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甯進入供暖季倒計時!居民有期待,熱力企業有話要說……

讓濟寧人最有歸屬感的微信公眾平臺

供暖新期待——

熱力企業篇

今年冬天的供暖前期準備工作咋樣了?什麼時間預供熱?今年供暖相比往年有沒有新變化?2017-2018年度採暖期即將來臨,

尤其是隨著近日氣溫的接連下降,不少居民都開始關心供暖問題。特別是一些老舊社區,更是期待今年供熱是否能夠好於去年。昨日,記者就採訪了承擔東西城區主要供熱工作的東郊熱電和四和供熱,並且來到多個社區,瞭解今冬供熱企業新氣象,傾聽用戶新期待。

熱力企業:

萬事俱備,全力保障供暖

東郊熱電

8日全面熱運行,百姓提前過暖冬

昨日,記者來到了承擔東城區供熱工作的東郊熱電公司,剛一踏進廠區的大門,就聽見各種機器的轟鳴聲,仿佛預示著今冬供暖工作的紅紅火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11月3日以來,東郊熱電便陸續啟動各二級換熱站、高溫水首站提前進入冷迴圈狀態,11月8日全面進入熱試運狀態,

提前讓老百姓感受到企業送去的溫暖。

新熱源+新能源,今冬供暖亮點多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今年東郊熱電公司新增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為此,企業在去年實現與運河電廠、四和熱力等企業實施熱源引入、管網互連互通的基礎上,今年又與裡彥電廠實施合作,開展了利用其餘熱向濟寧城區供熱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預計年底將全面投入運行。待項目建成後濟寧主城區供熱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將得到有效的保障。

除了尋找新熱源,東郊熱力張景經理還告訴記者,今年東郊熱力的“空氣能”也是一大亮點。它的應用,既為企業今後大力推廣新能源技術提供了可靠的資料支撐,也填補了我市新能源集中供熱的市場空白。“所謂空氣能,就是將空氣中的能量收集起來,然後在電能的配合下實現製冷或是制熱。去年,我們在森達美港、百豐大廈開展的新能源試點效果良好,

今年將正式投入使用。新能源供熱新技術不僅可實現熱、冷、熱水三聯供,而且清潔無污染,十分環保。最近,在省住建廳召開的全省冬季供熱工作暨清潔採暖現場觀摩會議上,我們榮獲全省燃氣熱力行業優質服務示範企業的殊榮,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可謂功不可沒。”張經理說。

全國首發“空中客服”,足不出戶解決難題

“看到電腦螢幕上明亮的圓球了嗎?這就是咱們鍋爐內燃燒的火焰。

”記者來到了鍋爐控制室看到,一個個電腦螢幕清晰地展現著從煤炭運輸到鍋爐燃燒再到煤灰處理的全過程。控制室專工甄洪棟告訴記者,為了讓居民更早地溫暖過冬,同時也在供熱期正式開始前發現問題,9月20日公司便陸續開始對所轄區域的236座換熱站341套機組及管網的注水試壓和設備調試工作,對已發現的85項缺陷提前進行了消缺治理。11月3日起陸續啟動各二級換熱站、高溫水首站提前進入冷迴圈狀態。“目前公司四台鍋爐中已經啟動了一台預熱,並且分片區開始熱運行,也就是說在全面進入預供熱之前,現在已經有部分社區的暖氣片就有了溫度。”甄洪棟告訴記者。

除了保證供熱溫度,採暖期供熱企業的日常維修服務品質也是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採訪中,張景經理就告訴記者,為保證整個供暖期熱負荷的合理分配,公司提前制定應急預案並成立了五個專業應急搶修救援隊和一個外協隊伍,分別負責本專業應急搶修工作,為打好採暖期攻堅戰。此外,與騰訊公司實施合作,全國首發供熱服務“空中客服”系統。用戶只需要用手機下載“山東聚源”APP,綁定手機號碼、供熱卡號,便可以實現繳費、報停、報修、查修訂單進程、評價等所有功能,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實現所有業務的受理。本季採暖期公司將繼續依託此套系統,第一時間解決使用者用熱訴求,實現企業與熱用戶之間的無縫對接,大大提升服務的及時性和滿意度,讓用戶充分感受新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與便捷。

