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試駕新款Jeep 指南者1.4T+9AT

[XCAR 試駕 原創]

自2015年11月起,廣汽菲克Jeep相繼向市場推出自由光、自由俠、指南者等車型,搭載9AT變速箱是它們的共同特點之一。這一次我試駕的新款指南者依然搭載9AT變速箱,但發動機不再是以往的2.4L,

而是1.4T+9AT+4驅。這是國產Jeep指南者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搭配。

1.4T發動機最大功率輸出121kW(165Ps)/5500rpm,峰值扭矩250Nm/2500rpm,數值是挺可觀的。它還搭配4輪驅動系統,提供Auto自動、SNOW雪地、SAND沙地、MUD泥地等4種模式,典型的Jeep風格,大切諾基也有類似的模式供切換。

1.4T發動機最大功率輸出121kW(165Ps)/5500rpm,峰值扭矩250Nm/2500rpm。配9AT變速箱和4驅系統。

9AT變速箱來自ZF采埃孚,拉入D擋車輛就能緩緩往前走,比該車搭載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更加流暢,而且防後溜效果更加明顯,

當我堵在高架橋的上坡路時,起步也從容。

9AT變速箱熱衷向高擋位跳,在我深踩油門然後突然鬆開的那一刹那,變速箱能非常及時升高一個擋位,保證了車輛行駛的平順性,也避免發動機發出讓人覺得彆扭的聲音。

而當需要降低擋位元時,變速箱又能做好平滑的過渡,使駕駛者不容易察覺到動靜。但低擋位的換擋時機還是能被細心的駕駛者察覺。但也公平地講,該動作已經比絕大部分變速箱隱蔽許多。

比起積極的升擋動作,9AT在降擋時就顯得遲疑,這應該不是機械問題,而是考慮到省油而做設計的換擋邏輯。率先配9AT的國產自由光也有類似現象。隨著擋位元升高,轉動系統就有絲般順滑的效果。

1.4T發動機有可觀的扭矩輸出,

所以即便9AT變速箱熱衷跳向高擋,也能提供夠用的扭矩儲備。不過1.4T在低轉時,會有氣門聲傳入駕駛室,好在隨著發動機轉速提高,氣門聲又不明顯。

指南者以前驅版本居多,作為一輛城市SUV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恰恰說明指南者不會與4驅絕緣,西裝客也難抗戶外的樂趣。我們這次試駕的就是一輛4驅版指南者,配備Selec-Terrain路況模式自選系統,讓駕駛者在Auto自動、SNOW雪地、SAND沙地、MUD泥地等4種模式按需切換。

試駕車配備Selec-Terrain路況模式自選系統,讓駕駛者在Auto自動、SNOW雪地、SAND沙地、MUD泥地等4種模式按需切換。

扭矩會按需分配到前後軸,城市路況以前驅為主,減少機械摩擦做到省油;極端路況則可以實現鎖止,保證扭矩傳遞到有附著力的車輪。Jeep有14種4驅模型,這是它深耕SUV領域76年的寶貴財富。

我們將指南者開到一段非鋪裝路,想試試SAND沙地、MUD泥地兩個模式,但後來發現Auto自動模式已經能應付這種非鋪裝路,還不需要動用到SAND沙地、MUD泥地模式。從Auto到SAND,或者到MUD,發動機艙會傳來某個泵短時間運轉的聲音,像飛機在起飛前做準備動作一樣,儀式感十足。

