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華社等集中報導寧波這位元好老師!今天,他榮登“中國好人榜”!

在學生們心中,他可能是:

“寧波最好的物理老師”

“寧波最風趣的物理老師”

“寧波最敬業的物理老師”

2月25日,鎮海中學原副校長姚仁漢老師因病去世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消息傳出,

引發了寧波、新疆兩地師生的共同追思。

這個清明,多家央媒集中報導、追憶姚仁漢感人事蹟。從新華社到《光明日報》,再到央視《新聞直播間》。今天下午,中國好人榜3月榜單在山東濟南發佈。姚仁漢、施亞仙雙雙榮登“中國好人榜”,成為我市第57、58位獲此殊榮的市民。

我們一起來懷念這位人民好教師!

中國好人榜3月榜單

4月5日下午,中國好人榜3月榜單在山東濟南發佈,104位身邊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浙江省4位,我市市民姚仁漢、施亞仙雙雙榮登“中國好人榜”,成為我市第57、58位獲此殊榮的市民。

姚老師和同事工作交流新疆庫車二中和寧波鎮海中學相隔千山萬水。清明節來臨,這兩所學校的師生卻在紀念同一個人——曾經援疆的寧波鎮海中學原副校長姚仁漢。

而姚老師援疆期間送給妻子做伴的小狗,每天都在門口“嗚嗚嗚”地等著他歸來……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鎮海中學原副校長、被學生們譽為“寧波最好的物理老師”的姚仁漢於今年2月25日因病去世,年僅55歲。

姚老師因病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傳開,上千人前往灑淚送別。庫車二中畢業來寧波學習的學生,專門代表同學們前來送這位好老師最後一程。

姚仁漢曾任鎮海中學副校長、鎮海區和寧波市兩級勞模。2012年,已經50歲的姚仁漢主動請纓,從東海之濱到天山腳下,在新疆阿克蘇庫車縣第二中學當副校長,成為一名援疆教師。

在庫車二中,姚仁漢管理高一20多個班級,他總是早上8點不到就到校,晚上8點以後才下班,常常一天工作12個小時。放學後,他常去學生宿舍串門,瞭解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

推行導師制度、集體備課、分級管理,

班級分組管理、值日班長、常務班委——姚仁漢用自己在寧波教育一線30多年的經驗,為庫車二中的教育事業“把脈問診”,建立一套“定製版”的教學優化方案。

2012年,張傑成了庫車二中新高一的年級主任。那一年,姚校長建議推行“導師制度”,一個老師和2到3個該學科有“短板”的學生建立常態聯繫,利用業餘時間開展針對性的交流輔導。“這個制度效果特別好,補齊了‘短板’,孩子的成績進步特別明顯。

庫車二中的楊慧明到鎮海中學參加教師培訓。她清楚地記得,姚校長把他們領到一個個教研室、學科教研組打招呼,再三囑咐鎮中的老師,要把庫車的老師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要毫無保留地和他們分享教學成果。

在姚老師的建議下,庫車二中開始推行教師輪崗宿舍管理。“姚老師告訴我們,宿舍管理不僅是保安保潔,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和成長,要用高素質的團隊去做好保障工作。”庫車二中副校長陳小雪說。

而最讓庫車二中受益的,是姚老師提出的“鎮海中學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1名援疆老師結對2名年輕老師,手把手帶徒弟、搞教學。每年還會送一些年輕教師到鎮海中學培訓,庫車二中由此儲備了一批教師骨幹。

2014年1月,援疆教師要回浙江了。離別時,老師學生相擁而泣。姚仁漢的眼眶也濕潤了,來不及跟家人商量,他就對懷裡的學生說:“老師不走了,再帶你們一年半,我要看著你們都考進大學。”

庫車二中黨建辦的黃潔老師說,姚校長在的3年,年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一共有6名學生,“這是庫車二中歷史上最好的成績。”

庫車二中首位考入清華大學的艾孜買提·艾則孜說:“姚老師在的時候,班裡的同學們都特別愛聽他講的課,語言幽默、課堂氛圍很輕鬆。他帶過的班級,物理成績在全年級總是名列前茅,在他的眼裡,我們沒有好學生和壞學生的區別,不管成績如何,他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和善有耐心。”

得知姚仁漢病逝的消息,畢業于庫車二中的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學生王倩急匆匆地向學校請假,代表鎮海班的同學,前往鎮海中學,到姚老師生前工作過的地方看一看。