四和供熱

準備工作基本結束隨時可向居民供熱

11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四和供熱有限公司瞭解今冬的供暖準備情況。“目前四和供熱管網中,原有供熱面積已經全部試壓完畢,進入待壓狀態。今年新增的7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中,95%已經完成試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供暖的管道試壓等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確保可以按時供熱。同時在的今年供暖季中,“新能源”供熱和老舊社區供熱技術升級改造將成為亮點。

隨著供熱的開始,居民家裡雖然“熱”起來,可燃煤空氣污染問題也隨之而來。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四和供熱不斷在新能源供熱上探索,在保證供暖效果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污染,做到環保型供熱。在今年新增的供熱面積中,部分社區就使用了新能源供熱的方式。“運河宜居社區目前的入住居民就比較多,居民對供熱的呼聲也比較大。而我們的管網目前還沒有輻射到社區,因此我們就採取了新能源供熱的方式,讓居民早日用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居民過上一個“暖冬”,四和供熱建設了天然氣模組鍋爐,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來源向社區供熱,既能保證供熱效果又大大降低了污染。“採用天然氣向社區供熱,也是四和供熱響應政府‘煤改氣’的號召,在新能源供熱領域邁出的堅實一步。”

城區老舊社區由於建成較早,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現象比較嚴重,多年來一直是供熱的難點地區。今年以來,為了進一步增強老舊社區的供熱效果,四和供熱採取了多種技術手段。“首先是換熱站改造,將大換熱站拆分為小供熱站,進一步增強供熱調節的靈活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型換熱站的供熱面積大、負荷也大,在功率調整的靈活度上不如小型換熱站。拆分為小型供熱站後,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社區供熱情況及時調整供熱負載,穩定供熱效果。“任城區白衣堂街附近工行宿舍換熱站已經完成拆分,在今年的供暖季中就可以使用。同時,我們還對水景花園等社區供熱管網中損壞銹蝕的供熱閥門進行了更換,對樓前的管道除汙器進行了清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居民的供熱效果。”工作人員說。

此外,從陽城電廠到汶上縣城的24公里供熱管道已經基本建設完畢,今年可以投入使用。“從陽城電廠引入熱源後,汶上縣城原有的供熱鍋爐就可以作為備用熱源,將污染降到最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目前全市最長的供熱管線在設計之初就做了科學規劃,特意繞行了周邊鄉鎮,為今後向鄉鎮進行集中供熱打下了基礎。“管道建設完成後,途徑鄉鎮可以根據規劃從主管道上接入,進行集中供暖,結束鄉鎮地區零散供暖的歷史。”

供暖新期待——

居民篇

金色蘭庭、洸河新苑

去年還算好,今年盼更熱

“去年的供熱情況整體來說還是可以的,家裡的溫度可以保持在18度以上。”在高新區金色蘭庭社區的趙先生家裡,說起這兩年的供暖情況,趙先生表示“還算滿意”。記者瞭解到,由於金色蘭庭普遍採用地暖方式,室內採暖的面積較大,再加上樓梯外面有厚達數釐米的保溫層、保溫效果良好,因此整個採暖季的供熱情況都比較好。“我這人怕冷,還是比較在意供熱溫度的,因此也特意買了個溫度計。”趙先生告訴記者,從自己的觀察來看,去年房間的溫度大概能保持在22度左右,降溫最厲害的一段時間也能保持在20度上下。“而且像我這棟樓,樓上樓下左右鄰居都開通了暖氣,因此熱量也比較容易保存。”

同一個社區,居民陳女士家裡的情況就有些不同了。“我的房子戶型比較大,又是臨河的,再加上樓上樓下現在還沒有人入住,所以總是感覺溫度比其他住戶家裡低了一點。”王女士告訴記者,同一棟樓的鄰居家裡可以達到20度,自己家裡的溫度始終在19度左右徘徊,而鋪設了木地板的臥室內溫度更低,只有18度左右。