從Auto到SAND,或者到MUD,發動機艙會傳來某個泵短時間運轉的聲音,像飛機在起飛前做準備動作一樣,儀式感十足。

指南者車身剛性高,有64%的面積應用高強度鋼材,懸掛調校也偏硬朗,所以在鋪裝路面能夠快速地、清晰地向駕駛者回饋路況。行駛在非鋪裝路面時也不會有太強烈的顛簸感,我的身體始終貼服在坐椅上。koni FSD自我調整避震器在指南者的路況適應能力方面幫了大忙,避震器從最小阻尼(軟)變化到最大阻尼(硬)只需0.2秒。Jeep合作高性能避震品牌的歷史由來已久,之前的大切諾基SRT版就用了德國名廠BILSTEIN的產品。

koni FSD自我調整避震器在指南者的路況適應能力方面幫了大忙,避震器從最小阻尼(軟)變化到最大阻尼(硬)只需0.2秒。

除了鋪裝和非鋪裝路,我們還通過涉水、駝峰、側坡、雙邊橋等專案來體驗指南。要求指南者在輪胎涉水後轉急彎,並爬上一個用三角鐵做的坡道。指南者至少要面對三個問題:輪胎摩擦力降低;三角鐵與輪胎接觸面積有限;有個別車輪懸空。

懸空的車輪出現了短暫的空轉,但很快就被限制住,從轉動到靜止的過渡很線性,不產生雜音,不讓駕駛者在惡劣的路況下緊張,只要均勻給油就能緩慢通過。

因為日常行車極少遇到大角度側坡,所以我有點不習慣。好在指南者在涉水、駝峰路時讓我建立了信心,穩著方向盤就順利通過。

試駕:動力總體流暢 4驅讓人安心

指南者定位為緊湊型SUV,車身尺寸在中型SUV自由光、小型SUV自由俠之間。自2006年首次公開亮相至今,指南者外形經過2次較大的變化,最近一次變化發生在第二代(即現款)車型上。比起自由光那種劍走偏鋒的個性化外形設計,現款指南者的外形相對溫和厚重。

第二代Jeep指南者實現國產,價格被拉低到15.98-24.18萬元之間,比起動輒20萬元以上的進口指南者親民許多。另外,作為一輛合資緊湊型SUV,它的價格無疑是有競爭力的。

指南者車身長寬高分別是4415/1819/1625mm,軸距2636mm。其中車身長度比老款有所縮減,其餘尺寸維度同第一代差不多。

第一代指南者同現在的牧馬人一樣使用圓燈,後來在2011年改款時圓燈被矩形燈代替。整體氣質與Jeep中大型SUV大切諾基更接近。

到第二代車型時,大燈又在矩形基礎上加入淚滴元素,變化幅度沒有上一次大,不過足夠使指南者緊隨汽車審美潮流。燈光配置方面,高配車型配氙氣燈,中低配車型則是鹵素燈。

前霧燈和日間行車燈是指南者全系車型標配,是老款指南者配置策略的延續。

側身頂部的銀色飾條賦予第二代指南者流暢感,這是老指南者所缺失的。另外,粗壯的C柱又讓人覺得堅固與安心。

指南者有前驅和4驅版本,它們的外形基本一樣,最大的分別是4驅版的車尾有4×4尾標。

尾燈輪廓能與頭燈形成首尾呼應,這也是汽車設計潮流的一種。另外,車尾示寬燈採用LED光源。

試駕車既配備倒車可視功能,也配備泊車輔助系統,兩個系統無論在城市,還是郊外用都能幫上大忙,尤其是在環境變化無規則可言的郊外。

輪胎是YOKOHAMA GEOLANDAR SUV系列,中央胎紋採用鋸齒狀設計是該輪胎的特點之一,能幫助提高非鋪裝路的抓地力。但針無兩頭利,該設計也一定程度帶來了胎噪。

外觀:基本同其它版本一樣

同車身外觀一樣,指南者的內飾也有大切諾基元素,儀錶盤便是其一,兩個指針表之間的無邊框式行車電腦顯示幕讓人印象深刻。中控台配備8.4英寸大屏,有部分瑪莎拉蒂車型共用此螢幕,儀錶台因為8.4英寸大屏而顯得簡潔一些。

