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紫砂全集一:揭秘宜興紫砂礦土的特殊性

宜興紫砂十分珍貴,正如汪文柏在《陶器行贈陳鳴遠》中所詠“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

宜興紫砂並非一般泥土,是大自然賦予宜興這方水土的恩賜。

紫砂礦土產於江蘇宜興市丁(鼎)蜀鎮西北的黃龍山甲泥礦區之中,由黃龍山、青龍山、黃龍村三個礦段組成的大型綜合性陶土礦床。

蘊含在黃龍山甲泥礦中的紫砂礦,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約三億五千萬年左右,位於江南古陸邊緣,海水、陸地、湖泊交替的三亞類地帶,

因地理優勢和水力搬遷,形成了沉積型粘土葉岩。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宜興得天獨厚的紫砂礦土。

通過岩相分析,紫砂礦土屬於“高嶺-石英-雲母系”含鐵量高的陶土,其主要組成成分為石英、粘土(高嶺土)、水雲母、赤鐵礦。

具體成分見下表:

江蘇省陶土礦化學成分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含鐵量(Fe₂O₃)明顯較高,紫砂礦呈結晶狀,玻璃相少,礦體呈薄層狀,礦層厚度基本在幾十釐米至一米之間,呈團塊帶狀,礦層分佈不延續,穩定性差。

紫砂礦強度高,抗熱震性高,透氣性好,良好的結合性,穩定的可塑性,

因此用作製成紫砂器時,可以充分發揮手工成型的拍、壓、刮、塑、鏤、刻等多種手法。

另外紫砂礦獨有的雙重氣孔結構,雖無法用肉眼看到,但顯微鏡下氣孔是一個套一個,一個同一個,形成許多網路的,因此紫砂器透氣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