與金色蘭庭社區一牆之隔的洸河新苑社區的供熱情況又怎麼樣呢?記者隨後進行了探訪。“家裡現在還是暖氣片供熱,效果還算可以。”居民鄭大哥告訴記者,去年家裡的溫度也能保持在18度以上。“說冷確實也不冷,但也說不上熱。”鄭大哥說,自己覺得室內溫度高不高跟供熱方式的選擇有很大關係,社區的部分居民將暖氣片改成了地暖供熱,家裡的溫度就高一些。“要說有什麼期待,就是希望今年的溫度能更高一些,畢竟老百姓還是盼著家裡暖暖和和的。”鄭大哥說

魯抗家園社區

東西區回饋不一 末端戶能否過暖冬?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城西的魯抗家園社區。“冬天的時候總有一個暖氣片熱不起來,但我們家向陽,面積也不大,所以室溫並沒受到很大影響,我也就沒管它。”老一號樓的住戶韓奶奶告訴記者,去年供暖時,自己在家穿個毛衣就行,感覺溫度還可以。在談及今年供暖的期待時,韓奶奶笑著說:“能和去年一樣就行。”記者隨後又來到了居住在7號樓的孫傑家裡。“去年的供暖還可以,家裡大概在20度左右,在家穿個毛衣就行。”孫傑告訴記者,希望今年的供暖可以更加給力些,畢竟孩子剛出生不久,體質較弱,對溫度的要求還是挺高的。

東區的居民對於去年的供暖還算比較滿意,但西區的李女士卻持相反的意見。李女士說,提起供暖季她從心裡就發怵。“去年我們家裡的溫度只能達到16度左右,在沙發上坐著,棉被熱水袋都是必備品。”李女士說,自己是2002年搬到這裡的,已經在這裡居住了15年,但因為住在樓體的末端,家中的供暖一直不給力,冬天晚上蓋兩床棉被一樣被凍醒。“暖氣片基本上就不熱,入戶的管道也只是摸著溫乎。”

供暖費並沒有少交但卻享受不到同樣的“暖冬”,這讓李女士心裡很不舒服。“去年讓供熱公司的人來家裡看過,工人表示,因為家中的面積大,管道的安裝上有些不合理,從一側進去到另一側路徑太遠,溫度肯定上不去。”李女士說,希望相關單位能有個解決辦法,讓“末端戶”也過個暖冬。

古楷園社區

往年供暖相對滿意,期待今年繼續保持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古楷園社區進行採訪,居民馬先生告訴記者,對於今年的供暖效果,他並不擔心。“應該沒有問題,往年的效果都還可以。”

據瞭解,馬先生2013年開始在該社區租住,當年開始供暖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因為之前的租戶一直沒有使用暖氣,報停了幾年,導致暖氣不熱。馬先生回憶,供暖開始幾天後他才意識到自家的暖氣還是冷冰冰的。於是,馬先生開始放暖氣片裡的水,將積留的污水放出後,暖氣片稍有了溫度,但一直不熱,他只能撥打熱力公司的電話求助。沒多久維修人員趕到,對馬先生家暖氣管道排氣閥進行排氣後,暖氣慢慢熱了起來。“之前一直以為暖氣不熱放水就行,但那時從維修人員的口中才知道,住戶家中放水換熱站就要補水,補的都是涼水,還要重新燒,不僅效果不好還浪費資源。”馬先生說。

馬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家中供暖效果不錯,每片暖氣都熱,有的甚至還燙手,但由於保住在頂樓且房屋老舊,家中保暖效果欠佳,室內溫度只能維持在20度左右。“每年剛開始供暖的前幾天效果都不好,後來我諮詢了維修師傅,學到了排氣閥放氣法,非常有效。”馬先生指著自家衛生間暖氣管頂部的兩個黃色閥門介紹,每年供暖初期他都會用針紮排氣孔為暖氣片排氣,防止氣堵造成暖氣不熱。對於今年供暖的期待,馬先生說,希望可以和往年一樣正常供暖,沒有其他要求。