比起純黑內飾,白+黑的內飾相對清新一些,也讓人覺得車廂空間感更好。儀錶台表面由搪塑工藝製成,能提供軟的手感,但表面細膩度一般。

方向盤提供4向可調功能,讓駕駛者無需通過座椅做太多遷就即可找到合適的坐姿。另外,方向盤表面由皮革包裹,手感綿柔,在乾燥的冬季也不會滑手。

5.7英寸行車電腦顯示幕採用無邊框式設計,有超脫緊湊型SUV的氣派感,也符合如今電子產品領域熱衷的無邊框設計潮流。

顯示介面大,可同時顯示或切換顯示的資料也多。

新款指南者中控台比老款簡潔許多,符合化繁為簡的設計潮流,也討好消費者新的使用習慣。

8.4英寸螢幕無疑是夠大的,反應速度也夠流暢,但目測螢幕的解析度一般,稍稍影響了視覺體驗。

試駕車提供雙區域獨立溫控的自動空調系統,並提供後排空調出風口。空調旋鈕和音響旋鈕的阻尼都不高,輕輕就能轉動。

掛入P擋瞬間電子駐車功能就進入工作,但它不是自動駐車,不能通過掛D擋踩油門自動解鎖。

音響系統的外音源介面設置在非常顯眼的位置,便於使用是無疑的,但尷尬的是,附近沒有一個適合放置外音源設備的位置。

全景天窗的前半部分面積可以開啟,遊玩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內飾:白+黑空間感好 配全景天窗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美系車的座椅設計得偏寬,看部分美系SUV前排座椅的手枕就能聯想到設計者的態度,但指南者做得剛剛好,即使我在非鋪裝路面上駕駛也不會有明顯的擺動。試駕車座椅是手動調整的,聽說1.4T+9AT+4驅框架下的另一個配置會提供電動座椅。

試駕車配備皮革座椅,能提供不錯的視覺和觸覺效果。座椅寬度大小適當,給我貼服的乘坐感。

身高170cm體驗者能在前排獲得接近兩拳頭頂空間,有足夠的條件讓體驗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

一般車型的後排中間座椅都會微微凸起,指南者則基本呈水準狀態,並有一對翼狀結構固定後排中間乘客的臀部,使乘客不容易因為車輛轉彎而隨之滑動,提高乘客的舒適體驗。

身高170cm體驗者能在後排獲得兩拳以上腿部空間,這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可見指南者雖然軸距不突出,但能夠提供適用的後排空間。

後排座椅中間的翼狀結構充分考慮到乘客的舒適需求,雖然試駕車屬於4驅版,有傳動軸的放置需求,但後排地板中央的凸起並不因此而明顯,對乘客的舒適體驗也有幫助。

後排提供空調出風口,對怕熱的乘客而言絕對是個好消息。

在4驅+後獨立懸掛的背景下,指南者依然能提供規整的行李廂形狀,並可以借助呈4/6比例放倒的後排座椅提高載物能力。

全文總結:1.4T+9AT+4驅,國產Jeep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搭配,總體而言是流暢,而且讓人安心感十足的。我們知道指南者2.4L+9AT版本的官方指導價是24.18萬元,而據知1.4T+9AT+4驅車型將會提供兩個配置,售價有可能低於20萬元,像指南者國產車型上市時一樣,給我們一個親民的價格。

空間:座椅貼服感好 後排空間理想

試駕車配備Selec-Terrain路況模式自選系統,讓駕駛者在Auto自動、SNOW雪地、SAND沙地、MUD泥地等4種模式按需切換。

扭矩會按需分配到前後軸,城市路況以前驅為主,減少機械摩擦做到省油;極端路況則可以實現鎖止,保證扭矩傳遞到有附著力的車輪。Jeep有14種4驅模型,這是它深耕SUV領域76年的寶貴財富。

我們將指南者開到一段非鋪裝路,想試試SAND沙地、MUD泥地兩個模式,但後來發現Auto自動模式已經能應付這種非鋪裝路,還不需要動用到SAND沙地、MUD泥地模式。從Auto到SAND,或者到MUD,發動機艙會傳來某個泵短時間運轉的聲音,像飛機在起飛前做準備動作一樣,儀式感十足。

