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銳參考|特朗普今天到北京!為何這兩天全世界都在大談同一件事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將飛抵他此次亞洲行的第三站,中國北京。

12天時間,5個國家。用白宮官員的話說,特朗普此行是自1991年老布希總統訪問亞洲以來,美國總統歷時最長的亞洲之行。

11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攜夫人離開夏威夷前往日本訪問。

在美國媒體看來,特朗普此行任務繁多,要出席多個雙邊和多邊外交場合。但是,其中最受重視的一站卻毫無懸念——

“你認為特朗普亞洲行的哪一站最受關注?”

美國CNBC網站11月5日推出的這項網路民調中,

“中國”選項的得票獲得了壓倒性的58%。

美國CNBC網站民調截圖

美國媒體為什麼都在說“中國贏了”?

其實,就在上週五刊發美國專欄作家的文章,開篇就直白地指出,當特朗普飛抵北京時,中美實力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中國的“上風”明顯。

文章引用奧巴馬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隆的話說:“今天的中國比現代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自信。”

《韓國先驅報》網站截圖

同一天,《日本時報》刊發英文文章稱,過去一年來,特朗普對待中國的語調“大有變化”。

文章說,儘管競選時期對華語調強硬,

但在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特朗普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時態度就發生軟化。而之後每次提及中國時,特朗普更多談到的是來自中國的幫助。

《日本時報》認為,此刻到訪北京的特朗普,面臨國內走低的民調,更需要在中美關係上展示更多成績單。

7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閉幕後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新華社)

在金燦榮教授看來,特朗普上任前,外界確實擔心兩國關係會不太好。但九個半月之後,中美關係比預期的好,實現了兩次首腦會晤,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路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都已全面啟動。

對於特朗普總統的首次中國行,金燦榮給出了三個判斷:“第一,

中美關係比預期好。”

他表示,第二,“特朗普是來要實惠、提要求的,比如在貿易問題上,會提出具體要求”。

第三,“特朗普來中國,還會希望中國幫助解決朝核問題。”金燦榮說,“不過,對於他的要求,中國並非會全部滿足。”

金燦榮強調,儘管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仍有分歧,但兩國關係總體穩定。“所以我們要精心地應對,把特朗普訪問當成一個機會。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這次訪華是‘國事訪問+’,也說明了中國的一個態度:努力地控制矛盾,穩定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對特朗普此次訪問抱有更多期待。”

這次訪華是‘國事訪問+’,也說明了中國的一個態度:努力地控制矛盾,穩定關係。因此,我們可以對特朗普此次訪問抱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