厭學,但只是想逃離

我高中的一段時間,抑鬱,想死,想出家。

當時覺得主要原因是父母離婚對我打擊比較大,但是現在想起來實際上是他們長達五六年的爭吵、打架和對我的忽略。忽略到每個月給我一些錢,讓我自己生活,然後他們倆做生意的做生意,出去玩的出去玩。

剛剛十幾歲的女孩子,長期一個人在家裡,偌大的房子,就我一個人。我有錢,也有別人沒有的各種新奇玩意兒。但是我怕的每天打開屋裡所有的燈,半夜夢魘驚醒之後,給我爸打電話哭。

很早就早戀,頻繁換男朋友,在別人身上尋找安慰。很多年裡不相信任何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沒有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包括現在。

關於作為一個人,怎麼正常生活,作為一個女孩子,要如何照顧自己,沒有任何人教過我。我都近視三百多度了,根本看不清楚黑板,跟家裡說了好幾次,我媽才帶我去配眼鏡。

我那會兒的口頭禪是:學校不適合我,或者我不適合學校。

當時是覺得自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現在想來其實是想逃離家庭。我每天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討厭身邊的人。

悲劇的是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當時也沒有任何平臺可以讓我去詢問這些問題。

年齡越大,這種對父母愛恨交織的感覺就越折磨我。

我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知道的越多,我就越恨他們為什麼在我最需要關愛的時候遺棄了我。

但他們畢竟被自己的一切局限,知識體系、資訊管道、年代、社會甚至他們的原生家庭。

但你有一天會發現他們不強勢了,不牛逼了,他們就是普通的老年人。

然而,我時常掛在嘴邊的還是:如果為人父母也可以考試就好了。

六、優秀的孩子就必須名列前茅?

“老師,這幾天我都要崩潰了,我感覺我活不下去了……”之後,是長達五分鐘的嚎啕大哭。

這是一位初二男孩兒的媽媽,因為用盡各種招數也無法讓孩子用心去學習而感到絕望。現在每天伴隨她的,是和孩子不斷的冷戰和爭吵。

其實,這個男孩之前挺乖的,小學的時候一直特別聽話,學習認真,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是家長的驕傲,並如願以償的考上了當地的重點初中。可是上了初中以後,情況變了,孩子成績只能排到中游。

家長急了,以前一個總拿第一的孩子怎麼能這樣,他應該一直優秀的!

於是各種方法輪流上演:報班、講道理、下任務、看著……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反而越來越僵。

媽媽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和孩子正常說一句話都難,別提管孩子了!

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優秀的孩子必需一直名列前茅,熟不知孩子年級越高競爭就越大,對孩子不恰當的期望往往會把孩子逼向相反的方向。

七、無中生有的風波令他一蹶不振

Sky是學校的優等生,高大、帥氣,還曾經代表學校參加演講比賽,獲得過好成績。同時,他又是一個很陽光的男孩子,對於同學們的求助有求必應。

Sky有個女同桌Mary,樣貌不起眼,學習成績也一般。因為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班裡的同學都不太喜歡她。Sky見她沒有朋友,學習方面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問人,便很想幫助她。

而在幫助Mary的過程中,Sky發現Mary的家庭關係有很多問題:父母工作忙且不說,關係也不好,Mary經常自己在家裡拿泡面和麵包當晚餐。

Sky很同情她,於是時不時給她帶點巧克力等好吃的東西。幾個月後,女生的成績提升了很多,而Sky的成績也仍然保持原來的優勢水準。

但是同學間卻傳起了Sky和Mary的“緋聞”。風言風語很快傳到了老師的耳朵裡。於是,Sky的父母開始找自己的兒子談話。同桌Mary的父母得知此事,也馬上要求老師調開兩人的座位,並且不許Sky和自己的女兒往來。

因為這個無中生有的風波,Sky的情緒一蹶不振,成績也下滑到班級的倒數幾名。終於有一天,Sky對父母說:“我不想去學校了……”

八、厭其師,倦其道

李明初中畢業後,考到了外地一所職高,在入學的學生中,他成績算是名列前茅,加上性格外向,為人熱情,班主任將他選為了班長。

最初的時候,李明經常跟媽媽通電話,告訴媽媽學校裡的趣事,也常提到班主任老師。可今年開始,李明媽媽發現,只要她電話裡問起學校的事情,李明就會變得很煩躁。

直到開學這幾天,李明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說自己不想念書了,班主任處處針對他,現在一聽到班主任的聲音就想吐,根本沒辦法上課。因為討厭班主任,他看學校裡的人都很不順眼。

原本好端端的師生關係,怎麼一下子惡化成這樣?原來,因為是班長,班主任很多事情都找李明去做,比如搬東西、倒垃圾、擦黑板……久而久之,班主任一叫到李明,李明就覺得頭皮發麻。

“他就是看不起我,不然這些破活怎麼都叫我做,我是打雜的嗎?”李明很生氣,他說,有時候班級紀律不好,班主任也總是拿自己開刀。

在李明眼裡,班主任對自己是區別對待,他很不服氣,所以心裡開始怨恨老師。“老師是器重你才會什麼事情都找你,不然為什麼不找其他人。”可不管李明媽媽怎麼勸說,李明還是不想去學校。

願每個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願所有的父母、老師不再把厭學看成孩子的”病“,而是嘗試著去聆聽孩子厭學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幫助孩子們從痛苦中走出來……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