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麼多病原來都是肝引起的,快看看你是否中招了?

導讀:

春季肝火最旺,身體陽氣一旦充足就會自動衝擊潛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季一定要堅持艾灸肝經穴位來養生保健。同時,春天濕氣重,除濕也是艾灸的一大功效。

肝主血脈要“灸養”

春季,人最容易偏頭疼、口苦、肩膀酸疼、乳☆禁☆房及兩肋脹疼、臀部及大腿外側疼等,這都是肝經不暢造成的後果。肝在身體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醫講,肝乃將軍之官。肝經上有14個穴位,起於大腳趾內側趾甲緣上,沿腿的內側向上到達肋骨緣期門穴。我們可以用手按壓肝經上的穴位,你會發現諸多的疼點。這說明經絡堵塞,或因怒氣、或因血淤,這也與個人一生的性情狀況有關。

如經絡堵塞,女人有月經,如果走大的血塊,還可排泄一些,但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煩,隨著時間推移就易發肝硬變,甚至轉性。故男人肝癌多於女人。

肝經要每天從上到下艾灸2到3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5分鐘,起初可10分鐘左右。艾灸的療效貴在堅持,長期堅持可養血脈,補肝血。

肝經穴位有神奇

肝經十四個穴位裡,有幾個非常神奇有效,這裡給大家介紹如下:

行間穴――第一、二腳趾縫紋端。

該穴屬火,“主身熱”,是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疼、面熱鼻血、心裡煩熱、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對生☆禁☆殖☆禁☆器方面也有效果,對痛風的腳踝腫疼也很有效,故稱“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每天二次強烈刺激,向下按壓,也能達到清火之效。

太沖穴――在行間上二寸的凹陷中,為人身之大穴也。

它能在有氣無力時補足血氣;能在頭暈腦脹時降壓氣爽;能在身體虛寒時增加溫度;能在怒髮衝冠時瀉火入眠;能在月經不調時調理周到。總之它算肝經上的命門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鐘,堅持數月必見奇效!

期門穴――位置源自肝臟附近,長期每天堅持刺激,對急慢性肝病會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針對氣郁不舒的婦科症,閉經、疼經、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陽痿、尿頻失禁,疝氣等。經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腳趾頭,用艾灸熏,都很好。

中封穴――為人體保養精血之要穴,為肝經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過旺,利通小便,即“溺竅開則精竅閉”,故經常刺激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處。

它為護膝要穴,還可平壓,並適用各種肝虛之症。

艾灸除濕春季最佳

中醫認為,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消腫散結及養生保健的作用,對春季除濕邪更有良效。

胃脾除濕: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灸療可改善胃疾。如果體內濕氣很重,腸胃不適,可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施灸2到3周。養生保健可每週1-2次。

補腎固元:用艾條灸關元穴5-10分鐘,或用艾罐灸30-40分鐘。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指下緣處取穴。長期施灸有理氣和血、補腎固元之功效,能治療濕熱滯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及婦科疾病。治療疾病隔日1次,連續施灸1個月。

[找經絡、查穴位在我們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你點進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經絡不通百病生,補什麼都沒用。不一定要吃藥打針,因為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每天學點經絡穴位小知識吧!]

小編推薦:

艾灸四個穴位,讓女人更美麗!

突發意外怎麼辦 九大急救穴位!

原始點醫學手法操作口訣-推拿手法入門

濕氣——這樣一推就沒了!

春天“捂”得好,一年不生雜病!春捂秋凍,怎麼捂最健康?

對春季除濕邪更有良效。

胃脾除濕: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灸療可改善胃疾。如果體內濕氣很重,腸胃不適,可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施灸2到3周。養生保健可每週1-2次。

補腎固元:用艾條灸關元穴5-10分鐘,或用艾罐灸30-40分鐘。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指下緣處取穴。長期施灸有理氣和血、補腎固元之功效,能治療濕熱滯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及婦科疾病。治療疾病隔日1次,連續施灸1個月。

[找經絡、查穴位在我們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你點進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經絡不通百病生,補什麼都沒用。不一定要吃藥打針,因為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每天學點經絡穴位小知識吧!]

小編推薦:

艾灸四個穴位,讓女人更美麗!

突發意外怎麼辦 九大急救穴位!

原始點醫學手法操作口訣-推拿手法入門

濕氣——這樣一推就沒了!

春天“捂”得好,一年不生雜病!春捂秋凍,怎麼捂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