玖璽社區

新社區當年通暖供熱,希望今年溫度有提升

新社區供暖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昨天,記者來到了高新區玖璽社區,瞭解供暖情況。“身邊買新社區的朋友也不少,一般都要等兩三年才能用上暖氣,有些位置偏的甚至五六年都無法通暖。”社區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去年9月裝修好新房併入住的,但眼看冬天到了,又是高層社區,李女士擔心無法正常供暖,沒想到物業貼出了繳費通知。“上房當年就供暖,真是很開心,和鄰居交談時大家都很高興,畢竟樓層高溫度低,空調的暖風和暖氣比又不太舒服。”因為是新社區頭次供暖,去年11月15日左右,社區物業開始逐戶試壓,查看是否存在漏水的情況,排查隱患。

“我們社區是地暖,供暖後,室內的溫度倒是能達標。但去年的時候東戶和樓上的鄰居都沒有用暖,家裡的溫度肯定受到了影響,最冷的時候在家裡還是要穿厚睡衣。”李女士說,今年的暖氣費她已經交到了物業辦公室,並且今年周圍的住戶都已繳費,供暖效果肯定會比去年的好。目前,該社區還未試壓,李女士希望今年的溫度能比去年提升幾度,“我覺得22度左右最佳。”

如果本條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11月3日起陸續啟動各二級換熱站、高溫水首站提前進入冷迴圈狀態。“目前公司四台鍋爐中已經啟動了一台預熱,並且分片區開始熱運行,也就是說在全面進入預供熱之前,現在已經有部分社區的暖氣片就有了溫度。”甄洪棟告訴記者。

除了保證供熱溫度,採暖期供熱企業的日常維修服務品質也是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採訪中,張景經理就告訴記者,為保證整個供暖期熱負荷的合理分配,公司提前制定應急預案並成立了五個專業應急搶修救援隊和一個外協隊伍,分別負責本專業應急搶修工作,為打好採暖期攻堅戰。此外,與騰訊公司實施合作,全國首發供熱服務“空中客服”系統。用戶只需要用手機下載“山東聚源”APP,綁定手機號碼、供熱卡號,便可以實現繳費、報停、報修、查修訂單進程、評價等所有功能,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實現所有業務的受理。本季採暖期公司將繼續依託此套系統,第一時間解決使用者用熱訴求,實現企業與熱用戶之間的無縫對接,大大提升服務的及時性和滿意度,讓用戶充分感受新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與便捷。

四和供熱

準備工作基本結束隨時可向居民供熱

11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四和供熱有限公司瞭解今冬的供暖準備情況。“目前四和供熱管網中,原有供熱面積已經全部試壓完畢,進入待壓狀態。今年新增的7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中,95%已經完成試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供暖的管道試壓等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確保可以按時供熱。同時在的今年供暖季中,“新能源”供熱和老舊社區供熱技術升級改造將成為亮點。

隨著供熱的開始,居民家裡雖然“熱”起來,可燃煤空氣污染問題也隨之而來。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四和供熱不斷在新能源供熱上探索,在保證供暖效果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污染,做到環保型供熱。在今年新增的供熱面積中,部分社區就使用了新能源供熱的方式。“運河宜居社區目前的入住居民就比較多,居民對供熱的呼聲也比較大。而我們的管網目前還沒有輻射到社區,因此我們就採取了新能源供熱的方式,讓居民早日用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居民過上一個“暖冬”,四和供熱建設了天然氣模組鍋爐,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來源向社區供熱,既能保證供熱效果又大大降低了污染。“採用天然氣向社區供熱,也是四和供熱響應政府‘煤改氣’的號召,在新能源供熱領域邁出的堅實一步。”