在寧波同事和學生眼中,身材瘦小的姚老師就像遠方的一盞燈,雖然微弱,但始終在那裡發光。

一位畢業多年的顧姓學生說,身材瘦小的姚老師上課時會習慣性提起嗓門,看得出他是花了120%的力氣在講課。“平時私底下他說話時聲音經常是沙啞的,但只要一站到講臺上,就中氣十足,生怕有學生聽不到。即使這節課他已經講了幾百遍,講了幾十年,他還是會非常認真地對待。”

在送別現場,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流著淚說:“在他身上,彙聚了鎮中老師所有的優點,低調、實在、會思考、肯吃苦。他不僅是學生們的老師,也是老師們的老師。”

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唐一軍說,自承擔援疆任務以來,寧波派出了100多名教師“智力支援”,培訓了少數民族雙語教師5000多名,姚仁漢老師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為紀念姚老師對庫車二中的貢獻,3月4日,庫車二中“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掛牌。

3月4日,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成立了

鎮海中學校園內,同學們緬懷姚仁漢老師的貼紙。

4月3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文章《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追記寧波援疆教師、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悼念和追記姚仁漢老師,姚老師的事蹟再次感動全國網友。

光明日報

《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

——追記寧波援疆教師、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

春天來了,姚仁漢卻走了。

白的牆、暗紅的地板與傢俱,家裡幾乎沒有別的色彩。妻子趙英靜靜地坐著,電視櫃旁姚仁漢曾經穿過的衣物疊放得整整齊齊。“按照習俗這些東西是要燒給他的。”再也回不到這個家的,是一個溫情的丈夫、一個慈愛的爸爸。

一個月前,寧波市鄞州區瞻歧鎮姚家村姚家祠堂迎回了一位給家族帶來榮耀的宗親。那一天,200多平方米的姚家祠堂站滿了人,祠堂外也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門口擺滿花籃和花圈,鋪了十幾米遠。菊花瓣托著水珠,恰似一千多名送行人的淚水。

從突感不適查出肝癌到2月25日舍世而去,姚仁漢只給親友留下20天的相守。他的突然離去引起了浙江寧波、新疆庫車兩地教育界的震動——他是援疆教師、寧波鎮海中學原副校長、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

1984年,22歲的姚仁漢從寧波師範學院物理系畢業,被分配至鎮海中學,從此在教育戰線一干就是33年。

“每次講習題的時候,姚老師會先來一句,這個題太簡單了。”2006屆學生朱寒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姚仁漢的口頭語。在朱寒傑眼裡,姚老師上課幽默、講課生動、作業還少。“同學們都折服於他快速簡潔的解題思路,只要他一句‘太妙了’出口,我們就知道有瞭解題捷徑。”

翻開姚仁漢的一本備課筆記,端莊的正楷寫的第一句話是:“同學們,從你們這一屆開始,浙江省全面實施新課改,我們高中物理亦同步實施。”把開場白寫進講義裡,姚仁漢做得那麼自然。他被評為鎮海區首批名教師、鎮海區勞動模範,更被學生尊稱為“寧波最好的物理老師”。無論教初中還是高中,他帶的班級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曾經有兩屆初中畢業班的物理平均分都是全省第一。他當班主任時帶的一名學生日後還解決了著名的數學難題“法伯猜想”。此外,他還是學校的航模隊、學科興趣小組、物理競賽的指導老師。即便是當了鎮海中學的副校長,他依然會在有課的時候回到教師辦公室坐等同學們來提問題。

2010年開始,寧波市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庫車雙語教師培訓中心成立後,寧波教育人的援疆之旅正式開啟。2012年,姚仁漢從東海之濱來到庫車二中擔任副校長。趙英回憶著當年的不舍:“每天晚上我們兩個都要通電話,他還學會了視頻聊天。他說,沒想到年紀半百了開始浪漫了”。

到了庫車二中,姚仁漢負責鎮海中學庫車分校的創建以及教學、教師團隊的管理,同時負責新高一的教學。和姚仁漢一個宿舍的梅曉海說,“孩子們的成績一定要搞好”是姚老師每天晚上都掛在嘴邊的話。導師制度、集體備課、分級管理、成立名師工作室、教師輪崗宿舍管理、師徒傳幫帶……鎮海中學的教學模式與庫車二中的實際相結合,使得學校的水準迅速提升。

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在忙碌中結束了。可姚仁漢無論如何也扔不下那些高二的學生,這可是孩子們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啊。“為了孩子們的前途,他主動申請再延期一年半,陪伴學生度過完整的3年,也讓自己在這裡的從教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姚老師當年的徒弟庫車二中教研室主任張傑說,“從高一到高三,我們一起把那屆學生送往大學。他言傳身教,把經驗和見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那3年,是我各方面成長較快的3年,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