從Auto到SAND,或者到MUD,發動機艙會傳來某個泵短時間運轉的聲音,像飛機在起飛前做準備動作一樣,儀式感十足。

指南者車身剛性高,有64%的面積應用高強度鋼材,懸掛調校也偏硬朗,所以在鋪裝路面能夠快速地、清晰地向駕駛者回饋路況。行駛在非鋪裝路面時也不會有太強烈的顛簸感,我的身體始終貼服在坐椅上。koni FSD自我調整避震器在指南者的路況適應能力方面幫了大忙,避震器從最小阻尼(軟)變化到最大阻尼(硬)只需0.2秒。Jeep合作高性能避震品牌的歷史由來已久,之前的大切諾基SRT版就用了德國名廠BILSTEIN的產品。

koni FSD自我調整避震器在指南者的路況適應能力方面幫了大忙,避震器從最小阻尼(軟)變化到最大阻尼(硬)只需0.2秒。

除了鋪裝和非鋪裝路,我們還通過涉水、駝峰、側坡、雙邊橋等專案來體驗指南。要求指南者在輪胎涉水後轉急彎,並爬上一個用三角鐵做的坡道。指南者至少要面對三個問題:輪胎摩擦力降低;三角鐵與輪胎接觸面積有限;有個別車輪懸空。

懸空的車輪出現了短暫的空轉,但很快就被限制住,從轉動到靜止的過渡很線性,不產生雜音,不讓駕駛者在惡劣的路況下緊張,只要均勻給油就能緩慢通過。

因為日常行車極少遇到大角度側坡,所以我有點不習慣。好在指南者在涉水、駝峰路時讓我建立了信心,穩著方向盤就順利通過。

試駕:動力總體流暢 4驅讓人安心

指南者定位為緊湊型SUV,車身尺寸在中型SUV自由光、小型SUV自由俠之間。自2006年首次公開亮相至今,指南者外形經過2次較大的變化,最近一次變化發生在第二代(即現款)車型上。比起自由光那種劍走偏鋒的個性化外形設計,現款指南者的外形相對溫和厚重。

第二代Jeep指南者實現國產,價格被拉低到15.98-24.18萬元之間,比起動輒20萬元以上的進口指南者親民許多。另外,作為一輛合資緊湊型SUV,它的價格無疑是有競爭力的。

指南者車身長寬高分別是4415/1819/1625mm,軸距2636mm。其中車身長度比老款有所縮減,其餘尺寸維度同第一代差不多。

第一代指南者同現在的牧馬人一樣使用圓燈,後來在2011年改款時圓燈被矩形燈代替。整體氣質與Jeep中大型SUV大切諾基更接近。

到第二代車型時,大燈又在矩形基礎上加入淚滴元素,變化幅度沒有上一次大,不過足夠使指南者緊隨汽車審美潮流。燈光配置方面,高配車型配氙氣燈,中低配車型則是鹵素燈。

前霧燈和日間行車燈是指南者全系車型標配,是老款指南者配置策略的延續。

側身頂部的銀色飾條賦予第二代指南者流暢感,這是老指南者所缺失的。另外,粗壯的C柱又讓人覺得堅固與安心。

指南者有前驅和4驅版本,它們的外形基本一樣,最大的分別是4驅版的車尾有4×4尾標。

尾燈輪廓能與頭燈形成首尾呼應,這也是汽車設計潮流的一種。另外,車尾示寬燈採用LED光源。

試駕車既配備倒車可視功能,也配備泊車輔助系統,兩個系統無論在城市,還是郊外用都能幫上大忙,尤其是在環境變化無規則可言的郊外。

輪胎是YOKOHAMA GEOLANDAR SUV系列,中央胎紋採用鋸齒狀設計是該輪胎的特點之一,能幫助提高非鋪裝路的抓地力。但針無兩頭利,該設計也一定程度帶來了胎噪。

