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蠡縣名人榜》(3):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作者崔護就是蠡縣人。也許你更不知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崔護,唐代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即河北蠡縣)人。西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西元829年(大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崔護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

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故事中飽含著才子佳人的純真之情,情節曲折神奇,人們稱之為“桃花緣”。當然這個故事正史中並無記載,只是在唐孟棨撰《本事詩》中有這樣一段野史趣聞:

博陵人崔護,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有一年的清明節這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房舍占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

"女子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豔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

崔護用話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裡,

崔護也不往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此後,崔護決心不再去見她。

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扣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不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您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

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兒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

崔護娶了這麼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女子殷勤執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于功課,學業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試,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度使。在妻子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歡迎各位蠡縣老鄉和所有關注蠡縣、關心蠡縣的朋友關注本頭條號。歡迎就你關心的問題參與討論,歡迎評論、轉發、點贊,您的鼓勵將為我增添動力!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

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兒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

崔護娶了這麼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女子殷勤執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于功課,學業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試,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度使。在妻子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歡迎各位蠡縣老鄉和所有關注蠡縣、關心蠡縣的朋友關注本頭條號。歡迎就你關心的問題參與討論,歡迎評論、轉發、點贊,您的鼓勵將為我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