3年結束,姚仁漢的理念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學校與學生。2015年的高考,庫車二中有兩名學生考入北大,一名考入清華,一名考入香港中文大學,達到一本分數線的學生有335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那一年夏天,姚仁漢告別了他的庫車學生。而今已經就讀同濟大學的黃奔對他的記憶則永遠停留在一個太陽即將落山的下午。當時高三的他吃完晚飯走向教室,剛從辦公室出來的姚仁漢,瘦弱的身體邁著有力的步伐,“認出我是高三的學生立刻笑著對我說‘加油,同學!’”一個老師的微笑可以激勵學生的一生。

“笑臉暖若春風,心房寬敞無邪。生活樸實至簡,工作嚴謹熱血。課堂妙趣橫生,言語幽默詼諧。作業佈置極少,成績總是前列。”同事的挽聯記錄了一個真正的師者。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每個認識姚仁漢的人都希望能把他留住。

3月1日,寧波市第九批援疆教師抵達庫車二中。開學第一課,全體援疆教師在姚仁漢老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集體宣誓:“舍家報國,傾情援疆。”

3月4日,“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正式在庫車二中揭牌。

姚仁漢,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

寧波千人淚別好教師姚仁漢

4月5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好老師姚仁漢:三年援疆桃李芬芳》。

無意中拍到姚校長的背影,微駝、消瘦

願姚老師在天堂安好!

編輯:曉魚

要用高素質的團隊去做好保障工作。”庫車二中副校長陳小雪說。

而最讓庫車二中受益的,是姚老師提出的“鎮海中學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1名援疆老師結對2名年輕老師,手把手帶徒弟、搞教學。每年還會送一些年輕教師到鎮海中學培訓,庫車二中由此儲備了一批教師骨幹。

2014年1月,援疆教師要回浙江了。離別時,老師學生相擁而泣。姚仁漢的眼眶也濕潤了,來不及跟家人商量,他就對懷裡的學生說:“老師不走了,再帶你們一年半,我要看著你們都考進大學。”

庫車二中黨建辦的黃潔老師說,姚校長在的3年,年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一共有6名學生,“這是庫車二中歷史上最好的成績。”

庫車二中首位考入清華大學的艾孜買提·艾則孜說:“姚老師在的時候,班裡的同學們都特別愛聽他講的課,語言幽默、課堂氛圍很輕鬆。他帶過的班級,物理成績在全年級總是名列前茅,在他的眼裡,我們沒有好學生和壞學生的區別,不管成績如何,他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和善有耐心。”

得知姚仁漢病逝的消息,畢業于庫車二中的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學生王倩急匆匆地向學校請假,代表鎮海班的同學,前往鎮海中學,到姚老師生前工作過的地方看一看。

在寧波同事和學生眼中,身材瘦小的姚老師就像遠方的一盞燈,雖然微弱,但始終在那裡發光。

一位畢業多年的顧姓學生說,身材瘦小的姚老師上課時會習慣性提起嗓門,看得出他是花了120%的力氣在講課。“平時私底下他說話時聲音經常是沙啞的,但只要一站到講臺上,就中氣十足,生怕有學生聽不到。即使這節課他已經講了幾百遍,講了幾十年,他還是會非常認真地對待。”

在送別現場,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流著淚說:“在他身上,彙聚了鎮中老師所有的優點,低調、實在、會思考、肯吃苦。他不僅是學生們的老師,也是老師們的老師。”

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唐一軍說,自承擔援疆任務以來,寧波派出了100多名教師“智力支援”,培訓了少數民族雙語教師5000多名,姚仁漢老師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為紀念姚老師對庫車二中的貢獻,3月4日,庫車二中“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掛牌。

3月4日,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成立了

鎮海中學校園內,同學們緬懷姚仁漢老師的貼紙。

4月3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文章《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追記寧波援疆教師、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悼念和追記姚仁漢老師,姚老師的事蹟再次感動全國網友。

光明日報

《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

——追記寧波援疆教師、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

春天來了,姚仁漢卻走了。

白的牆、暗紅的地板與傢俱,家裡幾乎沒有別的色彩。妻子趙英靜靜地坐著,電視櫃旁姚仁漢曾經穿過的衣物疊放得整整齊齊。“按照習俗這些東西是要燒給他的。”再也回不到這個家的,是一個溫情的丈夫、一個慈愛的爸爸。