外觀:基本同其它版本一樣

同車身外觀一樣,指南者的內飾也有大切諾基元素,儀錶盤便是其一,兩個指針表之間的無邊框式行車電腦顯示幕讓人印象深刻。中控台配備8.4英寸大屏,有部分瑪莎拉蒂車型共用此螢幕,儀錶台因為8.4英寸大屏而顯得簡潔一些。

比起純黑內飾,白+黑的內飾相對清新一些,也讓人覺得車廂空間感更好。儀錶台表面由搪塑工藝製成,能提供軟的手感,但表面細膩度一般。

方向盤提供4向可調功能,讓駕駛者無需通過座椅做太多遷就即可找到合適的坐姿。另外,方向盤表面由皮革包裹,手感綿柔,在乾燥的冬季也不會滑手。

5.7英寸行車電腦顯示幕採用無邊框式設計,有超脫緊湊型SUV的氣派感,也符合如今電子產品領域熱衷的無邊框設計潮流。

顯示介面大,可同時顯示或切換顯示的資料也多。

新款指南者中控台比老款簡潔許多,符合化繁為簡的設計潮流,也討好消費者新的使用習慣。

8.4英寸螢幕無疑是夠大的,反應速度也夠流暢,但目測螢幕的解析度一般,稍稍影響了視覺體驗。

試駕車提供雙區域獨立溫控的自動空調系統,並提供後排空調出風口。空調旋鈕和音響旋鈕的阻尼都不高,輕輕就能轉動。

掛入P擋瞬間電子駐車功能就進入工作,但它不是自動駐車,不能通過掛D擋踩油門自動解鎖。

音響系統的外音源介面設置在非常顯眼的位置,便於使用是無疑的,但尷尬的是,附近沒有一個適合放置外音源設備的位置。

全景天窗的前半部分面積可以開啟,遊玩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內飾:白+黑空間感好 配全景天窗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美系車的座椅設計得偏寬,看部分美系SUV前排座椅的手枕就能聯想到設計者的態度,但指南者做得剛剛好,即使我在非鋪裝路面上駕駛也不會有明顯的擺動。試駕車座椅是手動調整的,聽說1.4T+9AT+4驅框架下的另一個配置會提供電動座椅。

試駕車配備皮革座椅,能提供不錯的視覺和觸覺效果。座椅寬度大小適當,給我貼服的乘坐感。

身高170cm體驗者能在前排獲得接近兩拳頭頂空間,有足夠的條件讓體驗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

一般車型的後排中間座椅都會微微凸起,指南者則基本呈水準狀態,並有一對翼狀結構固定後排中間乘客的臀部,使乘客不容易因為車輛轉彎而隨之滑動,提高乘客的舒適體驗。

身高170cm體驗者能在後排獲得兩拳以上腿部空間,這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可見指南者雖然軸距不突出,但能夠提供適用的後排空間。

後排座椅中間的翼狀結構充分考慮到乘客的舒適需求,雖然試駕車屬於4驅版,有傳動軸的放置需求,但後排地板中央的凸起並不因此而明顯,對乘客的舒適體驗也有幫助。

後排提供空調出風口,對怕熱的乘客而言絕對是個好消息。

在4驅+後獨立懸掛的背景下,指南者依然能提供規整的行李廂形狀,並可以借助呈4/6比例放倒的後排座椅提高載物能力。

全文總結:1.4T+9AT+4驅,國產Jeep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搭配,總體而言是流暢,而且讓人安心感十足的。我們知道指南者2.4L+9AT版本的官方指導價是24.18萬元,而據知1.4T+9AT+4驅車型將會提供兩個配置,售價有可能低於20萬元,像指南者國產車型上市時一樣,給我們一個親民的價格。

空間:座椅貼服感好 後排空間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