城區老舊社區由於建成較早,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現象比較嚴重,多年來一直是供熱的難點地區。今年以來,為了進一步增強老舊社區的供熱效果,四和供熱採取了多種技術手段。“首先是換熱站改造,將大換熱站拆分為小供熱站,進一步增強供熱調節的靈活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型換熱站的供熱面積大、負荷也大,在功率調整的靈活度上不如小型換熱站。拆分為小型供熱站後,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社區供熱情況及時調整供熱負載,穩定供熱效果。“任城區白衣堂街附近工行宿舍換熱站已經完成拆分,在今年的供暖季中就可以使用。同時,我們還對水景花園等社區供熱管網中損壞銹蝕的供熱閥門進行了更換,對樓前的管道除汙器進行了清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居民的供熱效果。”工作人員說。

此外,從陽城電廠到汶上縣城的24公里供熱管道已經基本建設完畢,今年可以投入使用。“從陽城電廠引入熱源後,汶上縣城原有的供熱鍋爐就可以作為備用熱源,將污染降到最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目前全市最長的供熱管線在設計之初就做了科學規劃,特意繞行了周邊鄉鎮,為今後向鄉鎮進行集中供熱打下了基礎。“管道建設完成後,途徑鄉鎮可以根據規劃從主管道上接入,進行集中供暖,結束鄉鎮地區零散供暖的歷史。”

供暖新期待——

居民篇

金色蘭庭、洸河新苑

去年還算好,今年盼更熱

“去年的供熱情況整體來說還是可以的,家裡的溫度可以保持在18度以上。”在高新區金色蘭庭社區的趙先生家裡,說起這兩年的供暖情況,趙先生表示“還算滿意”。記者瞭解到,由於金色蘭庭普遍採用地暖方式,室內採暖的面積較大,再加上樓梯外面有厚達數釐米的保溫層、保溫效果良好,因此整個採暖季的供熱情況都比較好。“我這人怕冷,還是比較在意供熱溫度的,因此也特意買了個溫度計。”趙先生告訴記者,從自己的觀察來看,去年房間的溫度大概能保持在22度左右,降溫最厲害的一段時間也能保持在20度上下。“而且像我這棟樓,樓上樓下左右鄰居都開通了暖氣,因此熱量也比較容易保存。”

同一個社區,居民陳女士家裡的情況就有些不同了。“我的房子戶型比較大,又是臨河的,再加上樓上樓下現在還沒有人入住,所以總是感覺溫度比其他住戶家裡低了一點。”王女士告訴記者,同一棟樓的鄰居家裡可以達到20度,自己家裡的溫度始終在19度左右徘徊,而鋪設了木地板的臥室內溫度更低,只有18度左右。

與金色蘭庭社區一牆之隔的洸河新苑社區的供熱情況又怎麼樣呢?記者隨後進行了探訪。“家裡現在還是暖氣片供熱,效果還算可以。”居民鄭大哥告訴記者,去年家裡的溫度也能保持在18度以上。“說冷確實也不冷,但也說不上熱。”鄭大哥說,自己覺得室內溫度高不高跟供熱方式的選擇有很大關係,社區的部分居民將暖氣片改成了地暖供熱,家裡的溫度就高一些。“要說有什麼期待,就是希望今年的溫度能更高一些,畢竟老百姓還是盼著家裡暖暖和和的。”鄭大哥說

魯抗家園社區

東西區回饋不一 末端戶能否過暖冬?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城西的魯抗家園社區。“冬天的時候總有一個暖氣片熱不起來,但我們家向陽,面積也不大,所以室溫並沒受到很大影響,我也就沒管它。”老一號樓的住戶韓奶奶告訴記者,去年供暖時,自己在家穿個毛衣就行,感覺溫度還可以。在談及今年供暖的期待時,韓奶奶笑著說:“能和去年一樣就行。”記者隨後又來到了居住在7號樓的孫傑家裡。“去年的供暖還可以,家裡大概在20度左右,在家穿個毛衣就行。”孫傑告訴記者,希望今年的供暖可以更加給力些,畢竟孩子剛出生不久,體質較弱,對溫度的要求還是挺高的。