一個月前,寧波市鄞州區瞻歧鎮姚家村姚家祠堂迎回了一位給家族帶來榮耀的宗親。那一天,200多平方米的姚家祠堂站滿了人,祠堂外也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門口擺滿花籃和花圈,鋪了十幾米遠。菊花瓣托著水珠,恰似一千多名送行人的淚水。

從突感不適查出肝癌到2月25日舍世而去,姚仁漢只給親友留下20天的相守。他的突然離去引起了浙江寧波、新疆庫車兩地教育界的震動——他是援疆教師、寧波鎮海中學原副校長、鎮海區委黨校副校長姚仁漢。

1984年,22歲的姚仁漢從寧波師範學院物理系畢業,被分配至鎮海中學,從此在教育戰線一干就是33年。

“每次講習題的時候,姚老師會先來一句,這個題太簡單了。”2006屆學生朱寒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姚仁漢的口頭語。在朱寒傑眼裡,姚老師上課幽默、講課生動、作業還少。“同學們都折服於他快速簡潔的解題思路,只要他一句‘太妙了’出口,我們就知道有瞭解題捷徑。”

翻開姚仁漢的一本備課筆記,端莊的正楷寫的第一句話是:“同學們,從你們這一屆開始,浙江省全面實施新課改,我們高中物理亦同步實施。”把開場白寫進講義裡,姚仁漢做得那麼自然。他被評為鎮海區首批名教師、鎮海區勞動模範,更被學生尊稱為“寧波最好的物理老師”。無論教初中還是高中,他帶的班級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曾經有兩屆初中畢業班的物理平均分都是全省第一。他當班主任時帶的一名學生日後還解決了著名的數學難題“法伯猜想”。此外,他還是學校的航模隊、學科興趣小組、物理競賽的指導老師。即便是當了鎮海中學的副校長,他依然會在有課的時候回到教師辦公室坐等同學們來提問題。

2010年開始,寧波市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庫車雙語教師培訓中心成立後,寧波教育人的援疆之旅正式開啟。2012年,姚仁漢從東海之濱來到庫車二中擔任副校長。趙英回憶著當年的不舍:“每天晚上我們兩個都要通電話,他還學會了視頻聊天。他說,沒想到年紀半百了開始浪漫了”。

到了庫車二中,姚仁漢負責鎮海中學庫車分校的創建以及教學、教師團隊的管理,同時負責新高一的教學。和姚仁漢一個宿舍的梅曉海說,“孩子們的成績一定要搞好”是姚老師每天晚上都掛在嘴邊的話。導師制度、集體備課、分級管理、成立名師工作室、教師輪崗宿舍管理、師徒傳幫帶……鎮海中學的教學模式與庫車二中的實際相結合,使得學校的水準迅速提升。

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在忙碌中結束了。可姚仁漢無論如何也扔不下那些高二的學生,這可是孩子們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啊。“為了孩子們的前途,他主動申請再延期一年半,陪伴學生度過完整的3年,也讓自己在這裡的從教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姚老師當年的徒弟庫車二中教研室主任張傑說,“從高一到高三,我們一起把那屆學生送往大學。他言傳身教,把經驗和見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那3年,是我各方面成長較快的3年,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

3年結束,姚仁漢的理念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學校與學生。2015年的高考,庫車二中有兩名學生考入北大,一名考入清華,一名考入香港中文大學,達到一本分數線的學生有335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那一年夏天,姚仁漢告別了他的庫車學生。而今已經就讀同濟大學的黃奔對他的記憶則永遠停留在一個太陽即將落山的下午。當時高三的他吃完晚飯走向教室,剛從辦公室出來的姚仁漢,瘦弱的身體邁著有力的步伐,“認出我是高三的學生立刻笑著對我說‘加油,同學!’”一個老師的微笑可以激勵學生的一生。

“笑臉暖若春風,心房寬敞無邪。生活樸實至簡,工作嚴謹熱血。課堂妙趣橫生,言語幽默詼諧。作業佈置極少,成績總是前列。”同事的挽聯記錄了一個真正的師者。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每個認識姚仁漢的人都希望能把他留住。

3月1日,寧波市第九批援疆教師抵達庫車二中。開學第一課,全體援疆教師在姚仁漢老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集體宣誓:“舍家報國,傾情援疆。”

3月4日,“姚仁漢名師工作室”正式在庫車二中揭牌。

姚仁漢,以一種精神繼續存在。

寧波千人淚別好教師姚仁漢

4月5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好老師姚仁漢:三年援疆桃李芬芳》。

無意中拍到姚校長的背影,微駝、消瘦

願姚老師在天堂安好!

編輯: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