東區的居民對於去年的供暖還算比較滿意,但西區的李女士卻持相反的意見。李女士說,提起供暖季她從心裡就發怵。“去年我們家裡的溫度只能達到16度左右,在沙發上坐著,棉被熱水袋都是必備品。”李女士說,自己是2002年搬到這裡的,已經在這裡居住了15年,但因為住在樓體的末端,家中的供暖一直不給力,冬天晚上蓋兩床棉被一樣被凍醒。“暖氣片基本上就不熱,入戶的管道也只是摸著溫乎。”

供暖費並沒有少交但卻享受不到同樣的“暖冬”,這讓李女士心裡很不舒服。“去年讓供熱公司的人來家裡看過,工人表示,因為家中的面積大,管道的安裝上有些不合理,從一側進去到另一側路徑太遠,溫度肯定上不去。”李女士說,希望相關單位能有個解決辦法,讓“末端戶”也過個暖冬。

古楷園社區

往年供暖相對滿意,期待今年繼續保持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古楷園社區進行採訪,居民馬先生告訴記者,對於今年的供暖效果,他並不擔心。“應該沒有問題,往年的效果都還可以。”

據瞭解,馬先生2013年開始在該社區租住,當年開始供暖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因為之前的租戶一直沒有使用暖氣,報停了幾年,導致暖氣不熱。馬先生回憶,供暖開始幾天後他才意識到自家的暖氣還是冷冰冰的。於是,馬先生開始放暖氣片裡的水,將積留的污水放出後,暖氣片稍有了溫度,但一直不熱,他只能撥打熱力公司的電話求助。沒多久維修人員趕到,對馬先生家暖氣管道排氣閥進行排氣後,暖氣慢慢熱了起來。“之前一直以為暖氣不熱放水就行,但那時從維修人員的口中才知道,住戶家中放水換熱站就要補水,補的都是涼水,還要重新燒,不僅效果不好還浪費資源。”馬先生說。

馬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家中供暖效果不錯,每片暖氣都熱,有的甚至還燙手,但由於保住在頂樓且房屋老舊,家中保暖效果欠佳,室內溫度只能維持在20度左右。“每年剛開始供暖的前幾天效果都不好,後來我諮詢了維修師傅,學到了排氣閥放氣法,非常有效。”馬先生指著自家衛生間暖氣管頂部的兩個黃色閥門介紹,每年供暖初期他都會用針紮排氣孔為暖氣片排氣,防止氣堵造成暖氣不熱。對於今年供暖的期待,馬先生說,希望可以和往年一樣正常供暖,沒有其他要求。

玖璽社區

新社區當年通暖供熱,希望今年溫度有提升

新社區供暖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昨天,記者來到了高新區玖璽社區,瞭解供暖情況。“身邊買新社區的朋友也不少,一般都要等兩三年才能用上暖氣,有些位置偏的甚至五六年都無法通暖。”社區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去年9月裝修好新房併入住的,但眼看冬天到了,又是高層社區,李女士擔心無法正常供暖,沒想到物業貼出了繳費通知。“上房當年就供暖,真是很開心,和鄰居交談時大家都很高興,畢竟樓層高溫度低,空調的暖風和暖氣比又不太舒服。”因為是新社區頭次供暖,去年11月15日左右,社區物業開始逐戶試壓,查看是否存在漏水的情況,排查隱患。

“我們社區是地暖,供暖後,室內的溫度倒是能達標。但去年的時候東戶和樓上的鄰居都沒有用暖,家裡的溫度肯定受到了影響,最冷的時候在家裡還是要穿厚睡衣。”李女士說,今年的暖氣費她已經交到了物業辦公室,並且今年周圍的住戶都已繳費,供暖效果肯定會比去年的好。目前,該社區還未試壓,李女士希望今年的溫度能比去年提升幾度,“我覺得22度左右最佳。”

如果本條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